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4)
低利潤率會導致生產資料逐步公有化。生產資料從私有向公有化的轉變有幾種可能的形式。
一。在經濟危機時國家把企業國有化以解除經濟危機。
1981年至1982年,法國掀起了第三次國有化浪潮,主要原因是在經曆了經濟高速增長期後,法國經濟出現了嚴重的比例失調,市場供需矛盾突出,國內生產能力不能充分使用,使經濟增長放緩。為啟動生產,緩和社會矛盾,法國政府於1982年2月頒布了國有化法律,決定采取大規模的國有化措施。要求擁有2000名職工以上的工業企業都要收歸國有,銀行全部實行國有化。[1] 雖然有些國有化的企業後來又私有化了,但將來還可能再次出現國有化浪潮。
二。國有化公益性質和盈利低的企業。
這些企業的利潤率最低,私人資本沒有興趣經營,最容易實現國有化。例如芝加哥的公交車(CTA)是政府經營的。將來很容易擴大到市郊火車(Metra)。鐵路過於陳舊時,鐵路公司無力更新,就需要收歸國有由政府經營。
三。國家購買股份。
美聯儲的第三次量化寬鬆購買的是國債和房債。以後的量化寬鬆也可以購買股票的。逐步成為一些企業的控股股東。有些央行(包括日本央行)曾購買股票。【2】
四。拍買。
當利潤率低的時候,企業就很容易虧損。如果虧損企業破產拍賣,沒有人願意接手,則政府買下來以保障就業是一種選擇。
總的來說,當利潤率極低的時候,企業主對交出企業的抗拒心理較小:與其勞心費力,回報微薄,不如幹脆放手,活的輕鬆一些。
【1】 《西方國有企業發展與改革曆程及其對我國的借鑒意義》 《東北亞論壇》 2004年01月20日 作者:紀玉山 張躍文
【2】《Can the Fed conduct monetary policy through the purchase and sale of stocks on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http://www.frbsf.org/education/publications/doctor-econ/2005/november/monetary-policy-stocks-sale-purch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