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4)
未破譯的刻劃符號,還不能肯定歸屬於文字。
考古學家先後發掘出5個公元前5000年曾繁榮一時的古歐洲文化區遺址。人類最古老的刻劃符號因發現於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以東14公裏的溫察(Vinca)城,故被命名為“溫察文化”。沒有得到破譯。
這種古歐洲刻劃符號發生和發展時間大體相當於中國的仰韶時代。在當時,中國也有類似的刻劃符號,也同樣沒有得到破譯。[1]
骨刻文
中國的骨刻文出土於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500—2500年)和龍山文化(公元前2600—2000年)。自2010年底開始,著名東夷文化學者、山東省旅遊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丁再獻研究員將骨刻文成功係統破譯,從文字的起源和構造等方麵較全麵的論述了與甲骨文及現代漢字的傳承關係,論證是漢字的源頭。[3]
蘇美爾文字
西亞兩河流域文明的蘇美爾文字是逐步產生的,其間由借助圖形表達某種觀念到文字的出現經過了1000年的演化過程。公元前3500年左右,蘇美爾人開始刻圖像於石或鐫印於粘土,以此作為擁有某物的標誌:或者用一塊岩石表示“鐵石心腸”,或者用一棵樹表示一幢房屋。受相應的黏著型語言的製約,蘇美爾文字在一千年的使用中基本處於停滯狀態。公元前2500年左右,蘇美爾地區的這種文字體係達到了充分發展的階段。[2] 古蘇梅爾文字是破譯了的。
[1] 《文字起源新說》 劉直編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2391b30100069b.html
[2] 《蘇美爾文字》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767879.htm
[3] 《骨刻文》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30759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