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線空間

吾生也有牙,而雉也無牙,以有牙碎無牙,耶~!但是要記得刷牙,否則會有蛀牙,蛀牙導致無牙,無牙則置身碎於有牙之險境。。。
個人資料
正文

天成:重新評價華國鋒

(2008-09-10 13:13:52) 下一個
來源: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20654 華國鋒走完了人生,去和他最想見的毛澤東和最不想見的鄧小平在另一個世界又見麵了。8月31日,華國鋒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舉行。胡錦濤攜政治局全體常委為他送行。 民眾的印象 50歲以上、對文化大革命已有切身感受的人,大多對華國鋒有深刻的印象,因為是華國鋒解決了令大多數人反感的“四人幫”,結束了使國家和人民深受其害的文化大革命,使全國人民看到了希望。當年,人們稱華國鋒為“英明領袖”,我相信絕大多數是發自內心。在鄧小平、陳雲、王震等反對華國鋒的老人們相繼去世後,1997年9月,在黨的十五大上,當華國鋒同誌以全票重新當選為中央委員時,全場響起熱烈掌聲。這說明,華國鋒在黨內,仍然有很高的威望。 40歲到50歲的,多數人知道華國鋒,但是對華國鋒不會有太深的印象,因為他們對文化大革命就沒有太深的印象,而華國鋒短暫的執政,也不會使他們留下什麽深刻的印象。 40歲以下的人,要不是趕上了華國鋒去世,可能大多數都不知道曆史上有個叫華國鋒的人,更不知道這位華國鋒曾經是建國以來唯一身兼中國共產黨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國務院總理三個最高實權領袖的人。少數知道的,也就是從帶有演義性質的文革傳記裏讀到了不同版本的故事,加上當時對華國鋒的負麵宣傳,有點印象也未必是好印象。 據新華網報道,8月31日上午參加華國鋒遺體告別儀式的人約有近兩千人,幾乎全是四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禮堂外的廣場上,民眾亦自發地拉起橫幅、舉起畫像,向這位前中共領導人致以最後的敬意。 評價的區別 從新華社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為題發表的華國鋒生平,可以看出,現任的中國政府領導,對華國鋒的評價,與鄧小平搞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裏對華國鋒的評價,有很大的不同。 1、在粉碎“四人幫”方麵 過去的評價:他(華國鋒)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的鬥爭中有功。 現在的評價:華國鋒同誌同“四人幫”篡黨奪權的陰謀活動進行了堅決鬥爭,並提出要解決“四人幫”的問題,得到了葉劍英、李先念等中央領導同誌的讚同和支持。同年10月,他和葉劍英等同誌代表中央政治局,執行黨和人民的意誌,采取斷然措施,一舉粉碎“四人幫”,挽救了黨,挽救了社會主義事業,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翻開了新的一頁。華國鋒同誌在粉碎“四人幫”這場關係黨和國家命運的鬥爭中起了決定性作用。黨和人民不會忘記他做出的重要貢獻。 在這裏,還原了曆史麵貌:是華國鋒提出要解決“四人幫”的問題,而不像某些傳記裏寫的是其他人提出來的;而且明確華國鋒起了決定性作用,而不隻是“有功”。 2、在平反冤假錯案方麵 過去的評價:拖延和阻撓恢複老幹部工作和平反曆史上冤假錯案(包括“天安門事件”)的進程。 現在的評價:他根據廣大幹部群眾的要求,開始複查、平反冤假錯案。 3、在個人品德方麵 過去的評價:在繼續維護舊的個人崇拜的同時,還製造和接受對他自己的個人崇拜。 現在的評價:他黨性原則強,自覺維護團結,顧全大局,不計較個人得失,光明磊落,作風正派。他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遵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兢兢業業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工作。他謙虛謹慎,嚴於律己。 4、經濟建設等方麵 過去的評價:對經濟工作中的求成過急和其他一些左傾政策的繼續,華國鋒同誌也負有責任。 現在的評價:他強調千方百計把經濟搞上去,使工農業生產得到比較快的恢複和發展。 5、其它罪狀方麵 在《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裏關於華國鋒的幾條主要罪狀,即:他推行和遲遲不改正“兩個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的錯誤方針;壓製一九七八年開展的對撥亂反正具有重大意義的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等,在華國鋒的《生平》裏都沒有提及。 相比之下,趙紫陽去世後的評價就遠不如華國鋒了,在新華社簡要報導趙紫陽的生平中,隻字未提趙曾擔任國務院總理、黨總書記、以及他在改革開放中的重大貢獻,卻特別指出趙在89年“犯了嚴重錯誤”。 現在活著的領導和華國鋒沒有任何利害關係,這也許是他們能較為可觀評價華國鋒的重要原因。 小平欠公正 我一直認為,在對待華國鋒的問題上,鄧小平的做法過頭了,為了逼華國鋒讓位,他攻擊一點,不及其餘,無限上綱,甚至采用非組織手段。他自封為第二代領導核心,又把一個剛上台毫無建樹的的江澤民封為第三代領導的核心,就是要從根本上抹掉華國鋒的曆史地位。後來對胡耀邦、趙紫陽也是這樣。 1、鄧小平為了貶低華國鋒,在粉碎“四人幫”的問題上,不實事求是地強調其他人的功勞,否定華的決定性作用。 鄧小平在1980年8月回答意大利女記者奧琳埃娜·法拉奇的“到底是誰組織的,是誰提出把‘四人幫’抓起來的?”的問題時,是這樣回答的:“這是集體的力量。”“政治局大多數同誌一致的意見是要對付‘四人幫’。要幹這件事,一個人、兩個人的力量是辦不到的。” 華國鋒下台後,這段曆史被改編為,在粉碎“四人幫”這個事情上是李先念幫了華國鋒大忙。是李先念找了葉劍英等等。華國鋒談到,最初他和汪東興去找李先念商量,要他參與把“四人幫”抓起來,李先念聽後開始怕得不得了,因為他知道搞不成的話這可是殺頭的。後來他答應華國鋒,去和葉劍英聯係。 陳雲、王震等人通過各種形式,紛紛搶功,似乎粉碎“四人幫”,他們也有功勞,而當時他們自己還沒解放。為了達到搶功的目的,他們還把鄧小平捎帶上,說他們和鄧小平都參與了這次行動。許多拍馬屁的人甚至出書杜撰的有鼻子有眼。 在陳雲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被軟禁的鄧小平,曾經在王震的聯絡之下,秘密會晤了葉劍英,商談關於解決“四人幫”的問題。 我手中,有一本鄧小平在世時(1993年)出版的《鄧小平在1976》的書,書中提到,在粉碎四人幫之前,鄧小平暗訪過葉劍英。作者為了證明其有根有據,還提到由葉劍英的秘書範碩撰寫、王震作序的《葉劍英在1976》一書中也有類似情節:鄧小平以“上街看看”為名,冒著極大風險,悄悄來到小翔鳳葉帥的住所……對鬥爭形勢的發展和如何解決“四人幫”問題交換了看法。 故事編得太離奇了,鄧小平的女兒鄧榕不得不出麵澄清。她指出:那時小平同誌正被軟禁,完全沒有行動自由,根本不可能偷偷出來去會晤葉劍英。鄧小平與葉劍英的會晤,是在粉碎“四人幫”以後,1977年春節前後。 2、鄧小平指責華國鋒堅持“兩個凡是”,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華國鋒和汪東興的講話裏確實都提到過“兩個凡是”,但他是否堅持“兩個凡是”,應該客觀地分析。 按江青的說法,“主席屍骨未寒,就對她下手”,華國鋒麵臨的壓力是其他人所不能比的。華國鋒當時並沒有足夠的威望和力量解決麵臨的所有問題,經過幾十年對毛澤東的神化,如不高舉毛澤東的旗號,他很難站住。在政治局及中央委員會裏,對毛澤東無比崇敬的占了絕大多數,因此對華國鋒來說,比較好的能穩定政局的辦法就是基本上按照毛澤東原來的那一套去做。鄧小平掌權後,雖然把毛澤東建國以來搞的那一套全推翻了,他不是仍然提出要高舉毛澤東思想的偉大紅旗嗎? 實際上華國鋒對扣在他頭上的這幾頂帽子並不服。他對采訪他的人說:有人說我是凡是毛主席說過的話我都擁護和無條件地照辦,其實我並不是這樣做的。如果我的思想真正到了這樣僵化的地步,我能把葉帥請出來嗎?我敢於做出粉碎“四人幫”的決定嗎?我敢於真正解放鄧小平同誌,他能有今天嗎?所以,說我推行“兩個凡是”的路線,實在是有點冤枉。 華國鋒講的有道理。毛澤東臨終前,之所以剝奪葉劍英的軍權,讓陳錫聯取代,就是不信任葉劍英。華國鋒依靠葉劍英,本身就是違背了毛澤東的意願。雖然開始華國鋒對解放鄧小平有顧慮,但他最終還是違背了毛澤東的意願,解放了鄧小平,並讓他掌握了軍權(兼任總參謀長)。如果沒有華國鋒粉碎了“四人幫”,鄧小平的下場一定很慘;如果華國鋒不讓鄧小平掌實權、軍權,鄧小平也難有所作為。就憑這一點,鄧小平就應該感謝華國鋒。其他所有的平反,包括1976年天安門事件的平反,“劉少奇叛徒集團”的平反等等,胡耀邦等做了大量工作,但沒有華國鋒批準,也是難以解決的,這都反映出華國鋒並不是死抱著毛澤東的指示不變。 3、鄧小平指責華國鋒壓製一九七八年開展的對撥亂反正具有重大意義的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實際上,華國鋒主政期間,是中國政壇最寬鬆的時期。 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胡耀邦的長子胡德平在《財經》第9期上撰文回憶在“真理標準”討論中的華國鋒,講了幾句公道話:“文革”結束以後,黨內還是恢複了一些民主生活的生氣,華國鋒同誌的克製、寬容態度也是相當重要的。耀邦同誌8月18日在中央黨校的一段談話,應引起曆史學家的注意,他說:王任重問華主席,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是怎麽回事?華主席說,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要搞清楚,從團結的願望出發,達到團結。華國鋒同誌當時作為中共中央主席、國務院總理和中央軍委主席,處於最高領導地位。他認為黨內有思想分歧,應強調團結;黨內分歧引發了不同觀點的鬥爭,他強調要從團結的願望出發;對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他認為是個理論問題,要搞清楚。他更沒有暴怒、不計後果地把形勢搞亂弄糟。《光明日報》、《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並未因刊登《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社長、總編輯就遭到撤職查辦處分;耀邦同誌也未因組織、引領、推動這一討論而停止他的黨校副校長和中央組織部部長的工作。相反,華國鋒以後還為自己的錯誤作了自我批評,要求停止對個人崇拜的種種宣傳。 中國曆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際上是華國鋒主持召開的。在這之前,先開了中央工作會議,出席會議的有中央黨、政、軍和人民團體各機關,各省、市、自治區黨委,各大軍區主要負責人,共212人。這次會議共開了36天,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作了充分的準備。 我因某種原因,當時有機會看到會議的所有材料。華國鋒主持會議,會上明確表示:我是下了決心叫大家講話,既然把大家請來了,就要讓大家講話,集思廣益。會議每天出簡報,刊登大家的意見。會議涉及到毛主席在延安整風及建國以來所犯的“左”的錯誤,特別是“文革”中的錯誤。會議上,許多人要求平反冤假錯案,放手恢複老幹部工作。與會者還批評了華國鋒、汪東興、陳錫聯、紀登奎、吳德等人。華國鋒不但沒有為此動怒,堵塞言路,而且就所涉及的問題作了檢討和說明,這為開好十一屆三中全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樣寬鬆、民主的會議以後再也沒有出現過。至今許多人還認為,華國鋒同誌的這種民主精神和作風,是難能可貴的,不是誰都能夠做到的,包括鄧小平本人。 曆史選擇了華國鋒,在關鍵的時刻成為毛澤東指定的接班人,在關鍵的時刻挺身而出,做出了別人難以做到的決斷,改變了中國曆史的進程。 曆史造就了華國鋒的老實,當他感到因他的思想和能力都不及鄧小平,曆史要求他讓位時,他拒絕某些人建議他采取的政治手段,平和地退出曆史舞台,為鄧小平執政讓路,使中國走上了改革開放的大道。 華國鋒有他的不足和問題,但是他的民主作風及親民形象,是後來的曆任一把手所不及。 正因為如此,人們不應忘記這位老實人。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