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義專欄

放下是灑脫, 提起是勇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第十二篇 文過飾非英國人

(2011-02-05 22:44:44) 下一個

第十二篇 文過飾非英國人

(上)

我的外出旅遊,往往會度過剛出門的不安期、中途的無憂無慮期,以及回鄉的焦慮期。

回鄉的焦慮期裏,我不僅有些要重新麵臨工作的心理壓力,更有些思索,要對走過的這片土地來個大盤點。白天旅遊,夜夜把自個兒的文章掛到遠在美國矽穀的“文學城”上去。法國親戚朋友的電話順著英吉利海峽的光纖電纜打過來。去倫敦南郊機場沒有象樣的高速公路,匆匆瞥過綠原上的散落小屋 …… 這一切即將結束,正在結束 ……

有這麽一個英國人,讓我心生敬佩,她是伊莉莎白女王一世 (1533 — 1603) ,英格蘭及愛爾蘭的女王、亨利八世及安妮皇後之女,出生在格林威治。西班牙大使曾說她:“像她父親一樣發號施令、擅作決定。”大臣、國會、外交、宗教全在她的掌控之中,在危機時刻尤其展現大將之風。 1588 年 9 月 8 日,在敵軍入侵的威脅下,她在提伯立對軍隊發表這樣的演說: “ 我的子弟們 … … ,我雖是柔弱女子身,卻有王者之心,英國國王的王者之心”。

也許正是這種出於弱女子乃至全民的王者之心、萬丈雄心,以及征服全球、推動全球文明的力量,使大不列顛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和民族。在白金漢宮外的大廣場走走,沿著陽光四射般的街道,在那些高聳的圖騰般的碑柱上,我們至今可以看到鐫刻的銘文,當初加拿大、澳洲、印度尼西亞 … … 都是大不列顛的殖民地,更遑論這個民族當年對美洲大陸的統治了,連最痛恨殖民統治的恩格斯都承認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推動了當地社會的進步和文明。

文明者,文過飾非也。文明是一把雙刃劍,在進步和文明的輝煌麵具下,掩蓋了多少陰暗和汙濁。

在鹹黃油上塗一層新鮮黃油當做新鮮黃油出售;將製作肥皂時剩下的廢棄物摻和上別的東西當做糖賣;把黏土搗得很細,再用羊油搓過,摻和到可可粉裏賣;茶葉裏則摻上黃荊樹葉,或者摻上泡過的茶葉,當做好茶葉賣——這些事情發生在 19 世紀 40 年代的英國。對這些情況的描述,來自恩格斯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  

可見 英國人的奸詐和欺世盜名或文過飾非由來已久。

(中)

短短一周,粗略統計,我所見的英國人文過飾非的事實有下列種種:

1 .隻提 “ 歐洲的美國人、加拿人 ” ,而不提英國人在驅趕、掠殺美洲印弟安人;

2 .隻字不提鴉片戰爭期間用罪惡的鴉片來麻醉中國人;

3 .隻字不提八國聯軍焚燒圓明園;

4 .中國館很少陳列中國 “ 劫來物 ” ;

5 .有意抬高日本在東亞的曆史地位;

6 .隻字不提不提英、美戰爭,及其波士頓 “ 毀茶事件 ” ;

7 .不提大英殖民天下,或恥於提及,把殖民征戰說成 “ 求知欲 ” 的體現,把掠奪文物一概說成 “ 收集 ” ;

8 .在自身的大不列顛曆史中還隱藏了什麽?雅典民主 —— 羅馬的不列顛 —— 本地化 —— 和愛爾蘭的關係?

9 .對戴安娜的死,王室到底該負多大責任,那些不同版本的隱晦傳說到底說明了?

10 . 對伊拉克戰爭,如同美國,編造了多少謊言?

11 . 就現在,明明是要向中國傾倒垃圾,卻在各個港口間中來回倒騰,再通過荷蘭,終歸被有良心的荷蘭抓住把柄。

(下)

以觀光倫敦的中國遊客的口吻,談什麽政治上的事,頭頭是道,還要和一些人的看法相持不下,最後想起來覺得並不一定明智。但有兩點我體會至深至徹:一, 落後一定是要挨打的,你中國大清後期閉關鎖國,落後羸弱,在擇優汰劣的社會裏,不被歐洲列強瓜分才怪呢;二,中國人的劣根性一定要擯棄,兩個歐洲人就會開銀行,三個人就可以做殖民地,相比之下,中國人一盤散沙,成不了大氣候,我們要深刻反思。

還是閑聊吧,話題五花八門輕鬆些,最後,不如把我們對倫敦的看法和巴黎做個比較來結束本文呢。

倫敦的情況和巴黎近似,倫敦高層建築不多,大多集中在一個金融新區。今天的倫敦建築,一些是 1666 年倫敦大火之後重建的,另一些則主要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倫敦遭到納粹德國的毀滅性空襲後人們以更大的熱情投入重建,重建甚至解決了城市無序發展、自然擴張帶來的許多積重難返的問題。
倫敦是珍惜傳統和曆史的城市,這裏的建築許多是幾百年曆史的老建築,烙著很深的曆史、文化跡痕,給人的感覺是雅致和古樸。倫敦顯得比巴黎更整潔也更雅靜,這是因為倫敦的綠地更多,每過兩三個街區就可以看見一座街邊公園。另外,倫敦人的整體管理水平也是比較高的,這裏的市政設備,如地鐵、電話亭、垃圾箱等等的管理維護要比巴黎好,你不服還不行。

倫敦,稍稍往郊區去一點,住宅變樣了,基本上是獨幢別墅,去海格克公墓參觀馬克思墓的時候,一路看到的就是那種獨幢別墅。
倫敦之所以看起來比巴黎更舒暢,可能和倫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納粹大規模轟炸有關,空襲之後,倫敦進行了整體性重建。相對而言,巴黎沒有這樣的經曆。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繞過法德邊境防線,從側麵進攻法國,使法國在軍事上遭到慘重失敗,法國被迫投降。貝當出任法國元首,采取親法西斯的政策。此舉出賣了法國,卻保護了巴黎,使巴黎這座古老的城市免於毀滅。因此今天,從外貌上看,巴黎更古老,而倫敦則要年輕得多。
這些話題無涉英國人或法國人的“文過飾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