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這點事 -用人
(2009-04-21 19:12:55)
下一個
心理學在國內近15年興起多少借了管理和幼兒早期教育的風,關於這兩方麵的心理學書不僅在大大小小書店裏,就連盜版書也是跟風極快,在大牛市的日子裏也和股票投資理財書擠在一起。和經濟一掛上鉤,多少走了型,誤導人們,好比什麽《辦公室心理學》, 《如何搞定你的老板》等等,內容上也一刀切的好像心理和性格是隨心所欲知道這36計就能所向無敵(有些就是厚黑大全)。上周我的朋友一家從歐洲遊曆回來,給我帶了比利時巧克力,看來他已經從辦公室人事地震的陰影中走了出來。朋友從大學畢業就在一家跨國公司做技術,跟著這個公司中國區從3個人做到如今的上萬人,也一路從技術到市場到人事到總經理到亞太區CEO,可謂順風順水,去年金融風暴一刮,總部人事組織架構調整,新年過後第一天,總部直接宣布他被調到一個閑職,將所有手頭工作交給空降的新CEO 。這個命令下的太快,朋友當天下午請假(說來有意思,之前朋友是個工作狂,每年的年假都是做廢掉的),請了25天,然後關機,再然後就是現在他度假回來。人遇到突發事件,往往會回到嬰兒狀態,就是本能的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而所謂換位思考之類的隻能是旁觀者的心態,那是要等第一輪的衝擊波過後的事情了。也許有人會說朋友的處理方法太幼稚,可真挨在自己身上,我估計也是同樣的處理方法。這裏先不說朋友的事情,我要說的是公司的用人策略。朋友的事情出了沒有多久,聯想,戴爾,索尼,豐田,諾基亞等大大小小的外企都開始做不同程度的架構調整。聯想是楊元慶的退出和柳傳誌的回歸,戴爾是亞太區基本解散換成直接向總部報告,其他幾家大家上網自己去查。當公司做到一定規模成為行業的老大的時候,一般內部就會出現公司文化或者公司戰略調整。用古人的話說,創業開國要用能人,有才華有個人魅力的人,但是到了守成的時候,要用有無才的人。這就是為什麽在開拓市場的時候,往往會出現極具個人魅力或者強悍風格的人(這些人往往不受規則約束),但是到了市場開拓好了,往往會采取突然解除合同或者架空的事情,轉而用一些很會做報告的總部的人(嫡係),因為這個時候外界競爭壓力相對較小,而且業務上正軌,市場占有穩定,隻需要一個認真的能夠把數字玩好的的人就可以了(關於數字,玩數字最好的是統計學出身的,或者財務教育的,最最出名的就是GE了,業績是很難真的突破的,但是你搞一套計算方法,隨便在那個係數上調一下,收益率就會相當的好看,這也是為什麽次貸的產生的問題,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美其名曰可以標準化,流程化)。這個能把數字玩好的人通常是在公司裏幹了十多年,能力一般,但很會做報告,很能接受公司文化培訓,是新一輪的總部的高層的嫡係,把他們放過來公司總部放心,不會和總公司對著幹。可問題就是在這裏發生了,這些人是不錯,但是他們往往太能摸透上麵的心思和策略,所以把精力就放在對下上麵,他們害怕改變帶來的風險,太懂得平衡公司內部的關係,而且公司反正不是自己的,福利(對自己的),無意義的市場擴張戰略(上麵要的),係層架構的平庸化(反正隻要不出錯就可以了), 一來二去,公司效率很低,80%浪費在毫無收益的投資上麵,家大業大咱也不怕,風險來了,不要緊,先裁員減薪。慢慢的你看到一個公司就這麽消沉了(代表,美國通用,克萊斯勒,各大投行)。組織心理學是解決不了這麽龐大問題的,因為實際情況下,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為公司做出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