多嘴貓的快樂生活空間

快樂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因為愛滿人間。
個人資料
正文

老爸的文章 火 車 情 節(一)

(2005-01-18 03:35:40) 下一個
火 車 情 節(一) 上季度★1被因公因私,連著每月返回上海一次,而多坐上海 成都的K290快車返徐州。這趟車從上海始發,為徐州及以南沿途各站:蚌埠、南京、常州、無錫等都留有臥鋪票。 這些位置在始發時多空著。如坐短途臥鋪,即使臨時買票及車上補票,都是到這節車廂的固定位子“就鋪”。因上午始發到徐州不過下午5點,又比普通票貴些,所以買這種票的人少。上車後,車廂空,。所以賣書報的、賣零食的、預定飯菜的,賣水果的、賣玩具的、賣襪子的、賣毛巾的乃至出賣高科技發明權的,多在此廂頻繁巡回。出租VCD看的也經常來回動員。希望在這部分乘客中多成交一些。我則一毛不拔,常使他(她)們失望。上月★2返徐,一格車廂(上中下6鋪)隻有我一人。小販們更是失望。到是乘務員(因常來常往,有點麵熟陌生)每次在車近徐州我快下車時,總要帶了意見薄來“征求”意見。我則在常規印好的“五條”,服務態度、車廂衛生……打上優秀外。還不忘加上:供應的貨物也很充裕。並簽上真名實姓。這次乘務女士說了一句這位老先生對鐵路貢獻蠻大的。 回想起來,活了 一個“甲子”,有三十六七年在外奔波。作為遊子,交通工具的使用在所難免。在飛機、輪船、汽車、火車中,以火車的使用裏程最長。機車經過了蒸汽及內燃兩個引車時代,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坐車,立(著乘)車,到現在常常要白天買臥車。(想到榮德生坐三等車往返無錫 上海之間,有時也常自勉多坐低價車廂。但畢竟“老先生”當時還是榮先生,而且也沒有見過上世紀60年代起,大陸火車客運的壯觀場麵,從世界最大的客運站到一個春運要運送以億計人次的客運量。人氣之盛,客車超員40%內就算正常,使年老體弱者為之索然。 我第一次去車站不是去坐火車,而是“看”火車,由先父牽著手兩人買一張站台票(5分人民幣),因我個子小而還不要票。進入上海北站從候車室看起到進入月台沿著火車的末節走到火車頭(機車),因不送人也不接人。先父站在“火車頭”邊上與司機、司爐搭訕。我則望著機車巨大的輪子(直徑高出我當時身高的許多)頓生敬畏之意。他們交談什麽、未聞其詳,隻是最後先父說“兒子沒見過火車帶他來看看”。司機來了勁,又放蒸汽又鳴笛。我又驚怕又強作鎮靜。火車開動了,才看到這大輪子慢慢地轉了起來。輪子與鐵軌的磨擦聲應了“火車在飛奔,車輪在歌唱”的歌詞。司機與司爐因很少有人來“專程相送”對著月台上的父子倆又是揮手又是舞動帽子,與十餘年後的天安門城樓上的首長如出一轍。而月台上的父子卻一點也沒有十餘年後“火車(笛聲)一響,爺娘白養” 的情感。父親的這種直感式的教育方法,在不久後的小學教學過程中有一個重複。但這次我是上了火車了! 1953年上小學4年級時,區團委★3、學校與鐵路部門聯合組織了“少年列車”的活動:即學生們到上海(老)西站(中山公園站)上車,乘客全部是少先隊員。“列車員”、“列車長”,除了正常的工作人員外,還配備了相應的少年乘務員。我四年級時是中隊長就相應的當了“列車員”。一個車廂坐約100人(兩個班級)。少年乘務員由正式乘務員負責“帶教”。因不穿製服每人胸前配帶一個“頁”字型的鉛印硬紙片作為“上崗證”。一路上由帶教老師講授電路開關、車門的開啟法……,但沒有教掃地、倒水。中間還有列車長來“例行公事”(列車長是外校的一個大隊長)。一切都象模象樣,隻是旅程不到20分鍾就到了終點——龍華站。這場“小人大白相”的遊戲算結束了!在這短短的半小時左右的接觸中那位帶教的列車員始終不悅。——想來這肯定是額外的負擔吧——但比起以下所述的另一位乘員他還算是不錯的。 1968年末奉派往黔西南,次年該省“武鬥”全麵爆發,因亂攜妻回滬。當時湘黔鐵路尚在修建中。從安順上車後需經貴陽、都勻、南下廣西,繞湖南衡陽再北上株州,東向江西、浙江,回上海,行程二日二夜強(50多小時),硬座擁擠又都是長途,從雲貴回滬的支內職工及知青占了絕大多數,自成一幫,互相交流所在地的見聞,到站下車上廁、取水、漱洗,(因車上廁所也多被乘客塞滿),尚能互助,乘務人員除了到站開關車門,其它服務均都自免,車行一天一夜後,座旁突然傳來“外地豬鑼……外地豬玀……的(大聲)謾罵斥責。不覺愕然,不知是現代法律所說的“非特殊指名”。還是大多數沒有了上海戶口的回鄉客,還自以為不是“外地豬玀”,居然無人抗議,我看過去隻見此君三十周歲不到,身材不算魁偉,穿的鐵路製服也不齊整,上身還罩一件餐車的白短衣,不過多有汙漬。指手劃腳儼然洋大人罵“支那豬”的架勢,待到此君回過頭來,雖非滿臉橫肉,卻是滿臉的天花後遺症,也就覺得上帝對他已是先行作了處罰。此後的一天多時間內全車廂人不斷被他“尊稱”為伊斯蘭教的崇拜物種。一直到車到上海,乘客間互道再見——後來居然在南京路上,還與其中一人相遇。而我們在有必要與其搭腔時則稱他“花師傅”。此後雖多次往返於滬黔線上從未遇見此位仁兄。如健在也當是60多歲的老人了。以他的作為,當時可能算是事業的頂峰,現在也早已“下崗”了吧! ★1 2003年4季度 ★2 2003年12月 ★3 共青團(當時叫青年團)徐匯區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