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將盡,再做最後一次
回應。
甲家祖上經常自責麵醜,而乙家則從不。原因可能有二,一,確實甲醜乙俊,二,乙家從來沒有美醜觀念,根本無從責起。用到中國的“儒家道德破產”例子上來,到底是哪種情景呢?
專治製度下能夠約束統治者的,不止是道德,取決於統治者個人的水平,境界,還有穩固政權的需要,受民愛戴的渴望,以至流芳百世的虛榮。由於統治者們的這些需求,使得君民利益重合成為可能,而非空想。
當年之熱血青年,哪個不曾為《河殤》所動?回頭再看,其作者們的基本思想是對“黃色文明”的徹底絕望和唾棄,和對“藍色文明”的徹底臣服和頂禮膜拜。在藍色文明中浸泡了二十多年之後,通過親身的觀察體驗,筆者發現藍色文明絕非十全十美。不錯,資本主義的誕生,極大刺激了生產力,滿足了首先工業化的部分人的物質欲望,但與此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有些甚至是不可解的問題:比如瓜分掠奪資源的戰爭,奴役亞非拉各國的殖民主義,延續至今,愈演愈烈的的貧富分化,無止境開采,消耗造成自然環境的急劇惡化,還有對所謂人類最好政治製度:民主製度的侵蝕與破壞等等。
這一切都在呼籲人們去思索,去尋找黃色與藍色之外的第三種文明。
筆者無以名之,姑且稱之為“綠色文明”吧。
黃藍相和為綠,除了明顯的節製消費,保護環境之意之外,“綠色文明”將兼取東西文明之長,將有我們儒家文化作出的貢獻。順便說一句,將當今中國出現的嚴重貧富分化歸罪到提倡“不患寡而患不均”儒家身上,是需要有極其發達之想像力的。
說到“落後就要挨打”,首先這不是儒家精神,儒家精神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見了落後的,不但不應該上去拳打腳踢,搶走最後一枚銅板,反而應該同情,幫助才是。第二,承認“落後就要挨打”,正是顯示了中國儒家文化的偉大:雖然這不是我們的行為準則,但是你們要這樣做,我們也擋不住,我們就奮發圖強,變落後為不落後好了。說它“偉大”,不是溢美之辭,隻要對比一下世界上別的經濟破落戶是如何應對西方的領先就可以了。
一個人熟背《河殤》,痛恨中國故紙堆(並不妨礙其頻掉書袋),崇拜擁抱西方文明,自然有其原因,別人是很難說服其改變的。所以此篇之後,筆者將對這一題目收筆。自己用了二十年才走出《河殤》,別人可能要用更長時間。
最後,中國目前並沒有在“西化”,中國在資本主義化。如上所述,資本主義並不是什麽“先進思想”,能從豐富的儒家精神中汲取精華,對來勢洶洶的資本主義取其刺激經濟之善,抑其道德淪喪,唯利是圖,毀人毀己之害,才是中國,以至世界未來之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