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及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發展過程,較香港困難許多。1990年,證券交易所是否成立仍不明朗,隻有“摸著石頭過河”。再加上首批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表現良莠不齊,操控股價的事情時有發生。直到1994年,首家國企青島啤酒(600600)申請來香港上市,有關部門的態度才十分明確。可以說,內地證券交易所成立初期,連證券法也沒有,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才開始立法。相信那時的證券業人士,沒有人可以想像20年後內地證券業能取得今天的輝煌成就。
到今天,內地股市已長大成人,未來不但應該繼續為內地企業服務,更應該向外開放,引入外資企業上市,加強內地企業間競爭,提升內地企業的服務水平。筆者認為,引入在香港上市的“紅籌股”同國際性機構到內地上市,有助於提升內地企業服務水平。同國際水準看齊,有助日後內地企業走出去。10年後,相信不少今天上市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將發展成為跨國企業。現在回想起來,我們應該佩服當年那些有勇氣在深圳及上海籌劃證券交易所的先行者,亦應趁這次機會向他們表示敬意。
內地GDP在2005年超過英國、2007年超過德國、2010年超過日本。標準渣打銀行估計在2020年超過美國,理由是過去十年內地GDP以年率10.3%上升,美國隻有1.8%,未來十年內地GDP增長率仍高達8%。高盛估計要到2027年,內地GDP才超過美國,2030年占全球GDP24%,重返工業革命前水平。
未來內地私人消費漸占GDP三分之二,出口所占GDP比重迅速下降。
2010年,內地消費者花掉兩萬億美元,製造業漸由出口為主改為內需為主。未來大方向是投資內地、投資內地私營企業。
未來十年應是內地消費黃金期,同期GDP增長率可能有所放緩。內地消費不但強勁增長,同時消費結構出現重大改變。其理由如下:GDP仍保持較高增長、工資大幅上升、服務業迅速發展、政府公共開支大增、人口老化、城市化、儲蓄率降低等。
1970年後的日本和1988年後的韓國,均出現消費迎頭趕上的情況。2009年起,相同情況在內地出現。劍橋大學羅斯托夫教授發現,在經濟起飛初期,消費占GDP比重反而下降,因更多資金用作投資。在經濟起飛後期,消費急升,因投資所帶來的回報,支持消費出現較GDP增長率大的升幅,即消費股成為未來最值得看好的板塊。
內地擁有100萬美元或以上現金的人越來越多,私人銀行業務在內地發展迅速,財富管理業務前景無限。目前內地家庭房地產總量是股票資產的5倍,相信未來十至十五年內地股市升幅應大於內地房地產。“十二五”期間內地房地產業將麵臨結構性調整。摩根大通中國董事總經理龔方雄表示,過去十年,內地房地產價格漲了五六倍,股指隻上升30%。此格局肯定會發生變化,未來十年投資股票比投資樓市更容易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