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的文章 臘八粥與撣簷塵
(2005-01-17 05:24:54)
下一個
~兒時過年之一~
臘八粥與撣簷塵
今★1登泰山★2禮佛,訪山上之泰山寺及山下之普照庵。佛安詳如常而眾“居士”均忙忙碌碌,洗豆,揀豆者有之,簸米者有之。還有書寫張貼告示者,近前一看為曉喻臘八食粥之事。再細看其後附有為“臘八粥”之捐款名單。20~30 人(山上寺內張貼)。最高1人助100元,最低1人助5元。餘助10元者多,助20元者少。山下庵內助者不滿20人最高50元,餘者大多為助10元。每年徐州各寺均有臘八賜食粥之舉。場麵壯觀,而捐助者如此之少,始未料及。不知食粥時尚有捐助否。可見菩薩雖是世界一統,但地分庶脊,民有貧富,寺廟也因地而異,與當官、經商要有地域之別,如出一轍。所以泰山寺至今尚缺少正殿(大雄寶殿)。而普照庵則由一孫姓(常熟人),房地產老板獨助百萬(可能是助建)而成,由城南舊址遷到泰山腳下完成。
臘八食粥古已有之而故事則大同小異,人人會講,我家姆媽自有一法,因臘八食粥,烹調單一,故利用是日來進行年前大排除——撣簷塵。舊時房屋高大,待到遷入上海,正房高也應有3米以上,膠州路204號大方新村10號等,均不算豪宅,但也如此。畫景線上尚應有50公分左右(一尺半)之“留白”。撣簷塵(無屋簷以後)主要也是撣這一塊高處。當然還有廚頂、櫃腳、樓梯頭。馬桶間的角角落落平時無人注意的地方。
一般“臘八”前幾天就要選擇“備料”將八樣以上的蔬(素)料配好。其實也很好備——除了“自然災害”那幾年。隨便數數就要過八。如大米、糯米、黃豆、赤豆,我家常用還有發芽豆、油豆腐、青菜、腐衣,薺菜(有時有)冬筍、木耳……北方人還常用芝麻花生、小米、幹豇豆、香菇丁、胡羅卜、白羅卜等,烹調主要是火候(放料之順序),及調味。好象是鍋越大越香。
撣簷塵,前幾天也要準備,主要是紮拖把,紮撣帚,(把雞毛撣帚及幹淨的新掃帚紮在竹竿或木棍上,加長其長度)才民在時是他的拿手活,那幾天可以表現先父進入汽車時代後,他的存在價值。那天他也是最忙的,因為隻有他是男人家(其它都是女傭而阿根隻管開車不參加此項活動)。
才民又人高馬大的,高處的活兒及最費力的活兒都少不了他。所以後來在他踏著我家的自備三輛(據說是送給他的),自謀出路(可能太閑了也無聊)去後,每年還必定回來參加此項“盛事”。當然我想他對於臘八粥是無多大好感。他喜歡的是燒酒及豬頭肉之類的。文革後,他專程來看父母,我還與他喝過白酒,他很高興。
對兒時的我來說吃過了臘八粥——我也不喜歡吃,除了裏麵的油頭腐及發芽豆外,就意味著開始過年了。
★1指2003年12月26日,癸未年臘月初四日
★2指徐州市南郊泰山 海拔188.6米
2003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