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線空間

吾生也有牙,而雉也無牙,以有牙碎無牙,耶~!但是要記得刷牙,否則會有蛀牙,蛀牙導致無牙,無牙則置身碎於有牙之險境。。。
個人資料
正文

鄭義:香腸、臭豆腐及麻雀

(2008-09-15 16:16:04) 下一個
來源: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20692 最近,《南方周末》發表了一篇介紹美國食品安全曆史的文章,認為三本書在推動美國食品安全上發生了重要作用。這三本書是《屠場》、《寂靜的春天》和《快餐王國》。 第一本書《屠場》是小說,描寫了芝加哥某肉類食品加工廠令人惡心的生產過程。其中最不堪的記敘是:“工廠把發黴的火腿切碎填入香腸;工人們在肉腚上走來走去並隨地吐痰;毒死的老鼠被摻進絞肉機;洗過手的水被配製成調料……”這本書一上市,輿論大嘩,引發了民眾對食品安全的強烈關注。美國肉類食品的銷售量即刻急劇下降,銷往歐洲的肉類也減少了一半。美國肉類加工業和畜牧業陷入危機。據說,當時的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不是領導二戰的那位羅斯福,是參加過美西戰爭的那位老羅斯福,美國第26任總統)在白宮邊吃早點邊讀這本小說。讀到肮髒的段落,老羅斯福大叫一聲,跳將起來,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又把盤中剩下的一截香腸用力拋出窗外。這一段看起來像是演義,動作太誇張了,不像是紳士所為。不管老羅斯福是不是曾經把一截香腸扔出白宮窗外,他確實約見了小說作者。美國國會幾乎是立即通過了兩部聯邦法律:食品和藥品法案以及肉類檢查法案,並創建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簡稱FDA)的雛形。 不了解別人有何觀感,我油然而生某種類似於“嫉妒”的感覺。要知道,這不是新聞不是報告文學而不過是一本小說!中國的記者作家們不知道寫了多少新聞、“內參”、報告文學,大聲疾呼,說不得了啦,毒死人啦,謀財害命啦,天塌地陷啦,結果如何?有誰把半截香腸從中南海裏扔出來嗎?別說總統總書記總理,就連一位省長市長大人都沒有做過這種能叫百姓感戴千年的動作。至於約見作者,那就更不用想了,蓋上十八層被子做夢去吧!再說呢,以咱們中國人的曆練,《屠場》裏麵的那些細節其實算不了什麽,犯得著把一截好端端的香腸扔出窗外嗎?“發黴的火腿”畢竟是真正的火腿呀。“工人們在肉腚上走來走去”但那肉畢竟沒有注水呀。“毒死的老鼠被摻進絞肉機”倒是令人倒胃,但有多少老鼠往裏摻呢?我小瞧《屠場》不是沒有根據的,至少比起咱們的“大糞臭豆腐”差得遠去了!據報導,深圳南山區有數十間臭豆腐作坊,不大,加起來不過日產一千多公斤。可是那味兒,就能熏得你一佛出世二佛涅槃。世間何物能臭到如此境界?醃製臭豆腐的發酵桶裏加的是潲水、腐爛了的田螺和肉。如果還嫌不夠臭,就會再灌進一些糞水,這叫“增臭”。要是還不夠臭還要“增臭”呢,就要把做好的臭豆腐用布包好埋在糞堆裏,最後精加工,看你夠臭不夠臭!據報導,前去查處的3名工商人員當場嘔吐,報社的司機竟然“連膽汁也吐了出來"。說正經的沒人聽,如今也隻有說笑話了。別說膽汁了,就是把苦膽,把心肝脾肺五髒六腑都吐出來,都吐到天安門廣場上,你就能不吃大糞不喝毒藥了嗎? 促進了美國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的另一本書叫《寂靜的春天》,作者是一位女生物學家,後來非常著名,叫卡森。她接到一封女友的來信,描述了一個小鎮的春天如何異乎尋常的安靜,聽不到鳥鳴,感覺不到任何自然的氣息。在這封書信的觸動下,卡森寫了這本書。她當時在農業部門工作,了解野草、昆蟲、鳥類大量死亡的原因就是大麵積使用DDT等殺蟲劑。有多大麵積呢?100萬英畝。讓我說實在不算是很多,不過是美國耕地總麵積的十幾分之一。因此,這本《寂靜的春天》應該說是一個預警。卡森和美國都是幸運的:人們立即聽懂了這個預警,全美震動。當時的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和國會也開始行動。結果,殺蟲劑的潛在危險被確認,一些企業和官吏被起訴,第一個農業環境組織成立。 隻可惜我們中國沒有這麽幸運。 《寂靜的春天》出版已近半個世紀,中國記者作家寫的更激烈的書籍文章也車載鬥量,但中國就像死人一樣沒有反應。如今,沒噴灑過強烈農藥殺蟲劑的耕地還有嗎?有也是不多了吧?你不拿數字就說話,不是太武斷了嗎?不武斷。君不見今日之中國,連麻雀都快死絕了?在七八十年代之交,中國的麻雀突然大量消失。據報載,麻雀在全國幾乎所有省、市、自治區的絕大多數地方——特別是鄉村——消蹤匿跡。“現在多數的中、小學生,已不知麻雀為何物。”——這是很難令人相信的:要知道,麻雀是適應性最強,散布最廣的一種鳥類。在《寂靜的春天》出版之後,中國繼續使用被美國禁止的DDT等劇毒農藥。在《寂靜的春天》出版20年前後,中國開始使用比DDT毒性更加強烈的有機磷農藥,並加大劑量,還把使用頻率提高了4、5倍!如此,以昆蟲草籽為食的麻雀以及各種鳥類自然難逃一死。麻雀不過是一種敏感的指示物。人受害之程度,與麻雀死亡的程度是成正比的。 一個社會,能集體麻木到這種地步,何其慘烈! 推動了美國食品安全的第三本書是《快餐王國》。其主旨是對美國快餐文化進行反思,引導飲食結構向更健康的方向轉化。對於我們,這就有點奢侈了。我們不要“更健康的方向”。我們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隻要不讓我們天天服毒,就已經感恩不盡了。 說人家美國是三本書推動了食品安全,這對於中國有無可借鑒之處呢?——沒有,一絲一毫也沒有。對於腐爛的僵死的被深度麻醉與禁錮的中國,三千本書三萬本書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別說書,就是法律也不知立了多少條款。管用嗎?我要一千次一萬次重複:“傻蛋,要緊的不是思想認識,不是書,不是法律條款,而是製度、製度、製度!”要想繞開製度轉型而解決食品之毒、環境之毒,實在是緣木求魚式的妄想。中國之病,病入膏肓。十萬個為什麽,無一不指向製度。當然啦,說還是要說,寫還是要寫,但要明白,最重要的不是書而是製度。 很有人批評我說話太悲觀。當然啦,我承認,與“和平崛起”和“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這類豪言壯語相比,我確實落後悲觀。而且,我並不認為“崛起”和“中國的世紀”此類喧囂與我們這些平頭百姓有何相幹。對我們來說,能喝口幹淨水吃口放心飯比什麽都重要。 說白了,在我(以及與我持相似觀點的人)和愛國憤青憤老們之間有一賭: 連食品安全這種最簡單、最起碼、最要命、最丟人現眼的麻煩都無法解決的國家,也能夠和平崛起,稱雄世紀嗎? 如此社會,如此國家,不亡者幾稀!
角線評論:   作者對中國食品業現狀痛心疾首,即使文章最後的言論有過激之處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過作者疾呼:“要緊的不是思想認識,不是書,不是法律條款,而是製度、製度、製度!”,“最重要的不是書而是製度”,角線卻不能同意。歸根到底,製度是人定的,也是由人來執行和維護的。人的思想決定其行為,所以思想不同的人會發明不同的製度。而即使同樣的製度,在思想不同的人手裏仍然會有不同的效果。文中談到的“集體麻木”,乃是思想麻木,而不是製度麻木。所以,製度固然要緊,但比製度更要緊的,是人的思想。最重要的還是書。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