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人

描述中關村的人和事.
個人資料
正文

百年南社(十)我所熟識的南社社員:好婆 ---光遼

(2009-05-04 13:51:13) 下一個

感知南社(之四)


       我所熟悉的再一個南社社員就是外婆了,在家裏,我們表兄妹都叫她好婆。據《南社社友姓氏錄》:“鄭瑛,字子佩,號佩宜,江蘇吳江人。柳棄疾室。入社書號
5

好婆比阿爹柳亞子小1歲,1888年生於吳江盛澤鎮。父親鄭式如,曾任盛澤商會會長,思想開放,在家裏辦了盛澤第一所新式小學,不少家鄉名人如邵力子,都是這所學校的學生。但學校隻收男生,好婆很想讀書,卻不能入學,隻得天天站在窗外旁聽。好婆識字,看信讀報沒有問題,但不動筆寫字,這可以說是好婆的一生的遺憾。外間也曾流傳好婆的幾首詩作,如《七律·次韻安如蓬心補草後》等,那是阿爹捉刀的遊戲之作。好婆不做詩,這個,我向無非姨母核對過的。

好婆和阿爹恩愛一生,她不遺餘力地襄助阿爹,成全了阿爹,阿爹常以燕妮夫人來比擬她,比得很貼切。1945年,阿爹為好婆寫了兩首壽詩:

 

                 萊婦鴻妻未報恩,    提攜長擬北萱堂。

                 聯珠合璧光陰好,    東海南山頌禱繁。

                 福慧雙修卿自健,    鮑桓曠世我無言。

                 平頭六十猶虛二,    珠履華筵介壽樽。

 

                 懷抱平生馬克思,    最難燕妮共艱危。

                 蒼生滿眼成何濟,    青史他年已有辭。

                 黻佩未能偕負戴,    風雲還擬仗鎡基。

                 何當奮我垂天翅,    安穩雙棲到鳳池。

 

好婆的價值,阿爹心裏有數得很。

1962年末,好婆遽然去世,死於過敏症。過敏,俗稱風疹,身上起許多疙瘩。好婆發風疹的部位很怪,發在體內,喉部,一下子堵住了呼吸,待得急救醫生趕到,已然回天無力了。追悼會上,柳義南堂叔寫了一副挽聯:“數十年追隨革命曆盡天涯海角點滴餘芬應記;一輩子眷顧兒孫流連飯後燈前浩然遺澤難忘。”這副挽聯準確描述了好婆的一生。義南堂叔還說,好婆“是在亞老身後的無名英雄”;不久前,僑居美國舊金山的小娘舅(徐文烈)打電話給我,他也說:沒有好婆就沒有阿爹。我覺得有道理,我來說幾個故事。

婚姻的故事。阿爹和好婆是包辦婚姻,阿爹起初不樂意,甚至想解除婚約,因為他有個自由戀愛的心上人,一位L小姐。這下子家裏鼎沸,無奈之下,請出了阿爹的大姑母。大姑母有辦法,打出了一套“太極拳”,七繞八繞,那時阿爹年紀輕,到底嫩了點,給繞得分不清東南西北了。終於,阿爹和好婆舉行了“文明結婚”。一個禮拜下來,“打得火一般的熱了”;一個月之後,居然達到了“樂不思蜀”的地步。阿爹在《五十七年》裏,詳細記錄了婚前婚後的全過程,寫得生動之極,我就不抄了。至於好婆用什麽辦法弄得阿爹覺得“我們新婚的滋味太甜蜜了”,這個細節,我們小輩不好打聽的;即使聽到一二,也需為長者諱,說不得的。寫到這裏,我想起了另外兩位名人:魯迅和胡適。他們和阿爹一樣,都不得已地順從了包辦婚姻;但隻有阿爹福氣好,包辦到一位好太太,成全了他一生的事業。

複壁的故事。大革命時期,阿爹是有名的國民黨左派,蔣介石的對頭星,江蘇省黨部裏有許多跨黨的共產黨員,“四一二”事變後,侯紹裘、張應春等在南京遇難,梨裏的風聲也很緊。一日夜半,外麵忽然響起不尋常的敲門聲,好婆警惕性極高,意識到大事不妙,立即讓阿爹躲進樓西的夾牆(即所謂的複壁)裏,並用箱子堵住複壁的小門。果然,一幫軍警衝進門來,到處搜尋柳亞子,後來錯抓了來做客的淩誦益,才呼嘯而去。次晨,在好婆精心布置下,阿爹化裝出走上海,逃過了一劫。臨危而不亂,難得啊!

家毀重建的故事。上海淪陷後,租界的形勢越來越吃緊,1940年末,阿爹和好婆帶著我避難香港。才住了一年,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又淪入敵手。在共產黨的幫助下,阿爹由母親陪侍,渡海到廣東,又輾轉逃到桂林。好婆則由保姆陳曼英陪伴,帶著我,也跟蹤來到桂林。能隻身逃離日寇魔爪,已屬萬幸,家產自然丟失殆盡。經濟拮據,生活清貧,阿爹不善理家,全賴好婆主持,吃山芋飯、蠶豆飯,自己去漓江邊洗衣,一點一點地,又把家當置了起來。好景不長,在桂林住了兩年,湘桂戰事吃緊,桂林告急。阿爹、好婆好不容易弄到兩張飛機票,乘最後一班飛機脫險,飛赴重慶。家產又一次丟失殆盡。一次又一次的棄家逃難,再一次又一次的重砌爐灶,白手起家,把衣食起居弄得妥妥貼貼,沒有好婆那份堅韌,那種無怨無悔,被沈尹默稱為“太天真”而又“十足名士氣”的阿爹,哪能走得出受世人讚譽的人生路喲。

好婆開降血壓方的故事。“六十三齡萬裏程,前途真喜見光明。乘風破浪平生意,席卷南溟下北溟。”1949年春,阿爹應中共中央邀請來到北平。那時的阿爹,真可謂誌得意滿,這也就引發了他的神經衰弱症,興奮得不得了。阿爹的脾氣很倔,特別在神經興奮時,拗起來真是攔不住。當年南社唐詩宋詩之爭,就是他的意氣用事,誰勸都不聽,結果攪散了南社的道場。俗話說,一物降一物,隻有好婆能製得住阿爹!話說阿爹興奮過度,“脾氣愈來愈躁,喜歡罵人”,惹出了“牢騷太盛防斷腸”的話柄。一日護士來量血壓,阿爹在當日的日記裏寫曰:血壓“較前增加十度以外,頗有戒心。以後當決心請假一月,不出席任何會議,庶不至由發言而生氣,由生氣而罵人,由罵人而傷身耳!”怎麽回事兒?原來好婆事先和醫生密談過,請醫生把血壓報高些,並勸阿爹休息。探得內情的宋雲彬暗自竊笑,在日記裏寫道:“夫人之計善哉!”常言道,柔能克剛,好婆的“善哉”之計,為阿爹以及相關的人解去了許多煩惱。

好婆是遽然去世的,家裏人毫無思想準備,但後事卻辦得順順利利,因為好婆自己已經全安排好了。壽衣,她和老保姆阿曼每天下午坐在飯廳裏,一針針的早縫好了。存折,按各人的名字都分好了,那是趁二公公(她的二哥)進城打牙祭之便,順路到王府井的銀行辦理的。

通過這幾個故事,你已經看到一個精明果敢的女性形象了吧。夫妻,是人生最基本的組合,組合得好,受用無窮。有心計、有韌性的好婆和有見識、有魄力的阿爹的結合,真是相得益彰。成全,是中華傳統文化裏的美德,好婆的人生價值,就在於她成全了阿爹一生的事業。

我聯想到寧阿姨,二公公的女兒,著名數學家陳省身的賢內助;想到葆阿姨,大公公的長女,芳阿姨,大公公的次女,等等。鼎力助夫,當好半邊天,盛澤鄭家的女性,似乎都有相同的品格。

 

我講好婆的故事,是為了引出南社的女社員,一個不應忽視的群體。徐自華義葬秋瑾的故事,徐蘊華和姐姐傾篋捐金助餉的故事,張漢英申請代夫入獄的故事,張佚凡、張默君籌組“女子北伐隊”的故事,唐群英大鬧參議院的故事,陸繁霜悉心搜求、刊印劉三的《黃葉樓遺稿》的故事……她們或剛、或柔、或情、或慧、或義、或智,人人個性鮮明,構成南社的一道多姿多彩的特色風景線。

柳亞子認為,南社擁有這麽多有英氣、有才華的女詩人,是南社的驕傲,確實如此。在清末“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環境裏,南社能夠聚集起一群文武兼備的中國婦女解放的先驅,足見它的開風氣之先的革命性和聚合力,值得記一筆。

至於那些故事的詳細情節,由於篇幅有限,隻好且聽下回分解了。



請閱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0f5aad0100cvu0.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