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篇 驚鴻一現木乃伊
( 上 )
夜,妻突然發現明日離開倫敦是下午三點,而不是中午十二點,足足有三小時的空餘時間。根據錢先生的提醒,我們原本要去看臘像館的,說那裏頭有撒切爾夫人的原身臘像,還有鄧小平的 …… 從旅館出發到臘像館坐出租車隻有 3.6 英磅,價錢也不貴。
可是商量來商量去 , 妻還是說去看大英博物館吧 , 順便可以找一找意識流女作家沃爾夫的公寓,還有鄧肯的 ( 哪一位鄧肯 ?) 。上午九點到的大英博物館,館前的大廣場上了無幾人 , 邁上大理石台階 , 仰頭看見偉岸的建築 , 想著等一會可以看到最齊全最立體最藝術的人類文明發展史史料 , 胸中就有些澎湃。 …… 看見一個警察在督視兩個年輕的男女館員在數點捐款箱內的散幣 , 詔示牌告訴我們 , 等到十點才能入場,整個是免費的 , 我們簡直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那時候分分秒秒都不願意浪費 , 妻說我們先去找女作家沃爾夫的公寓吧,正巧離大英博物館不遠 , 我和女兒就隨了她。妻在大陸念英美文學研究生時的三姐妹 , 現在一個在德國 , 一個在美國 , 一個留大陸 , 其中一位的畢業論文 , 還專寫沃爾夫的意識流小說 , 我猜測妻這樣念念不忘尋覓沃爾夫 , 一是出於對這位女性作家的崇拜 , 二是要在沃爾夫居住過的公寓前留個影 , 好郵給她的師姐們過過癮。無奈我們在那個建築精致的公寓區仔仔細細瞅了個遍 , 硬是無法找到這個意識流小說家描寫的那一處“牆上的斑點 ” 以及她的暖巢香居。
上午 10:00 正 , 我們悻悻然回到大英博物館 , 看過古埃及的種種石人石馬石獸 , 在三樓的日本和韓國廳之上 , 不期然地看到了木乃伊,這麽多木乃伊!隨隨便便地橫亙在遊人前 , 著實吃驚不少!
( 中 )
木乃伊 , 有幾個人真的看過木乃伊?我們這一代人 , 或許在老電影《紅色娘子軍》中 , 隱約看過吳清華伴睡的木乃伊――那是她的丈夫 。
我眼前的高大玻璃櫃中,長長短短的木乃伊被不知何種原材料織成的屍布(亞麻?)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像蒙麵大盜,有些則加上橫七豎八的綁帶,像繈褓中的嬰兒。濕漉漉的血漬和腐爛的屍肉的輪廓從裹布中滲透出來,在木乃伊的腿膊下側,腋窩處,宛如旅人或勞作者的汗跡。肉身在屍布中腐爛,腐爛是來自遠古的長期的過程,並持續到將來。玻璃櫃不可能恒溫。
據說埃及人的墓地通常建在城鎮西麵的沙漠裏,最早的墳墓是直接在地上挖個坑,幹燥滾燙的沙土使屍體得以保存。在前王朝時期,人們相信死後有來世,因此墓中往往有一些簡單的隨葬品。富裕人家則開始用泥坯,後來又用石頭建造起真正的墳墓。為了保存屍體使之成為容納死者活力的所在,木乃伊的製作逐漸發展起來。
先要取出內髒部份並將其分別存入四個禮葬甕中。然後用泡堿 ( 一種天然鹽 ) 將屍體風幹。最後再把屍體用亞麻布帶裹好放入棺材裏。作為神的化身,法老們的木乃伊做得尤其講究。包裹屍體用的是上好的亞麻布,身上纏著護身符和珠寶,頭部和脖子蒙著金製的麵罩,然後才被放入一個層層相套的棺材並下葬於墓室那些巨大的石棺裏。
我看到的彩色棺木,上下兩爿,上爿被掀翻開來,擱在一邊,猶如誰家坦院的滑水板,下爿載著木乃伊。從橫陳著的屍體的鞋端看過去,壽鞋,上翹的、莊嚴的壽鞋映入我的眼簾,和我少年時光在鄉間常常見到印象重疊,使死亡這一回事成真。承載屍體的棺木深厚一些,凹凹的,彎彎的,更象橫渡河溪港叉的一葉扁舟。
啊,從此你坐上孤寂的舟楫,順水而下,滑向無邊的冥間,地之源,海之角。打成個包裹上路,從此你找不到回家的路。棺蓋確實是薄一些的,棺蓋、棺座合二而一,裏頭安臥了木乃伊,在密不透風的世界,天上有響雷,地底有火山運行的世上,你無法覺察,溫暖舒適,像個棗核兒。
( 下 )
棺身是五彩塗抹的花飾,這樣塗抹下來活脫脫是個人體彩繪。有一隻棺木,上頭畫個亮目甜頰的女像,那女人雙手謙恭地、舒適地攏在胸前。我想把這種儀式稱為“袖手”,一種凝固的禮儀,安排得相當妥貼、自在和永恒。
死後要是如此富有色彩、美滿、安祥,會吸引人們向往死亡,至少不怎麽害怕、恐懼和拒絕死亡。我又發見如此這般的女人像個蛹,象個胎兒,從此忘了人間幾多煩擾,幾多愁。
在飛往美國的波音 747 上,我嘟囔著一切,女兒丫丫聽得入迷,但忽然說:“爸,你這樣說下去,我有些怕,害怕被你誘惑(去死)。”
但我的感覺是真切的,埃及裝了木乃伊的棺木上那種喜氣洋洋的色彩、繁華的畫麵,就是大紅大綠的楊柳青年畫。
有些木乃伊被豎起來立在玻璃櫃中,蓋子和棺座之間留有縫隙,這就有縱隊排列的感覺,仿佛那些木乃伊會像 T 型舞台上的現代模特兒,從立著的棺蓋後騰挪而出,婀娜多姿,楚楚動人。當下的氣氛,陳列櫃的現代氣勢,燈光直射的櫃中物件的亮麗繁華,絡繹不絕的過往的圍觀者,使你很自然的會有這些聯想,毫不牽強附會的聯想。
人麵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我想起了這句中國古詩。不僅是棺木上,就連木乃伊的裹屍布的額麵上,也繪製了死者的姣好的容顏,原樣大小的明眸皓齒,以及臉麵的輪廓線。這反映了生者對死者的依戀或迷戀,反映了人類對死者永恒存活的希冀,但更多的隻是留住了鏡花水月。
( 結尾 )
這裏有一些蛛網糾結的迷思和矛盾情結:一、屍布額麵的畫像是死者死時的原貌,還是她們年輕時的樣貌?我所見的木乃伊上的畫像都是青蔥秀麗的女像,應該是她們年輕時留下的倩影,絕少 是年老色衰的(奇怪,男性的畫像則是鳳毛麟角),可見這裏有雙重懷戀,即懷戀死者逝去的光陰歲月,也懷戀死者的當下猝死;二、作畫者是要畫給生者看,還是畫給死者看,死者當然看不到自己的音容笑貌,生者,在蓋了棺木之後,也是看不到畫家的傑作的(除非是留給盜墓賊來看)。
這可以看做是人類混亂的、無奈的、徒勞的、矛盾的、一廂情願的表達,幻想的企圖的表達。而恰恰是這樣的表達給後世的你我留下了姣好的木乃伊畫像藝術。藝術的非功利性由此可見一斑。更輝煌的傑作應是中國 漢朝的金鏤玉衣及其畫像。
丫丫說爸爸你不要盡寫木乃伊的好看啦,漂亮啦,聽老師說,木乃伊的製作其實是很殘忍的:先要挖出心髒、腸啊什麽的,裝到另外的小罐罐裏去,腦漿嘛要風幹,再拿布來包裹 …… 我說是嗎是嗎,怪不得看見一些木乃伊腰間的黑洞呢,敢情是人們掏心肝後留下的(這時我想起長江三峽懸棺裏的屍首,他們可不會被人們摘了心肝寶貝吧)。
博覽會看到最後,是看到埃及人把家裏所有的東西都木乃伊化,那是一場木乃伊化運動:連夭折的嬰兒,偶死的貓、狗、鳥、魚 …… 都成了木乃伊的對象。可見人類推己及物的野心如此之熾熱,可見人類追求永恒的夢想如此之狂熱。但當這世上的一切,包括時空都木乃伊化,我們還剩什麽呢?我們還能看見五彩紛呈的木乃伊嗎?
唉!木乃伊展,這盛裝的嘉年華會,理該結束了吧!?對那些個木乃伊,我感激涕零,千年的炫麗隻為我們這些後死者。人類在對生的迎迓,對死的安排和處理中學會對命運的逆來順受,為後事、為後代做打算,完成從無責任者向深具責任者的轉變。人類用木乃伊時時提醒生存的意義和人生的短暫。我和妻女從此再不懼怕一俱俱鏽鐵般的枯骨,我們從此跌坐在西敏寺的石棺上,不心驚。
我至今才理解老祖母為什麽要在故鄉的後樓,黑乎乎的角落,早早準備充滿烏漆氣味的棺木;時不時拿冥鞋、冥衣出來查看,看完後仔細地疊好,用手撫平――哪怕這隻手還有撫摸當年新嫁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