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91)
2008 (75)
2011 (59)
2013 (41)
2014 (87)
2015 (41)
2017 (48)
2018 (51)
2019 (89)
2020 (142)
2021 (126)
2022 (148)
2023 (119)
老爸在廣州長大,一直懷念家鄉。 他認出電視《浮華背後》很多戲在廣州取景,看到副市長和女兒早上喝粥吃油條,很肯定那是白果腐竹粥。 廣東人生活裏的粥粉麵飯,粥排首位。 早飯食粥,上茶樓食粥,飲下午茶食粥,宵夜食粥;清高者食粥,貧窮者食粥,身體不適者食粥;口幹舌燥食粥,肝火旺盛食粥,減肥更加食粥。。。 連我這個外地長大的廣東人都經常食粥。
姑姑說艇仔粥乃是漁家用殘羹剩飯煲的粥,喝完及第粥趕考就中狀元。 據考證艇仔粥起源於廣州西關,一個破落闊少泊船賣粥為生。 老爸當年宵夜要從荔枝灣專門劃小船出去食粥,附近歌舞助興,頗有夜泊秦淮之雅趣。 現代商家追求經濟效益,食粥無情調可言。 有次和姑姑去一家擁擠飯館喝粥,老板娘對著食客大吼:“吃完沒呀? 吃完還不走!” 食客喏喏點頭,迅速離去。 我們大倒胃口,勉強坐下。 我叫一碗艇仔粥,服務員卻端錯隔壁的生滾豬肝牛肉粥,幸好那位食客願意和我對換。
外省人講究清粥小菜;我家附近的小劉清粥和旺旺清粥免費供應地瓜粥,客人買小菜伴粥。 廣東人食粥撒胡椒粉,用鹹鴨蛋和腐乳伴粥;我媽有位朋友的兒子在廣州住過,他把腐乳放入粥攪至溶化,吹涼才吃,很是特別。
食粥最主要有靚粥底。 煲粥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 現代家電發達,早上把米和水放入燜燒鍋,打開電源,晚上就有粥喝。 廣東的明火白粥全憑耐心,米浸水2小時,油鹽醃半小時,“大火燒熟,中火燒爛,小火燒綿”。 有位貴婦人說一碗粥隻能有20粒米,達到食粥的另一境界。
廣東人喜歡往粥底加各種材料,煲風味粥。 近來聽說有粥底火鍋,大概是把材料一批批放入粥裏燙熟來吃。
我家常煲的粥有:
白果腐竹粥,把米,水,和去皮白果一起熬好,最後掰碎腐竹皮放入,燒大滾即可起鍋。
華人超市有袋裝去濕料出售;所謂去濕料不外乎赤小豆,薏米,炒扁豆,眉豆等藥材。 買一包回來和米,水一起煲,就成了老爸小時候常吃的去濕粥。
著名的皮蛋瘦肉粥,用鹽和胡椒粉把整塊瘦肉醃過夜。 用油鹽和一隻切碎的皮蛋醃米,反複揉搓至看不見皮蛋。 米,水,和瘦肉同時下鍋,肉熟即取出用手撕成絲。 熬好粥,放入肉絲和另一隻切碎的皮蛋,大火燒滾即起鍋。 這樣煲出來的粥皮蛋味濃鬱,好吃看得見。 在廣東茶樓吃皮蛋瘦肉粥要撒白胡椒粉,與蔥蓉和炸餛飩皮一起吃。
讀大學的時候喜歡煲雞粥。 早上用燜燒鍋開始熬粥底,下午把雞胸肉切絲,用醬油,料酒,鹽,糖,和胡椒粉醃15分鍾,最後加少許澱粉拌勻;我喜歡加大量蒜蓉。 大火燒開粥底,倒入雞肉用筷子攪散,燒大滾即收火。 粥底稠綿,雞肉嫩滑有味,蒜香四溢。
小姨的蛤蜊粥別有一帆風味。 蛤蜊入水大火燒滾,每隻蛤蜊都會張開嘴。 取出蜊肉,留下水熬粥,粥底非常清甜。 最後放入蜊肉,大火燒滾即可。
廣東餐館的生魚片粥比其它粥要貴,做法並不難。 新鮮魚肉切薄片,用料酒,鹽,胡椒粉,和大量薑絲醃15分鍾,最後加少許澱粉拌勻。 大火燒開粥底,倒入魚片用筷子攪散,燒大滾即收火。 粥底稠綿,薑味清新,魚肉鮮美。
老爸念念不忘香港的生菜鯪魚球粥。 生菜切絲,鯪魚漿加很少胡椒粉和澱粉, 沿著同一方向攪勻。 大火燒開粥底,用勺子把魚漿做成丸子投入煮熟。 推入生菜絲,燒大滾即收火。 粥底稠綿,生菜清甜,魚丸鮮美。
豬骨粥物美價廉,可用燒豬蹄或者鹹豬骨,再加花生和幹貝。 上好豬骨粥粥底稠綿,骨香濃鬱,花生入口即化。
豬骨花生粥:
材料:
準備工作:
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