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裏斯托弗 • 諾蘭執導的《盜夢空間》( Inception )正在全球熱播,據說還在“ IMDB (互聯網數據庫)”世界 250 部電影排行榜雄踞第三名。
我是懷著很高的期待值去看該片的,結果卻有點失望,琢磨其原因,大約有兩點:一是該片的主題有點小兒科——某個大亨要在另一個大亨的腦袋中植入“我要毀掉我父親的事業”這樣一個意識,來謀取商業成功;二是該片的表現形式,也就是它營造的夢境不太象夢境,而更象一部多線條展開的情節劇、商業打鬥片。
我當然承認該片的一些夢境設計是頗具創意的,比如人在鏡中行,失重狀態下的穿越,城市翻轉過來,道路直立起來,天崩地裂等等。但是,恰恰是在對夢的本質的把握上出現了偏頗,才使該片的表現形式更象一種演繹意識概念的情節劇,而非無規律、無意識組合的夢作。所以,我覺得,中國大陸將該片片名“ Inception ”譯成“盜夢空間”可能都有問題,也許還是海外華語界把它譯成《全麵啟動》更為妥貼些。
根據弗洛伊萊德、榮格的研究以及個人對夢的體驗,我將《盜夢空間》所表現的夢境的缺憾羅列如下,期望得到方家的指正。
A. 夢是本能欲望的表現。這種欲望的核心構成便是潛意識層麵的性欲, 不知是電影等級的限製還是別的什麽原因 ,《盜夢空間》男(裏奧納多飾)、女主人翁的肌膚之親表現得太理智、克製了,在這種片子裏,混沌的、扭曲的、沸騰的、 半人半獸的肉欲表現是情節所必需的,想想自己那些涉及情愛的夢魘吧,要多情色就多情色,要多離奇就多離奇,要多亂倫就多亂倫!
B. 夢是以偽裝的麵目出現的。有些夢是單純的,“日有所思,夢有所夢”,日間的所思所想被簡單地投射在夢中,所以並不是每個夢都要去詳細分析的。但是, 很多夢的內核 都是通過一種偽裝的形式出現的,因為隻有偽裝才能躲過熟睡時 放鬆 了監督的“自我”或“超我”的審查而冒出夢的水麵,所以,在夢的經典影作《愛德華大夫》中,會出現很多麵具或幕布,我們想想自己做的夢,哪個不是張冠李戴,麵目全非的呢?這一方麵,我更欣賞裏奧納多主演的另一部影片《禁閉島》( Shutter Island ),裏頭的夢境呈現非常獨特、新麗、奇妙。有誰會做《盜夢空間》的這些夢呢?個個照搬現實中的形象,尤其是雪山攻占那場戲,簡直和真實武打片一模一樣。哪怕是間斷地 穿插 一些偽裝者、變形人也好。我為《盜夢空間》的這一硬傷而歎息。
C. 夢往往是反著的。因為要以偽裝的麵目出現,夢往往是反著的。比如我有胃病,吃不了很多東西,眼饞得很,夜裏就常常夢到去 ”all you can eat” 店大快朵頤,狼吞虎咽。又比如弗洛伊德舉的一個例子,夢中,某男和愛人雲雨,卻穿了亨利八世的衣服,須知這亨利八世是個殺妻狂,可見這夢的底蘊不是說該男子有多愛此女子,而是恨這女人的。而《盜夢空間》本可以在描寫男女主人翁的情感關係時體現這一點的,現在卻白白浪費筆墨,而使人物內在性格的塑造上略顯蒼白了。
D. 夢隻有一層可以透析,不必人為設置三、四層。夢背後或其中的意涵往往隻有一層,有經驗的精神分析師或釋夢者一語即可點破,立馬剝去那一層或厚或薄的偽裝,真身纖毫必露。現在《盜夢空間》所營造的四層夢境是缺乏心理學根據而任意杜撰的。
E. 其他明顯的紕漏還有:夢魘要有顛三倒四的夢囈、夢話,《盜夢空間》的對白太現實,太清晰,太有條理了;夢有時確實會有完整的故事情節,醒後入睡,再夢,故事情節甚至可以延續,但夢更多的則是一群不連貫的行為或影像,有時影像還是重疊的,《盜夢空間》隻有前一類夢而沒有後一類夢;夢往往還有預兆性、征兆性,《盜夢空間》的夢唯獨沒有這一特性,等等。
F. 夢的穿越要有更好的道具或界限。《盜夢空間》現在用陀螺的旋轉表示人物活在現實,反之進入了夢境,我覺得並不太理想。《阿凡達》的穿越夢境的道具是實驗室的密閉船艙,《哈利波特》用的是 9 ¾ 月台,《愛麗絲奇遇記》的分割線是樹洞,與此相類似,根據《聊齋誌異》拍攝的香港影片《燈草和尚》憑借的則是一堵牆,都有一條明晰的界限,讓任何年齡段的觀眾都明白易懂。片長 150 分鍾的《盜夢空間》忙於展開三條情節線,象一輛全速前行的火車,常常無暇向觀眾交代現實和夢境交替的種種細節(正如弗洛伊德和榮格所言,這種交替有時還是以掙紮、扭曲、抵抗、妥協的方式出現的),以及解釋影片所廣泛運用的榮格心理學概念,如“清晰夢境 (Lucid Dream) ”、“共通夢境( Share Dream )”,以及“錯視”、“個人潛意識作祟”等等,使該片難免有邏輯紊亂、蕪雜晦澀之嫌。
由於以上種種缺憾,本片隻能停留在“難以置信的動作片”的水平(出演該片的主角之一、獲奧斯卡提名的演員艾倫 • 佩吉( Ellen Page )語),而非某些人所說的已達“神作”或“釋夢大作”的高度;而在《 Los Angeles Times 》所做的觀眾調查中, 20 歲以上的觀眾給該片的評價是“ A ”, 30 歲 -40 歲以上的觀眾為“ B ”, 50 歲以上的觀眾則為“ B- ”;故放映僅僅三周,《盜夢空間》就被踢下北美票房冠軍的寶座,而被《二流警察》這類警匪片所取代。
寫於 8/9/2010
網友有關本文的討論(8/10/2010):
Megan Wang:I have watched the movies and impressed by its production. I fully agree with your comment, however I have never read Sigmund Freud's 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and can not deficit here.
Thank you for your hard work. Keep on writing. .
Riverside:電影我也看了,同意你的分析。知識很淵博,知道弗洛伊德,還知道《燈草和尚》。
我最近寫的一篇小文中提到過《燈草和尚》啊。
世人癡唑唑:頂。莊周夢蝶一樣的道理。
林夕雨山:有MATRIX這樣的經典在先,很難超越。
Movie eivew:電影看的太理性了。
嘿嘿哈哈:我那天看完小寶寶,就去看了這個電影,沒看懂:)
癸水:電影還沒看,先說兩句。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最受人詬病的就是泛性論,樓主在這一點上卻似乎跟從了佛洛伊德。佛洛伊德的理論還有一點不為後來的精神分析所認同,就是潛意識受不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或者說誘發。樓主的這篇文章,我覺得是偏向了佛洛伊德一派,但哪一派都未必是真理。樓主先說夢無邏輯,後來又說本片邏輯混亂,看似自相矛盾。其實揭示一個重要的事實,就是無邏輯的直覺,潛意識,必須借助有序的語言去表達,這裏就是電影語言。另外,本人曾經做過邏輯非常清晰的夢。
阿義的答複:你說得很有些道理,可能我表達得不夠充分,在這部影片中,電影人應該用邏輯去建構無邏輯才好。這就是康德所說的“無目的的合目的形式”,其中隱含了某種“二律背反”,就是有些“自相矛盾”的。
癸水:是這個意思,不過不是康德的二律背反,而是康德之後的二律背反。也可以說是我們道家有無相生,名而非名的狀態。電影我還沒看,不知道是否應該以超現實主義的矛盾去理解電影,感覺上應該差不多。
阿義:"鑒賞的二律背反"確實是康德說的,盡管黑格爾後來也講“概念與實在的統一”之類的話。不過我同意你的觀點:應以超現實主義的矛盾去理解這部影片。
癸水:是我沒說明白。我的意思是康德的二律背反還糾纏在客觀矛盾中,沒有看到抽象思維中矛盾的統一性。我也很同意你的觀點,即應建立嚴肅的文藝批評。
阿義:是的,“矛盾的統一性”的說法是黑氏對哲學、美學的巨大貢獻,其實討論到這裏,我已大致理解《盜夢空間》這個矛盾統一體了。多謝你!
像本文作者所說,“夢隻有一層,不會有三四層,有經驗的精神分析師或釋夢者一語即可點破,立馬剝去那一層或厚或薄的偽裝,真身纖毫必露。”也太迷信精神分析師了吧?
科學對於很多現象(尤其是心理學現象)的解釋都不是唯一的,也根本沒有絕對正確答案。若是哪個“大師”宣稱找到了所有夢境的答案,那他和招搖撞騙者也就不遠了。要麽就是他自己急需精神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