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什麽是社會主義”之我見

(2007-09-09 03:15:36) 下一個
關於“什麽是社會主義”之我見




最近,圍繞著“什麽是社會主義”正在展開一場爭論。爭論中分歧很大。我認為,要回答“什麽是社會主義”的問題,必須牢牢把握四項基本原則。離開四項基本原則,也就不能把握社會主義製度的本質特征,那就回答不了“什麽是社會主義”這個問題。

一、四項基本原則是社會主義不可缺少的本質特征

社會主義作為一種社會製度,具有自身的必不可少的本質特征。這些本質特征,第一,應該是社會主義製度內在固有的。從哲學上講,任何事物都有其內在固有的質的規定性。具有這些質的規定性,才成為這種事物;失去這些質的規定性,也就不成為這種事物本身。社會主義也是這樣。社會主義不是一種可以隨意粘貼的標簽,它應該有自己內在固有的本質特征。具備這些特征,才能叫社會主義;沒有這些特征,就不能叫社會主義。第二,應該是社會主義製度同其他社會製度,尤其是同資本主義製度的根本區別所在。社會主義製度是在否定資本主義製度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從根本上講,兩種製度是對立的。當然,曆史是有延續性的,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也會有某些共同之處,正因為這樣,社會主義國家才有可能提出學習和借鑒資本主義國家裏對我們有用的東西。但這些共同之處,隻能是非本質的,是那些不能決定社會製度本質的東西。社會主義本質的,應該是與資本主義不同的東西。

那麽,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是什麽呢?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社會主義是一種由生產力的社會性質決定必然取代資本主義製度的嶄新的社會製度。對於作為一種社會製度的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都有過許多闡述。我認為,鄧小平提出的四項基本原則是對社會主義本質特征的最簡明、最準確的概括。四項基本原則反映了社會主義製度必須具備的基本特征:政治上,必須由無產階級政黨掌握政權(即堅持共產黨領導),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經濟上,建立生產資料公有製,實行按勞分配原則,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思想上,以無產階級世界觀--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維護四項基本原則,就是堅持了社會主義;拋棄四項基本原則,就是否定了社會主義。鄧小平指出:“如果動搖了這四項基本原則中的任何一項,那就動搖了整個社會主義事業,整個現代化建設事業。”

提出四項基本原則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並不是人們主觀想象出來的,而是從曆史發展的邏輯中得出的必然結論。與空想社會主義者不同,馬克思恩格斯在談到社會主義時,並不是訴諸道德和法,因為他們認為,“道義上的憤怒,無論多麽入情入理,經濟科學總不能把它看作證據,而隻能看作象征。”他們提出未來的社會製度問題的根據是:“共產主義是從資本主義中產生出來的,它是曆史地從資本主義中發展出來的,它是資本主義所產生的那種社會力量發生作用的結果。”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社會分工的加深,經濟聯係的密切化,使得生產越來越具有社會的性質。生產力的這種性質,客觀上要求由社會占有生產資料並調節整個國民經濟。但是,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有製妨礙了生產力性質的這種客觀要求的實現,因而生產社會性與私人資本主義占有之間的矛盾就成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必須用生產資料公有製取代資本家的私有製。然而建立公有製、“剝奪剝奪者”,勢必引起資產階級的殊死反抗,因此,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無產階級必須在共產黨領導下,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生產資料公有製的建立,消滅了人剝削人的經濟基礎,就有可能實行按勞分配原則,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所有這一切都必須在無產階級世界觀--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才能做到。可見,作為社會主義本質特征的四項基本原則是一個完整的體係,形象地說,是一個“成套設備”。它反映了社會發展的規律,具有曆史的必然性。

可以說,四項基本原則,就其基本內容來說,並不隻是中國的特殊條件的產物,它表達了社會主義的共性,因而是任何社會主義國家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持的,不能有絲毫動搖。如果說十月革命勝利後的蘇聯以及東歐、亞洲、拉丁美洲各社會主義國家、尤其是我國的社會主義實踐從正麵證明了這一點,那麽,20 世紀80 年代末90 年代初蘇聯東歐國家的政局劇變、社會製度演變則從反麵證明了這一點。這些國家實現資本主義複辟的過程無一不是從否定這四項基本原則開始的。明確了社會主義製度必須具備的本質特征,我們就可以回答民主社會主義是不是社會主義的一種模式的問題。民主社會主義反對工人階級政黨掌握政權,主張多黨輪流執政,實行議會民主、三權分立那一套資產階級政治製度;維護資本主義的雇傭勞動製度,主張實行以私有製為主體的“混合經濟”,反對把消滅剝削和消除兩極分化的共產主義製度作為目標;主張意識形態多元化,聽任資產階級思想泛濫並占主導地位。一句話,民主社會主義反對的恰恰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它反對四項基本原則,反對社會主義的基本製度,因而它不是社會主義的一種模式。它也批評資本主義,但隻是要求對資本主義進行改良,而不觸及資本主義基本製度本身。必須指出,自稱為社會主義的,並不一定就是社會主義。曆史上存在過“封建社會主義”、“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資產階級社會主義”,馬克思恩格斯曾在《共產黨宣言》裏揭露了它們的階級本質。這些自稱為“社會主義”的思想,本質上並不是社會主義。當代的民主社會主義也是如此。隻有代表工人階級根本利益的思想和製度,才能稱之為社會主義。維護資本主義製度,隻要求對它做點改良,怎麽也不能叫做社會主義。

國內有的學者承認民主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是認同”的,卻又說它是社會主義的一種模式,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在實踐上,連社會黨自己也承認,它們執政幾年、幾十年的某些西歐國家,實行的仍是資本主義製度,而沒有因為它們執政而變成社會主義國家了。它們從不諱言,它們的執政並沒有把資本主義製度改造成為社會主義製度。廣大群眾也是這樣看的,謂予不信,可以問一下英國的資本家或工人,恐怕沒有人會同意,布萊爾的工黨執政以來,英國的社會製度已經由資本主義變成了社會主義。而蘇聯東歐國家在戈爾巴喬夫之流的人道的民主社會主義指導下,政局發生劇變,社會製度迅速由社會主義演變成為資本主義,這一事實也從反麵說明了民主社會主義的資本主義實質。蘇東劇變的事實證明,在社會主義國家裏,民主社會主義是從社會主義過渡到資本主義的橋梁,或者像布熱津斯基說的那樣,是“共產主義的替代物”。

二、評民主社會主義對“什麽是社會主義”的幾種答案

在“什麽是社會主義”的問題上,民主社會主義同科學社會主義是對立的,可以說沒有共同語言。國內討論這個問題時,一些學者讚成民主社會主義的觀點,具體論點林林總總,但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都否定四項基本原則,或者根本不提四項基本原則。對於他們關於“什麽是社會主義”的種種說法,我們需要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進行分析。

民主社會主義對“什麽是社會主義”的問題,主要有三種答案。

1. 關於“倫理社會主義”

把社會主義說成是某些“全人類共同的價值”,這就叫“倫理社會主義”。戈爾巴喬夫就是這種倫理社會主義的典型。他說,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實現以下價值:人道主義和全人類價值原則;民主自由原則;社會公正原則;愛國主義和族際主義原則。所以,戈爾巴喬夫說,社會主義是社會逐漸失去其原先狀態的一種實際運動,隻要不斷實現這些倫理原則就是社會主義。這顯然是一種曆史唯心主義觀點,價值是一種觀念,本來是由社會經濟關係決定的,他卻把它當作決定社會製度的東西了。

究竟哪些價值構成社會主義呢?讚成民主社會主義的人,各人說法也不一樣。但從目前國內的文章看,他們說的最基本的價值是兩個,一是民主,一是公平。所有民主社會主義者都讚成這兩條。

我們對這兩條作一點分析。

民主社會主義的一個特點是把民主當作社會主義的本質。他們稱民主是人類文明的偉大成果,是全人類共同的價值,社會主義就是不斷推進民主的進程,換句話說,隻要實現民主就是社會主義。這是完全錯誤的。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民主是國家的一種形式,是貫徹統治階級意誌和利益的工具。民主屬於上層建築,它是由經濟基礎決定、並為經濟基礎服務的,因而民主是曆史的、具體的。不同社會裏有不同性質的民主,沒有一個適用於各種社會經濟形態的統一的民主。即使在同一個社會裏,不同階級出於自身的階級利益,也賦予民主以不同的、甚至是對立的內涵。世界上並不存在抽象的、全人類共同的民主。

列寧針對考茨基鼓吹的“純粹民主”,強調指出,如果不是嘲弄理智和曆史,那就很明顯:隻要有不同的階級存在,就不能說“純粹民主”,而隻能說階級的民主。談論“純粹民主”,目的是蒙蔽工人,以便回避現代民主即資本主義民主的資產階級實質。民主權利不是天生的,不是上帝賦予的,而是由社會經濟關係決定的。在階級社會裏,誰占有生產資料,他就有民主權利,誰喪失生產資料,他就不可能有民主權利,或者名義上有、實際上沒有民主權利。奴隸社會的民主是奴隸主的民主,奴隸是奴隸主占有的會說話的工具,他毫無民主權利可言。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經過工人階級的長期鬥爭,爭取到了普選權,在形式上似乎所有公民都有民主權利了,但實際上失去了生產資料的工人階級仍然不能與擁有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同樣講民主。資本主義的選舉是金錢選舉,名義上人人都有被選舉權,沒有錢的工人是不可能贏得選舉的。所以,講到民主,首先應該強調民主的階級屬性,即分清社會主義民主、資本主義民主、無產階級民主、資產階級民主。鄧小平針對我國存在的民主發揚不夠的問題,提出“繼續努力發揚民主,是我們全黨今後一個長時期的堅定不移的目標。”

但他同時指出:“我們在宣傳民主的時候,一定要把社會主義民主同資產階級民主、個人主義民主嚴格地區別開來,一定要把對人民的民主和對敵人的專政結合起來,把民主和集中、民主和法製、民主和紀律、民主和黨的領導結合起來。”他明確提出,有的人講的“民主化”的含義不十分清楚,“資本主義社會講的民主是資產階級的民主,實際上是壟斷資本的民主,無非是多黨競選、三權鼎立、兩院製。我們的製度是人民代表大會製度,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民主製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不能抽象地談論民主,不區分是資本主義民主還是社會主義民主,更不能說,隻要主張民主,不管是什麽性質的民主,就都是社會主義。

當然,就民主的形式、實現的途徑來說,不同社會也有某些相同之處,例如,現代民主都要講少數服從多數,都要實行代議製和選舉製等等,因而我們可以借鑒資本主義國家民主的一些具體做法。但不能由此得出結論,從性質上說,存在抽象的、超階級的民主,更不能把這種並不存在的“民主”當作判斷一個社會是不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標準。不是抽象的民主決定社會主義的本質,而是社會主義的社會經濟關係決定民主的特定內涵、特定性質。

至於說到社會公平,這也是一個被民主社會主義搞得混亂不堪的概念。他們提出了一個抽象的公平概念,然後把這種抽象的公平當作社會主義的本質,仿佛隻要實現公平就是社會主義了。但是,公平作為一種觀念,是一定的社會經濟關係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因而也是具體的、曆史的。抽象的、永恒的、作為“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公平隻是某些學者的臆想,客觀上是不存在的。恩格斯在批判蒲魯東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的“永恒公平”時指出,公平“始終隻是現存經濟關係的或者反映其保守方麵、或者反映其革命方麵的觀念化的神聖化的表現。希臘人和羅馬人的公平認為奴隸製度是公平的;1789 年資產者的公平要求廢除封建製度,因為據說它不公平。在普魯士的容克看來,甚至可憐的行政區域條例也是對永恒公平的破壞。所以,關於永恒公平的觀念不僅因時因地而變,甚至也因人而異”。他讚同這樣的說法:對公平“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理解。”在不同社會製度下,公平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奴隸社會有奴隸社會的公平標準,封建社會有封建社會的公平標準,而資本主義社會則有資本主義社會的公平標準。而且不同的階級由於階級利益的差別,對公平、公正的理解也是不一樣的。在資本主義社會裏,資本家認為資本獲得利潤是天經地義的事,是最公平不過的了;但在工人看來,利潤是資本家憑借生產資料所有權無償占有的工人勞動創造的剩餘價值,這是剝削,是不公平的。我們應該用社會主義的社會經濟關係來解釋公平的內涵和標準,而不能倒過來用抽象的公平來說明社會主義的本質。

同樣,也不能把實現抽象的公平當作社會主義的曆史任務。馬克思堅決反對在黨綱中寫上“消滅一切社會的和政治的不平等”這一不明確的語句,而主張把“消滅一切階級差別”作為黨的奮鬥目標,他說:“隨著階級差別的消失,一切由這些差別產生的社會的和政治的不平等也自行消失。”恩格斯完全讚成這一思想,他說:“用\'消除一切社會的和政治的不平等\'來代替\'消滅一切階級差別\'”,“把社會主義社會看作平等的王國”,這是以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博愛”為依據的口號,“現在也應當被克服,因為它隻能引起思想混亂”。

2. 關於“職能社會主義”

把工人參加管理和監督當作社會主義,這就叫“職能社會主義”。戰後西方一些國家的社會黨、社會民主黨在理論上不再要求根本改變資本主義生產資料所有製,而用經濟民主取代消滅私有製,在實踐上則主張實行雇員參與企業高層決策和基層管理的舉措。他們認為,隻要工人能夠參加企業的管理、監督企業主的活動,資本主義就可以和平長入社會主義了,無需“剝奪剝奪者”,也無需推翻資產階級政權。毫無疑問,工人參加管理和監督,對資本家來說是一種製約,它有助於緩和勞資矛盾,改善工人處境,對工人階級是有利的。社會黨執政的國家在這方麵采取的一些具體措施,我們也是可以借鑒的。但從根本上說,它沒有觸及資本主義基本製度,隻是在資本主義製度範圍內作了一點改良。要說這就是社會主義了,那是荒唐的。一種社會製度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關鍵要看兩條:一是要看生產資料屬於誰。在整個生產關係體係中,生產資料所有製是決定性的,它決定了人與人之間在生產過程中的關係,也決定了產品的分配關係。隻要生產資料屬於資本家所有,工人就逃脫不了被雇用、被剝削的境地,即使允許工人參加管理,允許工人有一點監督權,也改變不了這種局麵,因為最終決定權仍掌握在資本家手裏,隻是在符合資產階級根本利益的前提下,給工人一點經濟權利,“裝點門麵”而已。要根本改變工人階級的命運,必須改變所有製,即把資本主義私有製改造成為社會主義公有製,由工人和其他勞動人民共同掌握生產資料。這樣,工人才能成為社會的主人,整個社會才能稱之為社會主義。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裏宣布:“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製。”①其道理就在於此。不消滅私有製,不建立社會主義公有製,工人階級就不能得到解放,就不能擺脫被剝削、被壓迫的命運,也就談不上社會主義。二是要看政權掌握在誰手裏。如果國家政權掌握在資產階級手裏,那麽即使給工人階級這個權、那個權,那也是無濟於事的,因為資產階級可以根據情況給工人某些權利,也可以隨時取消這些權利。正如毛澤東說的:勞動者沒有管理國家的權力,所有的“工作權、休息權、受教育權等等權利,就沒有保證。”人民必須管理上層建築,“我們不能把人民的權利問題,了解為國家隻由一部分人管理,人民在這些人的管理下享受勞動、教育、社會保險等等權利”。

3. 關於“福利社會主義”

把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當作社會主義,這就叫“福利社會主義”。有人提出,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是社會主義因素,隻要實行社會保障製度和多搞點社會福利,就是社會主義製度了。民主社會主義特別強調這一點,他們把戰後資本主義國家實行的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製度,作為論證資本主義和平長入社會主義的重要依據。戈爾巴喬夫就是這樣講的。但是,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隻是國家根據統治階級利益實行的一種政策,並不是社會製度的本質,不是社會主義特有的東西。戰後,在資本主義國家裏,壟斷資產階級為了緩和階級矛盾,利用在世界市場上獲得的超額利潤,在國內廣泛實行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製度,這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貧富差距,維護了社會穩定。這方麵社會黨所采取的具體措施,我們也是可以借鑒的。但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是資本主義私有製與生產力的社會性質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不是靠建立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製度所能解決的。在資本主義條件下,這種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說到底隻是起到一種社會矛盾“緩衝器”的作用,它沒有觸及資本主義雇傭勞動製度,沒有改變資本主義製度的本質,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痼疾。這一點,連社會黨、社會民主黨自己也是承認的。

顯然,民主社會主義對“什麽是社會主義”的回答是錯誤的,因為所有這些回答都回避了社會主義製度的本質特征。他們在方法論上往往把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共同的東西當作社會主義的本質,而看不到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這兩種社會製度在性質上的根本區別。社會主義需要發揚民主、實現公平,需要工人參與管理和加強監督,需要實行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製度,而這些在資本主義社會裏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存在的。但所有這些都不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不能說明社會製度的根本性質。正如毛澤東指出的:“社會主義經濟與資本主義經濟在現象上是沒有區別的,隻在本質上有區別,這就是內部的區別。”而“質是現象的定性,規定現象之特殊個性,因此使各現象能互相區別”。用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共性來說明什麽是社會主義,從理論上講,並沒有回答問題,因為社會主義製度恰恰是作為資本主義的對立麵產生的,隻有與資本主義製度根本區別的東西才構成社會主義製度的本質特征;而在實踐上,是會誤導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的,因為它把作若幹改良的資本主義當作社會主義了,因而會把為社會主義而鬥爭的運動引導到維護資本主義基本製度的路子上去。

三、不能把社會主義製度的外在作用、運行機製等當作社會主義製度的本質特征

在討論“什麽是社會主義”的問題時,必須把社會主義製度的外在作用和任務以及具體的運行機製同社會主義製度的本質特征區分開來。有的學者經常把不同層次的問題混淆在一起,引起許多混亂。例如,有人把解放、發展生產力當作社會主義製度的本質特征,提出“生產力社會主義”的概念。這是一種誤解。

社會製度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在製度上的反映。社會關係是指人們在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領域發生的關係,因此社會製度的內容是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一種社會製度的性質就是由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決定的。生產力則是人與自然界的關係,能不能解放、發展生產力,是社會製度的客觀的、外在的作用,而不是社會製度本身內在的內容。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從經濟上說,社會製度與生產力的關係包括兩個方麵:一方麵,生產力的性質決定一定的社會製度的產生,“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的社會,蒸汽機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的社會”。另一方麵,一種社會製度一經產生,它對生產力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反作用,如果它所體現的生產關係適合生產力的性質,就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反之,則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因此,生產力與社會製度之間是決定作用和反作用的辯證關係,而不能說生產力構成社會製度本身的內容。

解放、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隨著資本的積累,生產力越來越具有社會的性質,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占有方式與生產力的這種性質發生了矛盾,因而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用與生產力的社會性質相適應的社會主義公有製取代資本主義私有製,就能夠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說社會主義製度能夠解放、發展生產力,這是正確的。但不能倒過來說,凡是能夠解放、發展生產力的,就是社會主義製度,因為任何一種社會製度,在它處於上升階段的時候,都是能夠解放、發展生產力的,否則它不可能取代舊製度。而且從理論上講,按照唯物辯證法,社會主義製度也不可能永遠能夠解放發展生產力的,將來生產力高度發達、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社會主義製度也會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到那時社會主義必將過渡到共產主義。所以,解放、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製度的外在的積極作用,而不是社會主義製度本身內在的質的規定性。

有人提出,社會主義要使人民富裕起來,改善人民生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這就是所謂“民生社會主義”。這種說法也是經不起推敲的。毫無疑問,我們鬧革命,建立社會主義製度,是為了使人民擺脫貧困,逐步富裕。不斷改善人民生活是我們黨的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題中應有之義。恩格斯指出,社會主義應該使社會生產力及其成果不斷增長,足以保證每個人的一切合理的需要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得到滿足。從這個意義上講,貧窮不是社會主義。這一點,斯大林早就指出過。當有人提出社會主義能夠在貧困的基礎上建成時,他批評說:“社會主義不是要大家貧困,而是要消滅貧困”,這種說法“並不是什麽社會主義,而是對社會主義的諷刺”。“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不是要縮減個人需要,而是要竭力擴大和發展個人需要,不是要限製或拒絕滿足這些需要,而是要全麵地充分滿足有高度文化的勞動人民的一切需要。”可見,在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但是,生活能否達到富裕,不僅取決於社會製度的性質和我們的工作,而且很大程度上還要看舊社會留給我們什麽樣的經濟遺產,在社會主義製度建立初期,這一點尤為明顯。我們是在經濟十分落後的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的,在相當一段時間裏,人民的生活水平還會大大低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但不能由此得出我們建立的不是社會主義製度的結論。還應該看到,在資本主義製度下,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也會有所改善的。社會主義製度與資本主義製度的區別,並不在於絕對生活水平的高低,而在於能不能實現共同富裕。在資本主義條件下,隨著經濟的發展,勞動人民生活的絕對水平也會有所提高,但資產階級對工人階級的剝削會加深,兩極分化會加劇;而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由於建立了生產資料公有製,實行按勞分配原則,不僅生活的絕對水平不斷提高,而且可以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這才是社會主義製度與資本主義製度的根本區別所在,才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

有人提出一個公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公平。關於社會公平問題,上麵已經說過,不再重複。需要指出的是,這一公式把市場經濟也當作社會主義製度的本質特征了,仿佛隻要實行市場經濟,就是社會主義製度。這顯然是錯誤的。

市場經濟,同計劃經濟一樣,都是發展生產的方法、調節經濟的手段,社會主義可以用,資本主義也可以用。鄧小平指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我們一度把計劃經濟當作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經過多年的理論探討和對實踐經驗的總結,尤其是在鄧小平視察南方的講話發表以後,全黨統一了認識,拋棄了把計劃經濟、市場經濟當作社會基本製度的錯誤觀點,明確了計劃經濟、市場經濟是屬於運行機製的範疇。在這種情況下,有人又提出市場經濟就是社會主義製度,這在理論上是一種倒退,即回到了鄧小平批評過、而且已經被實踐證明是錯誤的觀點上去了,即用運行機製來界定社會製度的本質,隻是把計劃經濟改為市場經濟而已。

在討論“什麽是社會主義”的問題時,理論上必須把社會基本製度與具體的運行機製區分開來。社會基本製度體現了一種社會製度的本質特征,而運行機製則是社會基本製度的具體實現形式,兩者雖然有密切的聯係,但終究是兩個層次的問題,不能混淆。同一種社會基本製度,可以根據情況選擇不同的運行機製,例如,資本主義社會調節經濟基本上是運用市場,但在一定範圍內也可以運用計劃;我們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也要注意發揮計劃與市場兩種手段的長處。而不同社會製度也可以采用同一種運行機製,在運行機製層次上,不同社會製度往往具有共性。例如,市場經濟,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運行機製雖然要反映社會基本製度的特點和要求,為鞏固和發展社會基本製度服務,但決不能說運行機製本身就是社會基本製度,不能把運行機製當作一種社會製度的本質特征。應該看到,是社會基本製度決定作為它的實現形式的運行機製的性質,而不是運行機製決定社會基本製度的性質。市場經濟在性質上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區別,決不能說,隻要實行市場經濟就是社會主義。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