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孫權的肚量

(2007-09-16 07:01:57) 下一個
孫權的肚量


孫權能割據於江東,靠得是長江。但隻有長江還是不足於抵擋來自北方的進攻。當時江淮平原的湖泊遠多於今天,水道縱橫,沼澤廣布。陸路通行十分不便。曹操和曹丕入淮均乘船就是明證。而孫權治軍有一套,頗有幾分他先祖孫子的遺風。他的水軍極出色,受到曹操的稱讚。這支水軍在長江及各支流水道中來去自如,使曹操不敢下江南。

但孫權肚量不大,尤愛麵子。大臣在眾人麵前不讚成他,他很不高興。所以他的大臣都小心翼翼,勸說他時要多繞幾道彎。諸葛瑾小心謹慎,故才得孫權喜愛。他在早年尚可用能人,在晚年,尤其是他當了皇帝後,基本上聽不進任何人的忠告,所用之人多為庸人。最後,孫權就連自己的侄女婿陸遜也不信任。陸可是擊敗大耳,救了東吳的主將啊。由於陸看得太清,那個政權又與他幾乎為一體,而他又毫無辦法去拯救,他最後憂憤而死。

一般人認為明代設東廠、錦衣衛是中國第一個靠特務來統治的王朝。那可錯了。這個發明權應歸孫權。孫權死後,諸葛恪掌朝政,“於是罷視聽,……,眾莫不悅。”這“視聽”就是指派出監視百姓言行的特務。

孫權的性格於下列兩件事可見一斑。

諸葛瑾的長子是諸葛恪。“恪父瑾麵長似驢。孫權大會群臣。使人牽一驢入。長檢其麵,題曰‘諸葛子瑜’。恪跪曰:‘乞請筆,益兩字’。因聽與筆。恪續其下曰:‘之驢’。舉座歡笑,乃以驢賜恪。”孫權僅為了開大臣的玩笑,挖苦臣下的長相,特在宮中演一滑稽戲,實在有點無聊。

更有趣的是另一個。

張昭是一老資格的謀臣。他長孫權二十六歲。他為人耿直,說話直來直去。眼界極高,極有見識。但孫權不喜歡他,後來幹脆不理他。孫權當了皇帝後,張以有病退隱。

公元233年,遼東公孫淵向吳稱臣。公孫僅為了向魏示威,並無真心。但孫權當了皇帝,今有人送上門稱臣,求之不得,那還管真假。欲派使臣去遼東。張昭預料到未來事件的走向,力諫孫權不可派使臣去,否則,隻能成笑柄。最後孫權和他對哭。孫還是沒聽張的話。“昭忿言之不用,稱疾不朝。權恨之,土塞其門,昭又於內以土封之。淵果殺彌,晏(吳使臣)。權數慰謝昭,昭固不起,權因出過其門呼昭,昭辭疾篤。權燒其門,欲以恐之,昭更閉門戶。權使人滅火,住門良久,昭諸子共扶昭起,權載以還宮,深自克責。昭不得已,然後朝會。”大臣不上朝,孫權竟命人用土把人家的門封死。待事實證明張的判斷正確後,孫權上門等於認錯。但張昭老頭太倔了,仍不出門。孫權幹脆放火燒門。張昭索性來個火焚欲殉國。好在孫比袁紹心胸還大一點,叫人滅火,並非真想燒死張昭。

當時,張77歲,孫51歲。這一事件完全像一對村鄰潑婦的打架。也像一對老頑童在鬥氣。孫的肚量小與張昭的倔強可見一斑了。

“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如豚犬耳!”曹操是把孫權和劉表的兩個兒子比較而言,才發出這樣的感歎,但詩人卻把後半句略去了。既使感歎羨慕孫權,也應是年輕的他,絕不是年老的他。

如果必須接受獨裁者的話,獨裁者早死,無論對他本人、還是百姓都有好處的。

吳很晚才被滅,那是因為地理上的原因及晉國內的原因,和吳內部的治理狀況基本無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