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軌道交通技術領先
軌道交通包括普通鐵路、高速鐵路、城際鐵路、輕軌、地下鐵路等,包括勘測、設計、施工、設備製造。
一。銷售
2012年軌道交通設備製造企業銷售額排行前7名:
企業 銷售額(億美元)
中國北車 147
中國南車 144
加拿大龐巴迪 81
德國西門子 77
法國阿爾斯通 70
美國通用電氣 56
日本川崎 14
二。尖端技術
2014年,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公司廠製造出試驗速度每小時達到605公裏的列車,刷新了法國TGV2007年創造的574.8公裏/小時試驗最高速度世界記錄。
TQ-600型永磁同步牽引電機解決了困擾永磁電機推廣應用的永磁體失磁的世界性難題。該電機在絕緣性能、通風結構等方麵也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2013年,中國製造出的智能化高速列車不僅首次實現了新興的物聯網技術、傳感網技術在大型交通運輸裝備上的工程化應用,而且首次實現了物聯網、傳感網、列車控製網絡、車載傳輸網絡的多網融合,形成自檢測、自診斷、自決策能力的智能化高速列車。
三。規模
2013年,我國高速鐵路總營業裏程達到1.1萬公裏,在建高鐵規模1.2萬公裏,成為世界上高速鐵路投產運營裏程最長、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
四。自主知識產權
中國南車前任董事長趙小剛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高速動車組的係統總成和關鍵子係統的9大核心技術,中國南車都做到了自主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比如,GE打算與中國南車合資在美國建廠,生產高速動車組等設備。2011年7月中旬,GE副總裁約翰·賴斯到北京訪問期間曾對記者表示,GE已聘請律師,對南車在高速動車組領域的自主知識產權做過盡職調查,南車技術出口美國不存在任何法律問題。
趙小剛介紹,當時中國南車向GE提供了一份欲轉讓到合資公司、適用於不同速度等級的高速動車組專利技術清單。GE聘請美國專業律師事務所審查的結果顯示,不構成任何侵權的行為。“中國南車是一家成熟的公司,不可能把從國外引進的技術,直接輸出到美國去。”
中國剛開始建設高鐵的時候,CRTSⅠ型板式無砟軌道技術學自日本,CRTSⅡ型板式無砟軌道技術來自德國。但後來由中國鐵道科學院牽頭,中國研製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RTSⅢ型板式無砟軌道,僅在製造工藝方麵就已經申請了50項左右的國家專利,走出國門已不存在任何問題。
中國南車董事長鄭昌泓也表示,中國南車已經掌握了高速動車組的核心技術,相關源代碼由中國南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掌握。
南車四方公司提供的資料顯示,該公司目前在高速動車組領域獲得的國家專利已達595項。中國南車人士介紹,中國南車在高速動車組領域,已獲得的專利總計達數千項。
五。國產化
“目前南車生產的高速動車組采用國外部件的部分隻有兩項,一是製動裝置,主要從德國企業克諾爾進口,時速200公裏高鐵製動裝置從日本進口;二是輪軸,一直是從美國、德國、意大利、日本等企業進口。南車高速動車組的國產化率已經達到90%以上,如果這些問題解決,就可以實現全部國產化。”鄭昌泓說。
中國北車公司旗下的青島四方所公司已經開發出國內首個自主化動車組製動係統,並將裝載在時速250公裏城際動車組上進行嚴格的考核和試驗。
2012年,太原重工投產世界最先進高鐵車輪生產線。目前月產量已突破兩萬件大關,實現年產60萬片高品質車輪(含10萬片動車組車輪)的供貨能力指日可待。重軸生產線和輪對總成試生產的車輪、車軸於2014年4月開始60萬公裏的運用考核。馬鋼的晉西公司的車輪和車軸也在運用考核。另外,馬鋼於2014年6月收購了法國高鐵車輪企業瓦頓公司。
2014年06月,洛陽軸研科技決定斥資1.61億元,在高新區建設我國首個高鐵軸承產業化示範線。項目預計2015年6月底前建成,2年後達產,將形成年產6萬套軸承的生產能力。
2014年5月,我國首套時速380公裏動車組齒輪箱驅動裝置通過30萬公裏運營考核。這套裝置是由南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自主研製的,各項性能參數完全滿足線路運營要求,綜合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的軌道交通技術已經取得世界領先地位。
上一章:中國科技超過日本(7) 頁岩氣
下一章:中國科技超過日本(9) 飛機
回目錄
車身與軌道無輪軌摩擦震動,列車時速80公裏運行時,噪音僅70分貝左右,車輛從樓宇窗戶10米外穿過而樓內人員不易察覺;列車最小轉彎半徑為50米,是地鐵的二分之一,適於市區內建築間穿行,最大限度的避免拆遷;列車爬坡能力強,可在100米的距離上爬上2層樓高度,為一般輪軌交通最大爬坡能力的兩倍;該型交通係統總成本綜合造價僅為地鐵造價成本的1/3-1/2,並略低於輕軌。
《我首條全自主知識產權中低速磁浮列車試運行》 2015-12-26 中國科技網
http://www.wokeji.com/kbjh/zxbd_10031/201512/t20151226_2088564.shtml
引自:《中國中車海外市場占有率約10% 將在全球設立12個區域布局》 2015-11-19 中國經營網
http://www.cb.com.cn/companies/2015_1119/1153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