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關村三座樓裏還住有幾位生物學的前輩,他們中有植物學的前輩錢崇澍、陳煥
鏞、林鎔和秦仁昌,昆蟲學家陳世驤和謝蘊真夫婦。作為一個晚輩,把我所知道的作簡單
介紹。
錢崇澍先生與胡先驌先生等同為中國近代植物學的主要奠基人,胡先驌先生因“政
治”問題在解放後就不再被提及和重用。而錢先生是學者型因而在1950年後任中國科學院
植物研究所(1953年前為植物分類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直至到1965年12月28日於北京
去世。錢先生是1883年11月11日生於浙江省海寧縣,1910年赴美,先後在美國伊利諾大學、
芝加哥大學、哈佛大學學習;先學農學,後改學植物學,最後攻讀植物生理學和生態學,
獲植物學學士學位。1916年回國, 他在中國學術界做了許多組織和領導工作。1927~1935
年、1937~1942年間任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研究教授兼植物部主任。曆任南京甲種農業
專科學校、南京金陵大學、東南大學、北京農業大學、清華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和
複旦大學教授。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錢崇澍當選為中國科學
院學部委員。他曾與鄒秉文和胡先驌合作,編寫了中國第一部植物學教科書《高等植物學
》。生前還是中國植物學會的理事長,他是植物學界的長者和老前輩。錢先生嘔心瀝血,
為我國培養了許多植物學人才,真正是“桃李滿天下”。我這裏要介紹的另一位前輩、植
物分類學家秦仁昌的啟蒙老師也是錢崇澍,秦仁昌的畢業論文《南京木本植物》就是在他
的指導下完成的。每當秦仁昌談起這段往事時,對錢崇澍老師充滿了崇敬和懷念的心情。
錢崇澍先生曾住在中關村十四樓。
陳煥鏞先生是我國近代植物分類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的晚年移居北京,從
事編纂中國植物誌時也住在十四樓。他生於1890年,卒於1971年,是廣東新會人。1919年,
陳煥鏞從美國哈佛大學畢業,獲碩士學位。並曆任南京金陵大學教授,南京東南大學教授,
廣州中山大學教授、植物係主任、理學院院長。他於1928年創辦的中山大學農林植物研究
室,後改名為農林植物研究所。1954年該所改屬中國科學院,即為著名的華南植物研究所,
陳煥鏞一直任所長。他常年工作在中國南方,其足跡遍布海南、粵北、鄂西、廣西及香港
等地,跋涉於人跡罕至的深山林區采集植物標本,對中國華南的植物進行大量的調查、采
集和研究,發現100多個植物新種,10多個新屬;其中為紀念植物學家鍾觀光而命名的木蘭
科孑遺植物“觀光木屬”和裸子植物“銀杉”屬在植物分類上有重大意義;與秉誌、錢崇
澍等科學家提出建立天然森林禁伐區的建議,為中國的自然保護區建設打下基礎。陳煥鏞
先生於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陳煥鏞一生尋求:“求中國科學之獨
立,與各友邦並駕齊驅”。他腳踏實地、艱苦創業、探求不已。主要代表作有:《中國經
濟樹木》、《中國植物圖譜》(共5 卷)、《海南植物誌》(第一、二卷)、《中國植物
誌》(第二卷、第十一卷)、《銀杉——我國特產的鬆柏類植物》、《中國木蘭科新屬新
種》等。
林鎔先生是我國最著名的菊科分類學家,江蘇丹陽人。1903年生,198 1年
去世。他於1928年獲法國國家理學博士學位,1930年回國,先後任北京大學、中
法大學、中國大學、西南聯大、西北農學院、廈門大學、輔仁大學等校教授,福建研究院
動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等職。1949年後曆任中國科學
院生物學部副主任、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顧問,中國植物學會秘書長、副理事長,
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他曾居住在中關村十五樓。林鎔先生20年
代主要從事真菌學研究,是中國真菌學研究開拓者之一。30年代起從事高等植物分類學研
究,是中國菊科、旋花科和龍膽科植物係統分類的奠基者。50年代參加黃河中上遊水土保
持綜合考察,編寫了《水土保持手冊》,為黃河綜合治理和黃土區水土保持規劃提供了科
學依據。主持《中國高等植物圖鑒》及《中國植物誌》菊科編寫,發現了菊科重羽菊屬及
各類植物的新分類群百餘種。主要著作有《真菌之雌雄異體》、《中國植物誌》第74、75、
76(1)和76(2)卷冊、《中國新見或未深悉之菊科植物》等。林鎔先生有四個女兒,有兩人
選擇了生物學專業,這始於他爸爸從小對他們的熏陶。他女兒深情地回憶父親的為人是剛
直不阿,不會看風使舵,也絕不說違心的話。他嚴格地教導他們做人的道理是“自己的事
自己做,今天的事今天做,不要等別人!不要等明天!”“不要腳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
隨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