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黨:華爾街的哀歌
(2008-09-29 12:00:31)
下一個
來源: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20810
仿佛時光倒流,我腦海裏又浮現出十多年前的一幕。那是1994年初春,紐約皇後區街道上積雪尤深。我和女友在房屋中介人的帶領下,深一腳淺一腳地穿街渡巷,尋找我們未來的安樂之窩。在仔細瞧過十八棟各式各樣的待售房子後,來到以盛產都德式小洋房著名的牙買加莊園。那些擁有尖尖的屋頂和高高的煙囪的紅磚白石砌成的英國式房屋,使我們的眼睛頓時一亮,毫不猶豫地為其中一棟有四個臥室開價三十萬美元的花園洋房,寫下了定金支票。幾番討價還價之後,已經住到養老院的猶太律師屋主的兒子同意以二十六萬五千美元賣給我們。當時女歌星Mariah Carey旋律優美的《沒有你》正紅透美國,我們欣喜若狂,如願以償地搬進這棟古色古香牆上長滿爬山虎的美麗房子。
轉眼之間到了2002年春季,二年前我們在紐約長島買下占地半英畝的新房子終於造好,而美國房地產熱也如日中天。我們開價四十七萬美元的住房上市第一天就引來了三個買家競價,最高出價五十萬。我們一時不知所措。顯然我們請的幫助賣房的中介人低估了九一一後紐約房地產仍然火熱的行情。於是我們把房子從市場上撤回,二個月後重新上市。一對來自羅馬尼亞的新移民青年夫婦,以五十二萬美元買下我們的房子。辦過戶手續時,我看見他們因拿不出百分之二十的頭款而辦理了第二個房屋抵押貸款,心想在美國買房子借錢竅門真是太多太容易太方便了,但也為他們擔心以後同時還兩個貸款的壓力。
我們在2000年購買的四千平方英尺擁有五個臥室的新房子原價是三十八萬五千美元,以後又追加了近十萬美元升級換代,房型從原來具有鄉村風味的維多利亞式改成門前有四個高高立柱的後現代式。幾年來,房價隨著長島房地產市場每年升值百分之二十而水漲船高。到2006年底縣政府估價房子值九十八萬多,房地產稅也從剛搬進去時的一年一萬四千美元上漲到一萬九千美元!
從我們買賣房子的經曆可以看出,近十幾年來美國房價飆升了至少二倍。與此同時,美國民眾住房自有率也從百分之六十五上升到百分之六十九,可是他們的收入並沒有翻二番。那麽美國全國上下瘋狂買房的錢從何而來?顯然不是來自各地銀行的個人存款,因為美國民眾的儲蓄率很低,也不是來自商業存款,因為美國的房貸不僅利率低而且年限長,通常是三十年,不利於資金流動。美國聯邦政府是通過兩大半官方房貸機構房利美(FNMA)和房貸美(FHLMC)為廣大老百姓買房提供所需資金的,而房利美和房貸美則是得益於華爾街金融工程上的一項創造發明,使得美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房貸資金成為可能。
1983年,華爾街著名投資銀行所羅門兄弟(Soloman brothers),第一次把幾百個分散在各地銀行的房貸集中在一起作為抵押,發行那時候絕無僅有的房貸抵押直通債券(MBS),銀行每個月收到的房貸利息和本金,扣除少量服務管理費外,全部轉交給直通債券的購買者。因為有聯邦政府背景的房利美和房貸美充當後來被證明是冤大頭的角色,保證在任何情況下,直通債券的持有人不會遭受本金和利息的損失,所以這種利息高於美國國庫券的新穎債券廣受歡迎,許多外國銀行、外國投資公司、甚至外國政府也紛紛搶購,大量資金就此源源不斷地從世界各國流向美國,幫助美國人民實現他們的“美國夢”。直通債券的發明者所羅門兄弟和其它跟風的華爾街投資銀行,當然就大發橫財了。
幾年後華爾街又發明了比直通債券更“高級”更複雜的房貸抵押結構債券(CMO)。因為貸款買房子的民眾可以隨時搬家賣房子,每個月也可以多付本金,從而少付利息,縮短還貸時間,提前真正擁有自己的房子,所以直通債券的現金流無法確定。雖然華爾街投資銀行花費了大量金錢人力,建立數學模型,預測債券的現金流速度,但仍然不能完全解決這個問題,吸引更多的投資者。第一個房貸抵押結構債券誕生於1986年,是把成百上千個直通債券收集在一起作為抵押物,分割來自抵押物的固定現金流和不固定現金流,組合裝配成琳琅滿目各具特色的結構債券,以迎合不同投資者的特殊需要。保險公司喜歡現金流穩定的結構債券,退休基金對現金流延遲的結構債券感興趣,而投機者則鍾情於現金流不穩定但收益高的結構債券,如此等等不勝枚舉。這樣,華爾街又巧妙地把保險公司和退休基金等的錢變成美國房貸資金,供美國人民揮霍,買越來越大越來越貴的房子。房貸抵押直通債券和房貸抵押結構債券共同構成美國最大的債券種類,遠遠超過其它類型的債券(美國國庫券、美國地方政府債券、公司債券,……)加在一起的總額。
房貸抵押結構債券第一次“出事”發生在1994年。當時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突然調高利率半個百分點,致使華爾街各大投資銀行對結構債券現金流速度的預測紛紛失靈,根據預測數學模型精心調製的結構債券漏洞百出。廣大投資者發覺上當受騙,像燙手山芋一樣拋售手中的債券,使得結構債券的行情一落千丈,逼使華爾街急劇減少發行新的債券,大批裁員。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發生時,華爾街的結構債券業再次受到衝擊,新債券的發行量跌至穀底。可是等風暴過去後,華爾街不但沒有吸取教訓,反而好了傷疤忘了疼,在金錢利益的驅動下,又推出沒有房利美和房貸美擔保的大額房貸(Prime)結構債券(RMBS),風險更高的無收入證明房貸(Alt-A)結構債券(RMBS),以及現在惡名昭著的次級房貸(Sub prime)結構債券(ABS)。幾家著名的證券評估公司也加入分贓,為華爾街新出籠的結構債券評定投資等級。許多現在證明是血本無歸的垃圾債券當時都榮獲最高投資等級(AAA)。
作為這些結構債券抵押物的無收入證明房貸和次級房貸等,因為沒有房利美和房貸美的擔保所以風險極大,投資者不但可能損失利息,而且連本金都可能收不回來。華爾街投資銀行在設計這些債券時,雖然采取各種各樣的防範措施,減少消除丟失本金的可能性,並且以統計資料來顯示它們是絕對安全的,但這卻是一個假象。原因是1998年以後的六、七年,美國房地產的價格在不斷上升,貸款利率卻在不斷下降,如果貸款人每月還貸出現困難,他可以輕而易舉地重新貸款,拿到更低的利率,甚至現金,因為他的房子已經升值了,房貸的違約率極低。我記得那時候房貸代理人公司多如牛毛,在報紙電台上大作廣告,無需手續費一條龍搞定房子貸款。顯然美國房地產的泡沫已經達到瘋狂程度,絕不亞於互聯網剛興起時的泡沫經濟。
華爾街也在自己製造的房貸債券的泡沫中掙得盆滿缽滿。每年在公司舉辦聖誕晚會的那一天,大家都喜氣洋洋,交易大樓裏布置得五彩繽紛,到處是外麵請來的樂隊在演奏,有的人在翩翩起舞,有的人喝飽冰凍啤酒後在胡鬧。許多預計會掙巨額獎金的房貸債券交易操盤員(Trader)和炮製出各種結構新穎的債券上市的結構員(Structurlist)都紛紛送裝幀亮麗的葡萄酒給他們的金融技術支持人員和公司的係統維護人員,共同慶祝掙大錢的一年。有個操盤員得到公司的嘉獎後,竟然掏錢請全體公司員工吃免費午餐。聖誕晚會上好酒美酒盡情喝盡情醉,龍蝦螃蟹等海鮮盡情拿盡情吃。
那些極其聰敏的華爾街人士是如何分析這些結構債券的風險呢?主要看同類債券過去幾年中的實際表現。我讀過的這些報告都是非常樂觀,樂觀的根據是在過去的六、七年中無房利美和房貸美擔保的結構債券表現亮麗,拖欠率和違約率低於百分之一雲雲。華爾街投資銀行完全不擔心收不回債券本金,而是擔憂收回本金太早太快,在低利率的環境下,拿不到額外的利息,因而花費大量精力建立高深莫測的數學模型,試圖預測未來債券本金的回流速度,速度越低他們就認為債券的價值越高!很少有人關心作為債券抵押物的房貸的拖欠率和違約率。他們似乎沒有認識到本金回流速度高和拖欠率違約率低是因為美國房地產價格狂升飛漲的結果。他們不願意去想像有那麽一天美國的房地產價格會直線下降,由此對結構債券帶來什麽惡果。
一旦嚐到利用房貸生產結構債券掙大錢的甜頭後,華爾街投資銀行如法炮製了汽車貸款、遊艇貸款、信用卡貸款、和學生貸款等作抵押的結構債券。這類債券和次級房貸結構債券一起統稱為財物抵押結構債券(ABS)。曾經是華爾街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凳,是收藏這類利息高分險大的債券的大本營,這類債券的價格在去年夏季突然崩潰,觸發了近幾十年來美國金融業的最大風暴,貝爾斯凳也在風暴中壯烈犧牲。華爾街投資銀行又利用從直通債券創造結構債券的同樣原理,把已經發行流通的結構債券從市場上購回,重新組合成二重結構債券(REREMICS),疊床架屋,結構之上有結構。這種依賴金融工程的包裝工作,可以無限製地一重重做下去。登峰造極的是一種包羅各種債券作為抵押物的債券抵押結構債券(CDO),花旗銀行和美林投資銀行是擁有此類債券的重鎮。由於它們價格的狂跌,花旗銀行和美林投資銀行已經損失了幾百億美元。
華爾街投資銀行精心炮製出來的五花八門的結構債券異常複雜,搞的債券評估公司和買家如保險公司退休基金等眼花繚亂昏頭轉向,很難自己分析這些債券的現金流和收益。幾乎所有發行結構債券的投資銀行,都使用波士頓一家專做房貸和結構債券金融軟件的公司(Intex)提供的程序和數據,進行結構和分析。這家公司的創始人之一來自以發行垃圾債券而風雲一時的德崇證券公司(Drexel Burnham Lambert)。在結構債券誕生的初期,他寫了個能夠分析各種各樣結構債券的通用程序。當德崇證券破產後,許多投資銀行和公司都買下了這個通用程序,其中包括以提供金融信息聞名於華爾街的彭博谘詢公司(Bloomberg)。他則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以C語言重寫這個程序,逐漸壟斷了分析結構債券的軟件市場。因為華爾街投資銀行,債券評估公司,和結構債券的買家都使用這家公司的軟件,所以分析計算的結果都是相同的。
雖然華爾街投資銀行作為生產者一直對結構債券看好,但在2005年美國房地產價格升到頂點後,結構債券的買方開始擔憂。為了更好地推銷結構債券,華爾街投資銀行參照公司債券違約保險(Corp CDS),設計出結構債券違約保險(CDS),隻要債券的買方同時購買違約保險,每月交一定的保費,一旦結構債券“出事”,債券持有人收不到的本金和利息,違約保險的賣方必須補上。世界上最大的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是出售結構債券違約保險的旗艦,它在倫敦的金融保險子公司奮勇當先,向歐洲許多大銀行出售了保值為四千四百億美元的違約保險,幫助持有結構債券的銀行增加金融安全度,以符合政府管理者的要求。現在不管是從歐洲到美國,還是從中國到澳大利亞,全球房地產的價格都在下跌,美國國際集團擔保的四千四百億美元結構債券都有違約的可能性。即便最近聯邦政府給予八百五十億美元的緊急貸款,美國國際集團看來還是前景不妙,凶多吉少。
華爾街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曾經風光一時,是生產和交易美國房貸債券和結構債券的第一大戶。它比較小心謹慎,不像貝爾斯凳膽大妄為,盡搞歪門邪道,收集積累了一大堆風險最高的次貸汽車貸信用卡貸等財物抵押結構債券(ABS)。雷曼兄弟專著於結構債券中最安全的美國商業樓抵押結構債券(CMBS),認為這些債券比通常的房貸抵押結構債券(RMBS)安全。因為商業租戶都是掙錢的,隻要不破產就有穩定的現金流。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雷曼兄弟庫存的三百多億商業樓抵押結構債券沒有一個“出事”。但是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在這次席卷華爾街的金融風暴中,投資者對所有結構債券一視同仁,商業樓抵押結構債券被陪綁上了刑場,急劇貶值。雷曼兄弟每一個季度都要在帳麵上銷蝕掉幾十億美元,墜入萬劫不複的深淵。最後在股票市場作空者牆倒眾人推和落井投石下,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出於政治策略把雷曼兄弟作為祭品,為以後同國會討價還價增加籌碼,見死不救,致使這個華爾街的百年老店申請破產,煙消雲散。另外據說,雷曼兄弟在貝爾斯凳垮台時,貪圖便宜,買下了上百億美元的無收入證明房貸結構債券,結果這些債券並沒有如雷曼兄弟一廂情願地鹹魚翻身,而是價格越來越低。在這次因結構債券破裂而引起的金融風暴中,誰拋售結構債券越早,誰的損失就越小。華爾街投資銀行高盛在2007年初即清除了庫存中的結構債券,摩根斯丹利在2007年秋也忍痛割愛了擁有的結構債券,所以這兩個投資銀行都幸存下來了。
我的許多鄰居和校友都在華爾街工作,同事中也有許多跳槽去了貝爾斯凳和雷曼兄弟。他們每天起早摸黑,忍受長時間通勤,高強度地為公司工作,一點也不能馬虎。有些人晚上睡覺和周末節假日都要戴著黑梅手機,隨叫隨時工作。他們工作如此辛苦是因為有優厚的經濟報酬,開德國名牌車,坐地中海遊輪,住四五千平方英尺美輪美奐的豪宅,每月花二千美元雇保姆看孩子,家裏常常不開夥,上館子吃外賣。這次席卷華爾街各大投資銀行的金融風暴對他們的打擊很大,許多人多年的投資和獎金化為灰燼,財產大幅縮水。他們的臉上失去了往日的笑容,內心焦慮不堪,生怕失去這份好工作,保不住房子。
回想僅僅二年前華爾街的風光多麽旖旎,我們的孩子還在一起參加各自公司的夏季狂歡活動。我的女兒跟著鄰居的女兒去了雷曼兄弟在曼哈頓中央公園的遊藝會,又參觀了雷曼兄弟在時代廣場的淡藍色總部大廈,回來後眉飛色舞地向我描敘了這座著名的摩天大樓,裝潢無比華麗的高速電梯,氣派非凡的大理石洗手間等等。現在一切都已成過眼煙雲,象征著華爾街昔日輝煌的雷曼兄弟投資銀行已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英國巴克利銀行,美國華爾街即將被歐洲勢力所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