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人

描述中關村的人和事.
個人資料
正文

中關村回顧 (三十一)–華羅庚、陳省身的二位恩師鄭桐蓀和熊慶來先生

(2008-03-15 14:28:27) 下一個

        在我國,有一位數學家是家喻戶曉的,這就是華羅庚,人們往往把這個名字和“數學家”、“自學成才”和“聰明”等聯係在一起。陳省身則是世界知名的數學大師。而他們的起步、成才離不開兩位中國數學界的前輩鄭桐蓀和熊慶來先生。

        有關熊慶來先生 “慧眼識華羅庚”的故事國內有大量文章加以報道,華羅庚先生是19101112日出生在江蘇省金壇縣,緊鄰溧陽,現都屬常州市。他和家父算是同鄉。1924年他從金壇中學初中畢業後,因家境貧寒,早年當過小雜貨鋪夥計。 19歲那年,華羅庚染上傷寒,此後在腿部留下了殘疾。在病痛和貧困麵前,華羅庚沒有失望,而他的中學老師王維克欣賞他的數學才華,鼓勵他繼續自學。在那個小鎮上他利用僅有三本數學書   代數、幾何以及一本50頁的微積分,把它們讀得爛透,並嚐試寫論文,投寄到《科學》、《學藝》等刊物發表。1929年華羅庚發表了他的第一篇論文“Sturm氏定理之研究”(《科學》第14卷第4)193012月他又在《科學》第15卷第2期上發表了《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指出,蘇家駒的解法中把一個12階行列式算錯了。恰好讓當時任清華大學算學係主任的熊慶來看到,他認為文章寫的很好,推導的正確。對署名——華羅庚,他從沒聽說過這個人。這件事恰巧被教員唐培經知道了,他是江蘇人,跑來告訴熊慶來說,華羅庚是金壇人,隻念過初中,後來就失學了。熊慶來聽了很有感觸,一個隻念過初中的事務員,能夠寫出這樣好的數學論文,真是一個人才呀! 決定邀請華羅庚來清華大學,破例錄用。因華羅庚沒有大學文憑,不能上講台。他先讓他當圖書助理員,分管整理資料、收發文件。這為他的學習創造了有利條件.不到一年半的光景,華羅庚旁聽了數學係的全部課程,並用英文來寫數學論文,三篇論文在國外的刊物發表後,引起國內外數學的重視。憑藉他的天賦和雄厚的學力,1933年,經鄭桐蓀、楊武之、葉企蓀等人仗義直言,認為清華大學出了個華羅庚是一件好事,不應該因資格問題而限製人才使用。由此他被破格提升為數學係助教。當時熊慶來已在法國巴黎進行研究工作。不久,華羅庚又被晉升為講師。一個隻有初中文憑鄉間來的青年人,居然登上了中國最高學府的講台,這簡直是一個奇跡。

我見過幾次華先生,都在文革期間陪我父親。一次在他北太平莊家中,一次在北京醫院。當時他的精力放在數學方法在工業上的普及應用方麵。而我也曾在大慶油田工作期間推廣過他選擇的優選法統籌法(簡稱雙法),聽過他和他的小分隊的報告。但我們沒談這些,他也不知道我做過這事。隻是聊天,當時他的工作關係由數學所轉到人大常委,心境好的多了。我知道數學所是他的傷心地,較之中國的絕大多數知識分子,華羅庚可算是幸運了。像他這樣受到毛主席與周總理特別關照和保護的科學家,在文革期間遭到衝擊和批判。

在本文中不準備多談華羅庚,想著重介紹鄭桐蓀先生。他可算是我的世伯,1963年當他病危期間,我母親一直在照顧他。雖然他擔任過清華大學算學係首位係主任和清華大學教務長,但都是在1949年前,現在隻是個退休人員,無權無勢,而且孤苦零叮一個人。家母告訴我當時他住在一個八個人的大病房,很吵雜,條件不好。幸好華羅庚先生來探望,一看此情景立刻和院方交涉,調換到一個單間,醫療條件得到改善,但病情終究奪去了他的生命。

鄭桐蓀(之蕃)先生生於1887年,卒於1963年。江蘇吳江縣盛澤鎮人。1907年考取蘇省公費留學美國,1907年至1910年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共修18門數學課程,獲學士學位。後又赴哈佛大學進修一年。歸國後先後在福建馬尾海軍學校等校教授數學和英文,1920起在清華學校,後改為清華大學教數學,周培源、華羅庚、趙訪熊、莊圻泰、王憲鈞、段學複可以說都是他學生。他還是大名鼎鼎的數學家陳省身的老丈人。他有三個子女,長女士寧曾就學於北京大學生物係,1939年留學德國獲博士學位後和陳省身結婚。兩個兒子師拙和師清均畢業於清華大學生物係,先後留學美國,分別獲得生理學和生物化學博士學位。他的夫人曹純如是在1940去世的,而在1949年前子女先後被鄭老先生送出國後,在當時中美關係的政治形勢下,相隔大洋兩岸不能三通,再也未能和老父相見,這是多麽殘酷的事實啊!

50年代時,我常能見到鄭老先生,每到周末、假日母親要帶我到京城北長街柳府。鄭老先生也從海澱成府坐公共汽車到他大妹佩宜處,他的妹夫就是著名詩人柳亞子先生。他們都是江蘇吳江人。我也常受我母委托,平時送些飯菜、點心到鄭老先生家。他家位於北京大學東門外成府路口,是一個四合院。住有幾家人。我記得北房住的是他學生,北大數學力學係的閔嗣鶴先生,是他平時經常照料鄭老先生的。西房就是鄭老先生家,房間裏地上堆滿了書,沒有多少家俱。有一次我上他那兒,談起數學,他送我兩本書,現在隻記得有一本是Sherewood(薛爾伍德)和Taylor(泰勒)合著的《微積分》,當時市麵上隻有蘇聯數學家斯米爾諾夫的數學教程,看不到英美等西方國家的書籍。他告訴我要讀這本原著。這的確是一本好的微積分教科書,但當時英文水平不夠,隻能翻閱。我甚至也不曉得陳省身,媽媽告訴我他的女婿是一名大數學家,學問比華羅庚還好。我一直對不上號是誰,誰能比得上華羅庚先生呢?後來陳省身先生歸國,夫人姓鄭,我猜十之八、九是鄭老先生女兒。但父母都已不在了,而我在國外又和柳家後人失去聯係,直至前年到吳江黎裏柳亞子記念館看到柳無忌和陳省身二家人在美國的照片才敢確認。但省身夫婦均已謝世,而他們的女婿是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朱經武教授,19871月,他成功地發現了新超導材料,將超導溫度提高至攝氏零下180度,超過了液態氮的溫度,開創了高溫超導研究及應用的新紀元。 朱教授是美國科學院、美國人文及科學學院、中國科學院、台灣中央研究院及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他屢獲殊榮,包括美國科學界最高榮譽的國家科學獎、太空總署成就獎、孔士德獎、國際新材料獎及自由基金會國家獎。 1990年,他獲《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雜誌推選為美國最優秀的研究員。 2000年,他獲白宮邀請參加"二十世紀重大發明的新紀元時間錦囊"計劃,又被"世紀動力"選為本世紀在氣電方麵最具影響力的一百位人士之一。他獲頒授七個名譽博士學位,又擁有五個榮譽教授的銜頭。 如果鄭老先生地下有知也該欣慰了,他的女婿是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而女婿的女婿則是曾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提名,與之擦肩而過的超導方麵的先驅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