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話說“人性”

(2004-03-29 10:31:07) 下一個
話說“人性” 施化 相信許多讀者看到“人性”這個題目,一定會覺得既熟悉又陌生。畢竟,在我們移居海外的華人圈中,茶餘飯後,把“人性”當話題來議論幾分鍾的朋友,怕是寥若晨星。當然,我們還是有用到“人性”一詞的時候:當評論到華盛頓的冷血殺手或巴喱島的爆炸凶犯,肯定少不了這句:“這些人真沒人性。” 朋友,如果我在這裏說,我以前半生的經曆領悟到,“人性”是我們這個地球上的人類所賴以生存和繁衍的唯一精神支柱,是中華民族文明複興的唯一法寶,你會覺得很不可理解或嗤之以鼻嗎? 首先,什麽是“人性”。“人性”在自然學科中可以指人的天性。人性天成,包涵不同生理階段的自然需求和本能。在社會範疇,則應指一種理念,這種理念認為:人的生命是美好的,珍貴的,不可褻瀆和不可侵犯的。 世界發展進步到了21世紀的今天,難以抗拒的曆史潮流讓一切不願改變的文化和族群不得不跟著“與時俱進”。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這個潮流就是“文明”。可謂順文明者昌,逆文明者亡。但對多數人來說,他們理解的文明隻是文明的表麵。有人認為文明首先是先進的生產力;有人認為文明就是高樓闊路,燈紅酒綠。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曾流行過分離文明:所謂物質文明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其實,把“文明”的皮剝開剝到底,取出核來一看,隻有兩個字:“人性”。而把“人性”的皮剝開剝到底,又隻有兩個字:“善”與“愛”。 回顧一下人類的文明史,答案就變得更明晰。無論是掙脫中世紀的黑暗,還是鬥敗殖民掠奪和兩次世界大戰的野蠻,一直到今天全球反恐戰爭試圖消除人的心中的恐懼,除去所有的宗教、政治、種族的麵具,一條明了的主線說明這個星球上始終是兩種力量的較量:一種力量在泯滅“人性”,一種力量在拯救“人性”,而後一種力量總是在最獲勝。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曆史最悠久的文明之一。古人雲,“人之初,性本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可謂至理名言。可是話說回來,同樣曆史悠久的封建專製統治,已經和正在扼殺了中華文明的基礎,盡管他們一向自稱代表這個文明。魯迅的話一語道破:翻開千年的文明史,原來隻有“吃人”二字!所有統治階級都在做同一件事:用高壓恐嚇和收買腐蝕的硬軟刀子,閹割中國人的 “人性”。因為子民們一旦失去“人性”,就很容易地被做成工具或牛馬,很隨意地被驅使和奴役。當需要工具們殺人來維護統治的時候,眾工具們會眼睛都不眨地扣動扳機。 在此種“政績”之下,中國人的“人性”淪喪已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你看,遍及大陸和全球的華人與西方其他族群相比,呈現普遍性的“人性”衰弱:他們的內心充滿違背人性的“麻木”,“冷漠”,“提防”,“仇視”,而僅有的一點帶人性的“同情”,“憐憫”,“關愛”,“溫馨”,恐怕隻夠用在自己的親友和子女身上。任何一個有分辨力的讀者,定有此感受。 修複人性,回歸文明,我們海外的華人責任在先,因為我們離當今世界文明主流基督教文明最近。一點也沒有勸人信教的意思,隻因比較基督教和佛教、儒教、伊斯蘭教所衍生的文明,基督教的“人性之愛”離“人性”最近因此也最為可取。以基督教文明為底蘊,美國的華盛頓給他的後人留下人權、自由、平等、民主等治國理念。以二十四史為底蘊,中國的毛澤東給後代留下的治國理念就遜色多了,那隻是:專製、權謀、愚民、賤命。 人類總是在潛移默化地相互影響。去發現一些值得接受和崇尚的理念,影響自己,影響下一代,溶化周圍的冷酷,讓明天更多一些愛。我的選擇是“人性”,你的呢?朋友。   2002年10月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