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時雨“秦中自古帝王州”,長安,作為一座城市,很難為世人所遺忘,它總會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活在全體中國人的記憶之中,即使這座城現在已經蛻變為了西安。但話說回來,西安隻是西安,而非長安,即便是現在提議把西安改名為長安,依舊有著不少的本地人反對。“舉目見日,不見長安”,長安雖早已離我們遠去,但我們不妨在詩歌中搜尋一下長安的痕跡。
四季
長安城是有四季的,而不像現在的西安,幾乎是僅有夏冬兩季,春天與秋天短的讓人幾乎可以忽略,多半是那時的氣候還遠未遭受工業文明的毒害。否則也不會有如“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與“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般的佳句了,至於說炎炎夏天,則是“早夏宜春景,和光起禁城”,到了冬天,又是一副“長安雪後似春歸,積素凝華連曙輝”的景象了。可見,至少在那時,長安的景致還是悠揚的。
人文
相對於長安的景致,人文的色彩會更加濃重一些,按照現在的話說,長安那時可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自然會是人傑地靈。城裏的居民,是“花萼樓前雨露新,長安城裏太平人”,都被稱為太平人了,起碼說明了那生活還不差。至於說那時的夜生活,可是“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貌似是比現在要和諧多了(笑~)。做為首都,麗人也是少不了的,尤其是在“三月三日空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說的就是曲江邊上,現在大唐芙蓉園裏麵就有一組關於此的塑像,頗為精致。與人文遠點,俗氣點兒說,住在長安達官貴人也不在少數,“豪家沽酒長安陌,一旦起樓高百尺”,要麽就是“碧池新漲浴橋鴉,分鎖長安富貴家”,GDP可是被這群人極大的拉動了,如果當時有這麽個說法的話。當然,如果你孤身一人來到長安,一個人麵對如此一個國際大都市,難免也會惆悵孤單,就像“滯雨長安夜,孤燈獨客愁”與“年年今日誰相問,獨臥長安泣歲華”所描繪的一樣。
路
朱雀大街算的上是長安城裏最知名的路了,根據測算寬度超過150米,甚至是比現在北京的長安街還要寬上一些。而現在,朱雀大街還在,隻是遠沒了千年前的威風,成為了朱雀路罷了。相對於現在總有層土的街道,那時可是“長安大道沙為堤,早風無塵雨無泥”,可見當時環境之好,生態還遠未遭到破壞。那時,隻要“暗聞歌吹聲”,就“知是長安路”了,可見其之著名,而作為中國乃至世界的中心,長安街道的繁華自然是“紅塵白日長安路,馬走車輪不暫閑”,大概就像是王府井南京路的感覺吧。對於要離別長安,奔赴遠方的人們,“紅塵紫陌,斜陽暮草,長安道,是離人”,現在,如此景象,每年七月都可在各個高校目睹。
離別
“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柳道理別”。在長安離別,免不了要在灞橋邊上折些花花草草,古人們還以此為榮,稱作“都人送客到此,折柳贈別因此”,還流傳著“年年傷別,灞橋風雪”的詞句,現在,對於即將散夥的人們,散夥飯則成了最好的慰藉手段了。但無論如何送別,對於離開長安的人,總是“長安道,一回來,一回老”。
思念
“憶長安,九月時”,離開長安的人,難免會有思念,就算沒有這種思念,作為中國人,對於當西安被稱為長安的那個黃金時代,多少還會有些懷念的。而對於現狀,甚至會有些像“秋寒可自長安到,再憶長安已太遲”的遺憾,或者是“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般的憂愁,所以說,發奮努力才是正經事兒,不管你為了什麽。此時此刻,至於說顯示器前的你,對於長安,多半是“憶來唯把舊書看”吧,那麽,你又“幾時攜手入長安”呢?沒有機器貓的航時機,來西安轉轉也好啊。
長相思,在長安——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