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線空間

吾生也有牙,而雉也無牙,以有牙碎無牙,耶~!但是要記得刷牙,否則會有蛀牙,蛀牙導致無牙,無牙則置身碎於有牙之險境。。。
個人資料
正文

邵建:匹夫有難 國家有責

(2008-11-23 00:46:09) 下一個
2008-11-21 08:33:43
來源:http://www.blogchina.com/20081121630308.html


  這其實是今年五月份的一個話題。和朋友聊天時,聊及當時發生的汶川地震。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遠離災區的人,最好的支援方式就是捐資捐款。網上募捐的貼子很多,其中不乏這樣的呼籲:“國家有難,匹夫有責”。聊到這句話時,我表示了不讚同。我說,不是“國家有難,匹夫有責”,而是“匹夫有難,國家有責”。當時想把這個想法寫出,但,災難眉睫之際,下筆未合時宜。為免遭誤會,不妨暫時隱忍。現在可以表述我的看法了。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乃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變體,後者出自清初大儒顧炎武。但,將“天下”轉換為“國家”,則有違顧氏本意。因為在顧氏原來的上下文中,是特意將“國”與“天下”作分別的。明亡清興,改朝換代,在顧氏眼裏這是亡國,並非亡天下。且看他這樣自問:“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明清轉換是換了皇帝,亡國隻是對擁有“家天下”的皇帝而言的,與匹夫無關。亡天下不同,那是亡失了維係天下的儒文化。仁義是儒文化的核心,如果仁義阻塞,以至野獸吃人,人與人也將互食,天下就徹底亡了(亦即社會回到了史前)。因此,顧炎武進一步說:“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如果保國是君臣之間的事,那麽,以仁義保天下則是每個人的事,即使匹夫,亦有責任。後人(梁啟超?)將此句概括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可見,這裏的“天下”是不可易為“國”與“國家”的。

  顧氏時代尚不可,今天則更不可。現代國家形態主要兩種,一種集權性質,一種民主性質。集權如同皇權,卻比皇權更甚。匹夫(個人)在這種國家中賤如草芥,他或她隻有責任,沒有權利。因此無論皇權,還是集權,都很喜歡說“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因為責任全在匹夫,權力卻盡在國家。但,這八個字如果放在民主國家,礙難行通。民主的本義是民治,即公民自治。公民選舉代表,使之組成政府,由此進行社會管理。政府由納稅人的賦稅維持。對外,它代表國家,行使主權。對內,它維護社會,為全民提供公共性的安全、保障和福利。這既是國家的職能,又是國家的義務;而享有這些國家職能和義務的,則是公民的權利。否則,作為匹夫,他或她為何要以賦稅供養它。

  明乎此,就不難理解我為什麽不讚成“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其實,國家有難,難在匹夫。即以汶川地震言,你說國家有難,難道不是無數匹夫在承受。因此,真正的問題是,匹夫有難,國家咋辦。答曰:它必須履行上述職責,以幫助無數受難的匹夫。如果說我個人的捐助,還可以是出於人道主義;國家救助則注定沒有慈善之類的美名,它義務在此。這就是我所謂的“匹夫有難,國家有責”,而且責無旁貸。

  有句話這裏必須甄別,美國總統肯尼迪當年就職總統時曾說: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麽,而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麽。這位民主黨領袖的觀點我無法讚同。民主國家,公民在向國家完稅的同時,便完成了他對國家的義務,你還要他做什麽。如果要做,就是看守著國家這個龐然大物(亦即霍布斯筆下的“利維坦”),看它能為公民做什麽、又如何做。這,既是匹夫的權利,也是匹夫的責任。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bymyheart 回複 悄悄話 正本源宗.好想法.敬重.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