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化
製度也象超市裏的肥皂手紙一樣,可以隨便挑選的嗎?不是說製度象命運,生來怎樣就怎樣,除非移民移到國外,否則由不得你挑三揀四的嗎?
一句話很難說清楚。不過看看事實,製度隨著年代變化而變化是實實在在毫無疑義的。如果不變化,那麽我們今天實行的是分封製抑或井田製?
製度是怎麽變的?是人在推著它變的。是什麽人推著它變的?是多數人推著它變的。多數人的意誌就是選擇。比如,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末,中國的農民用推著裝滿糧食的小推車的方式、中國的知識分子用寫文章講演遊行罷課的方式,選擇了共產黨帶來的社會主義和預言中的共產主義。
話說得太遠。稍近一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安徽某地的農民,用偷偷摸摸做試驗的方式,選擇了“包產到戶”也就是後來改革總設計師命名的“土地承包聯產責任製”,類似的原理又推廣到工業和城市,引發了“改革開放”這一影響深遠的製度大變革。
再近一點。今天的多數中國老百姓,用“不關我的事”、“今天天氣哈哈哈”的方式,選擇了現行的製度,用他們自己的精辟語言概括為四句話:“根深蒂固的封建主義,羞羞答答的資本主義,不倫不類的社會主義,遙遙無期的共產主義。”對現行製度不滿意的人,好象是漸漸地多起來。據說新的總書記在七一的時候,將要發表順應民心的政治改革講話。後來又說不是這麽回事。不管怎麽說,製度不是不可以選擇不可以改變的,隻要人人想改,人人堅持,就一定會改變,而且越變越好。隨著人們學會了計算社會成本,就可以用代價較小的漸進方式,不必再用過去血淋淋的方式改變製度。不過如果明知製度不對堅持不改,社會不滿積壓到臨界點總爆發,才真的會血淋淋。
閑話少說言歸正傳,回到本文的題目:挑選怎樣的製度。製度有各種各樣的名稱,比如西方的叫“自由民主製度”,中國的叫“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製度,俄羅斯的又叫什麽製度……其實不必故弄玄虛,製度往往並不是從書本上照搬下來的。“世上本沒有路,人走多了,就有了”。別管製度叫什麽名稱,用得好就是好製度。怎樣的製度才算好製度?下麵是我的幾點選擇:
一,能使人與人之間減少仇恨的製度。自古以來,不同種族、不同階級、不同階層的人與人之間的分生、不滿和嫉恨,是人類野蠻、互鬥和自相殘殺的最終根源。不論以階級鬥爭消滅一個階級的外科手術的方法,還是以發展經濟轉移矛盾的藥物麻醉的方法,都治表不治裏,或表裏都不治。照理說,人隻要把握好公理和正義,就可以製約矛盾。殊不知,公理正義的尺度是最難把握的。站在自己的角度,誰都可以是公理的化身。經過千百次失敗,人類已經懂得,一個好的製度,隻能建立在尊重個人的基點上,不論這個個人多渺小多卑賤在你看來犯有多大錯誤,都應一視同仁。因為今天你認為人錯了就可以踐踏他,明天人認為你錯了就可以踐踏你,怨怨相報,永無止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哪一天祖先的這個訓誡實現了,大同世界也就不遠了。
二,能懲惡揚善的製度。人的善惡與生俱來,但同一個人,在不同的製度下,可以表現出極為不同的善惡,因為每個製度都以它的參照係來揚抑人的善惡。所謂參照係,就是一個人憑觀察而不是憑書本獲取的價值尺度。當他留意到某種價值取向在實際上受到鼓勵、可以獲取現實利益而不受懲罰,就趨之,相反則避之。所謂社會風氣好壞,和正麵的教育灌輸其實沒有很大關係,根本取決於製度。在一個讓惡人隻嚐甜頭不吃苦頭的製度下,社會風氣隻能一天天壞下去。懲惡揚善的利器是媒體輿論,而媒體必須掌握在公眾手裏才會保持鋒利。
三,能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製度。人,又是人,才是科技文化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動力。不是很羨慕美國的強大嗎?強大的原因不在錢多,在於有好的素質的國民。哪天中國人的素質趕上美國人,中國就將和美國一樣強大。在好的製度下,“優勝劣汰”,有才華有公德有進取心的人才往往不知不覺地湧現,遍地開花似的位居各重要職位。人才並不是象古人企盼的那樣,是從天上降下來的,而是被公眾發現的。公眾眼光怎樣才銳利,關鍵又取決於製度的公開透明。通過獨立的媒體,公眾在大量真實的信息中成熟。
四,能避免重大決策出錯誤的製度。最高領袖必須擁有足夠的權力來推動行政機器,但他的權力又必須受到限製。限製最高領導人權力的,應該是民意。誰能保證民意不出錯誤?民意的最大錯誤就是不維護自己的利益,如果一個製度是為實現民眾的利益而設計的,還怕民眾維護自己的利益幹嘛?錯誤決策能在出台之前避免,當然好,但更多的情況可能相反,那就需要有效的糾錯機製。一個好的製度下,在媒體上出現頻率更高的應該是對政策的批評而非讚揚。
總體而言,挑選一個好製度並不複雜,標準不外乎二:第一,製度的支點在人而不在物,比方更關注的是兒童的就學率而非經濟的增長率。第二,製度具有公開化和透明度,對外講得更多的是信用而非機密。
200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