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集新《三國》值得你一看嗎?
起初,我看新《三國》電視劇是奔著高希希執導並花巨資在橫店置景,以及《三國演義》這等經典鴻篇有生之年多讀一遍也無妨,還有該片雄踞“百度”熱門電視劇前三甲等理由去的,當時並不知有 95 集——開口便說這麽多,我也會遲疑著不敢去啃這塊硬骨頭的。
爬山涉水,秉燭夜遊,不離不棄,持之以恒,費時一月有餘,看完 95 集新《三國》的刹那間,我腦殼中蹦出了“致命的吸引力”這個詞。毋庸置疑,新《三國》是頗有吸引力的,原因蓋出於——
第一,故事情節起承轉合吸引人。你對“三國”的老故事或熟焉能詳,或斑駁朦朧,高希希依憑他高超的敘事天賦和嫻熟的設埋伏、製懸念、搞延宕本領,使新《三國》依然具有很強的“吸睛( 吸金) 率”。筆者從未曾給如此巨大雷人的電視作劃分過“段落”,現鬥膽一試,不當之處,有請原創版網友雅正。
A ) 起勢,虎頭也:該劇一開頭便是曹操殺董卓不成倉皇出逃,驚天鼙鼓動地來,極富戲劇張力,吊足觀眾胃口,這和羅貫中《三國演義》開篇混混沌沌寫黃巾起義,王扶林版電視劇《三國演義》慢吞吞“桃園三結義”作開張大相徑庭。隨後就演到曹操錯殺呂伯奢跳出那句驚世名言“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了,把那些個前因後果、心理訴求交代得一清二楚、嚴絲合縫。三國戲本來女人就少,高希希當然要拿呂布、董卓、貂蟬的素材大做文章啦,除了演貂蟬的陳好年紀稍稍偏大外,所有的陰謀秘計、感情糾結,都拍得非常細膩,真真個精彩紛呈,耐人尋味啊。
B ) 過渡,豬肚也:這就寫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和菜鳥初飛的劉備鬥智鬥勇鬥權謀的膠著狀態了。這期間有些戲,譬如曹、劉不出場的章回,略顯瑣碎和繁複,又譬如劉備的仁義複仁義幾讓徐州,太煩文縟禮了,還有些腥風苦雨的戰爭場麵,我沒時間泡蘑菇,就用“快進鍵” go go go 了。筆者以為高導拍這些戲耗費太多精力了,本可以精煉簡約些的。同時要提醒一下,雖然該劇戰爭場麵的拍攝還無法與《魔戒三部曲》相媲美,但鋪張到位,場麵浩大,富有層次,讓曹操一戰定乾坤的“官渡大戰”還是要細看的,也莫錯過冷兵器年代大搏殺的經典畫麵:趙雲力破曹仁八卦陣,駿馬在烏黑堅硬的盔甲陣上馳騁,驚天地兮泣鬼神!
C ) 高潮:新《三國》的重頭戲當然要看諸葛亮出山。劉備為何要“三顧茅廬”拽孔明做軍師?還不是嚐到了徐庶為他略試韜略轉敗為勝的大甜頭!而徐庶匆匆離別時拋下的那句“我與諸葛或鳳雛,真是寒鴉比鳳凰”更讓劉備如夢初醒。諸葛亮果然沒有辜負劉備的厚望,一場聯孫抗曹的獨腳戲演得有聲有色,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從此三分天下。這一部分的戲有“三好”:一是赤壁大戰的來龍去脈拍攝得比吳宇森的《赤壁大戰》更妥帖、更合理、更清晰;二是諸葛亮和周瑜亦敵亦友、明爭暗鬥的關係描摹得拉骨帶血、入木三分,活脫脫是一部中國千年文韜武略史的高度濃縮;三是林心如飾演的孫小妹、於和偉裝扮的劉備結親的戲演得鶼鰈情深,頗有嚼頭。
D ) 轉折:看客以為新《三國》高潮已過,此後就沒有什麽看頭了,但事實恰恰相反。入川後初建的蜀國歌舞升平、文恬武嬉,劉備更以為天下無敵,又要公報私仇,來為冤死的兄弟張飛報仇,所以根本不理會諸葛亮的勸諫,擅自出兵東吳,結果被江東少傑陸遜一把火燒在彝陵的大荒林,尤如另一場“赤壁大戰”,坐失“匡扶漢室”的良機,飲恨白帝城,形勢急轉直下,給觀眾的心靈造成極大的震撼。其後就展開諸葛亮身體力行自己提出的“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主張,七出祁山、興兵伐魏的漫漫征程了。
E ) 結局,蛇尾兮?豹尾兮?新《三國》最後看什麽呢?就看諸葛亮和司馬懿這對冤家對頭如何詮釋“知音乃天敵”的深層意蘊了,這些個“空城計”、“火息上方穀”的大戲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精彩絕倫啊。至於在司馬懿邊上添置了個曹家臥底大美女靜姝,有網友認為那是導演的嘩眾取寵之舉,筆者不敢苟同,這可是戎馬倥傯的苦寒之地的一縷溫馨暖色嗬,她既可起緩衝作用,又可讓司馬懿的角色更加豐滿。並且,全劇是以司馬懿在靜姝墳頭惺惺相惜、自言自語結尾的,你可以說它餘韻未了,也可以說它穿鑿附會,到底怎麽樣呢?看官自己定奪吧!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由於筆者提到的全劇“過渡”部分編導已然透支精力的原因,拍攝到最後,就有點力不從心,刪去包括諸葛亮“七擒孟獲”在內的諸多重頭戲,給人匆匆收場的感覺了。第二,人物性格刻畫豐滿博好感。這裏要稍稍蕩開一點筆墨說閑話。 布洛認為,審美不但要有距離,還要掌握分寸,那就是“距離的尺度”——“距離不足”多半由於欣賞者的過失,“距離過度”則由於藝術品的缺陷,也就是說,一件藝術品讓人覺得太熟悉,固然不行,太陌生,一副拒人千裏之外的樣子,也不行,最好要有幾分親切又有幾分新奇,不太熟悉也不太陌生。把這些意思應用到中國幾大古典原著改編的電視劇研究上,則最合適不過了。高希希比拍攝新版《紅樓夢》的李少紅似乎要多懂一點“審美距離論”,前者聰明地把握了“銳意創新”的尚方寶劍,把新“三國”裏的人物打造得既親切又新奇,後者則略顯笨拙地執掌著“忠實原著”的一柄竹尺,拘泥於丈量小說“紅樓”中那些個人事的細微末節,由於功夫未到家,又把原本讀者熟悉的人物描摹得支離破碎了,很有些陌生了,大家都說“看不懂了!”
那麽,高希希是如何塑造新“三國” 既有“幾分親切又有幾分新奇、不太熟悉也不太陌生”的人物形象的呢?筆者以為一是“守牢原型”,十分尊重而不是肆意顛覆讀者心目中的“三國”人物原型,所有中國民間老百姓對老“三國”的固有認知,諸如“仁”(劉備)、“義”(關羽)、“禮”(劉備三顧茅廬)、“智”(諸葛亮)、“信”(桃園三結義)以及人物的一應形神都盡量恪守,決不僭越,並不像李少紅攝製《紅樓夢》 搞什麽“黛肥釵瘦”,讓觀眾大跌眼鏡。 二為“深入拓展”,深入拓展而非任意塗抹新“三國”人物的精神樣貌,全麵發展而非古板恪守新“三國”人物的性格趨向,等等。於是乎,這幾分熟悉根植於華夏民族的古道熱腸與忠肝義膽,那幾分新奇來源於當代人的精神燭照和心理剖析。
先說一代梟雄曹操。現在我看到的曹操是奸臣又是雄主,是史上性格最複雜多變 而非臉譜化的人, 他 奸詐又坦率,虛偽又真誠,殘忍又仁慈,小氣又大度,嫉才又 愛材,多疑又自信,一以概之,就是 “ 大奸似忠,大偽似真 ” ,盡管人們經常看錯他,但他從來不怕。【注解 1 】高希希借曹操之口說出頗有現代意識、最能打動觀眾的一句話便是“亂世中隻配強者談仁義,弱者隻能被拋棄。”
再說仁義之師劉備,劉備是以仁義立身的,又往往因仁義而誤事,他一直在“又要仁義,又要徐州,”“ 又要仁義,又要西川”的痛苦深淵中掙紮,得川後,靈魂深處爆發革命,方知“仁義”是可分“大仁義”和“小仁義”的,從而完成了“主公”向“君王”的美麗蛻變。
次說英姿勃發的孫權,這老弟打仗不怎麽的,用人卻是一流的,在周瑜邊上委屈求全,最後還弄懂了“君王的心胸是委屈撐大的”硬道理。也說仙風道骨的諸葛亮,雖然料事如神,但也經常有“不知道危險來自何處”的深層憂慮,這種凡人化而非妖化的描寫很出彩,而他對劉、關、張三兄弟之間微妙關係的處理,又在在考驗了他的生活智慧。順便提到周瑜,此人雖然心胸狹窄,嫉妒心強,常有“既生亮,何生瑜”的喟歎,但大敵當前,既能容得下諸葛亮,又能與朝中“政敵”魯肅冰釋前嫌,性格並不刻板單一。
第三,台詞對白有文采明白易懂。有的網友說新“三國”的台詞欠文采、弱智,我看這種批評太過苛刻了。和同期熱播殷桃主演的《楊貴妃秘史》滿嘴現代胡話,以及李少紅的新《紅樓夢》半文半白不看字幕不甚了了相比,新“三國”的台詞對白真的不錯了,請看客自己判斷吧。
第四,啟用宏大明星陣營招人愛。這裏不得不說高希希要比李少紅睿智,他啟用的影星非常過硬,像陳建斌(飾曹操)、於和偉(劉備)、陸毅(諸葛亮)、張博(孫權)、林心如(孫小妹)、陳好(貂蟬),以及扮演關羽、趙雲、周瑜、魯肅的演員全是國內目前一線拚搏的,他們的演技各有千秋,但嫻熟老辣,演啥像啥,自然就把李少紅擇用太多名不見經傳的稚嫩新演員給比下去了。另外,每一個角色出場時,高希希總要不厭其煩地打出字幕,唯恐觀眾混淆角色,而李少紅的新《紅樓夢》就沒有想到這一點,扮相迥異的人物紛至遝來,你都不知道誰是誰了。
總之一句話,筆者看新《三國》是天天有念想的,要一口氣看完的,而看新《紅樓夢》則有一搭沒一搭,中間不斷被新插進來的好片打斷,到現在才看到十幾集 。 怎麽樣,大家都會試著去看看新《三國》了吧?!
【注解 1 】有關曹操的評價筆者曾參考過易中天《品三國》、李宗吾《厚黑學》、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等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