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這點事情-- 看《藍皮書》之爭
(2009-04-13 21:27:55)
下一個
社科院在3月31日發布了4本《藍皮書》,做研究是社科院的本分,也是本職工作,做社會研究的任務就是要研究過去和現在,並且建模後預測未來。隻是這《藍皮書》誕生的時候不太討巧,偏偏是在北京樓市小陽春的時候。就在房產商們在經曆去年10月以後大約一個季度的初冬,如今好不容易等到樓市能夠回暖解決自己資金鏈問題,避免在冬天大海退潮世界裸泳上岸的尷尬,藍皮書裏的“大餅”,無疑讓買賣雙方的博弈有了新一輪開始的契機。
社科院發布藍皮書的目的,有人說是為了出名,有人說是為了以正視聽,但我還是想從“人之初,性本善”的角度,認為社科院發表的初衷是他們的本職,如果這裏麵關於10年房價要降的結論,符合了大部分老百姓的需要,這也是必然的,自由市場的房價必然有起有落,如果能給人善意且有理的一個期待性結論也未嚐不可。而且這個結論裏,對房地產商也沒有什麽大的不好。
而斷章取義之後的這個結論,被放大了,觸動任潘等房地產商脆弱敏感的神經。前者的言論之一就是“隻給富人蓋房,剛性需求永遠存在。等等”當然這也是代表性的被放大了的,可這之後的意思,任老板忘記了富人們也不是都會非理性消費和投資的,在金融危機之下,以前有購買奢侈品嗜好的富人會節省計劃,而原來就非常理性的的“葛朗台們”本來就隻是按需消費,哪裏會在現金為王的這個時節投資風險極高的房地產。而中產們,這才是任老板真正主顧,此時也是量入為出,唯恐一個不小心的在這一輪資產浪潮中大幅縮水,而投機者,任老板們的最佳合作夥伴,如今也恐怕要麵臨接鍋蓋遊戲接不下去的局麵。而真正的人讓 任老板不惜重金請谘詢公司研究所來擺擂台的恐怕是這句話真正影響的是觀望狀態的中產,他的主要客戶群。而之前潘王關於拐點論一戰中認輸的潘老板也在佛教盛會的百忙之中抽身來敲邊鼓,我們是不是可以假設這兩家公司的資金鏈在後麵幾個月如果沒有樓市繼續複蘇的支撐,將會麵臨斷裂,如果這是真的話,潘老板這時候跳出來,也是為了給他在海澱的SOHO項目做廣告,這個廣告詞就是在樓市複蘇前抄底。
而已買者,炒房者,觀望者,無望者在這場熱鬧的辯論中也在經受心理考量。已買者,自主型,無貸款的屬於沒有心理壓力的,房價漲跌影響不大。已買者,借貸(特別是08年初的那批且全家的積蓄購房,白領),加上現在各公司都有減薪和裁員壓力,所以心理壓力較大,炒房者,這群人裏一部分人早成為房東,即靠租金還貸或者過日子,一旦這些房客中任何一家退房,而房市下跌麵臨的就是銀行收回房子,更加糟的是如果有歐美的房產稅,所以這些目前看起來很風光的房東們,接下來將麵臨的是無休止的官司。 觀望者,現在是最迷惘的,因為無論哪個選擇風險都很大(建議,如果隻是為了投資,那麽還是緩緩,心情好比什麽都重要), 無望者是人群中比例最多的,有來京務工的,有北京市市民,既然本來也沒有什麽希望,索性相信社科院的預測,這樣心理上會相對平衡。
也許,北京的房價會和15年前的東京一樣在一個高點下不來了,但記住東京市內的那些炒房人最後很多淪為房東。也許會泡泡壓縮,下來了,那麽大家也不要指望自己能聰明的抄底,看看股市,在1600點的時候,真正入市的是很少的一部分人。保持健康樂觀快樂的心境是最重要的,我們真正做到是問自己要的是什麽,而不是房產商和專家們在那裏告訴我們。如果人人能做到這一點,泡沫就會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