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登西樓博的小議民主,其實議得不小,涉及的許多方麵都給人啟示。多年以來,我看了各種關於民主的言論,包括讚成的和反對的,體會到一條,一個人是否接受民主理念,最終取決於他要什麽。有一部前蘇聯的暢銷小說,名字叫“你到底要什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要的是更多的權力,更大的勢力,更鼓的腰包,那麽不能要民主,要民主反而礙事。貪圖權勢金錢的人很多,所以民主也不是人人都想要的,因此聽到大量的負麵評價也不奇怪。那麽誰想要民主呢?隻是一些心存平等要求的人,這些人可能是知識分子,也可能是平民,他們對一部分人過分霸道,一部分人太受欺榨看不下去,他們要一個公道的世界。總的來講,這部分人很少。特別是社會貧富差距加大,兩者之間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而中間階層很小的時候,極富和極窮的人都不要民主。極富的想維持霸權,極窮的想重新洗牌,民主反而是累贅。
有人以為,共產黨起家的時候是要民主的,現在不要了。這隻是表麵看到的事實,深入下去就會看到一些不同。共產黨的成員是來自多方麵的,不同利益的人在裏麵都有代表。要民主的人在黨內的一直都有,但是都服從於政治目標,有時候影響大一些,有時候小一些,有時候沒有影響。黨在延安時期主要是利用民主旗幟來吸引全國青年;在內戰時期,利用民主打敗了蔣介石;在文革中,利用民主清除了不同政治派別。所以,這種為政治目標服務的民主,其實是一個幌子,沒有實質內容,把人們都迷惑了,結果搞得大家都對民主很反感。
文革以後,共產黨對政治目標再也不如過去有興趣,把興趣轉向經濟建設。這個變化很大,改變了中國的麵貌。但是也許沒有人意識到,搞經濟比搞政治更需要民主,而且是真正的民主,不是幌子的民主。經濟活動要按照規律,按照協議做事情,不能像搞政治一樣,想怎麽搞就怎麽搞。用權力和長官意誌搞經濟,可能會一時繁榮,但不能持續發展。
這時候一個國家負責任的政治家應該考慮真正的民主,否則,社會將出現越來越多的不平衡不協調,大災禍隨時可能發生。如果沒有一個政治家有民主遠見,少數有民主要求的人應該及時站出來呼籲推動,向政治家們指出利害關係。如果這少數人不堅持下去,整個國家就不再有人要求民主了,大家一起等待災禍。
附無言登西樓:小議民主
國家的外交政策是以維護國家利益為笫一作眼點,其次才是意識形態的劃線,至於同文同種、宗教信仰、曆史淵源感情親疏都是兼在考慮於前二者之間。這大概是世界上大多國家製定外交決策的基點。民主製度是比較相對人性化的一種政治製度,應該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種製度優於它;國家選擇何種製度和具體的國情政情有非常重要的關係,1947年國民黨選國大代表競選中華民國總統這一舉措,據後來敗退台灣的老國民黨人們總結這是他們大陸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兩雄爭天下、鏖戰正激時一方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另一方他說他代表民眾你說你反映民意弄得一盤散砂,今後天下究競歸屬誰家一目了然。同樣、蘇聯衛國戰爭如果不是共產極權製度恐怕贏不了這場戰爭的。
不是說中國不適應民主製度,中國應該逐步有序的進行政治改革,像司法獨立、放鬆對與論傳媒的管製、黨內的差額選舉、逐步擴大社會基層的民主選舉的層麵等等。一點點作起、不能停止要讓老百姓看到民主的希望。至於開放黨禁、軍隊國家化隨著人民的民主意識提高、成熟,國家政治改革的經驗積累會有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一天的。同樣、關心祖國大陸政治改革的人們要多注意台灣的民主政治,它的成敗在哪裏?主要是教訓在哪裏?因為海峽兩邊人民的國民素質是差不多的。
政治改革不容易,中國要出雄才大略氣度恢宏的領袖人物才行,如果誰能將中國平安不亂地過渡到民主政治製度中去,其人曆史功勳遠在毛澤東、鄧小平之上,因為是他或者再加上他的繼任者結束了在中國的幾千年來的封建獨裁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