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的問題在於大多數時間股票的市場價格高於合理價格,不具備投資價值。據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測算,從1994年以來,滬市的靜態市盈率平均為34倍。[1]
回顧15年(1993-2008)中國股市曆史,可以看出政府官員心目中的合理市盈率是35倍左右:每次市盈率升到40倍,政府就會發評論或提高印花稅,抑製股市上漲;每次市盈率降到30倍,證監會就會出來采取措施救市,阻止股市下降,把剛剛具備投資價值的股市又抬成高價市。這使得A股長期在高價位運行,大多數時間不具備投資價值。在這種高價市中,股民隻能選擇投機的交易策略,造成股市暴漲暴跌。而且投機策略交易頻繁,增加交易成本,最終結果是大多數股民虧損。
圖: 中國股市市盈率
最典型的例子是1994年3月12日,當時上指從1558點跌到700點,市盈率降到30倍左右。當時證監會宣布了“四不”救市政策:新增的55億股票上半年不上市,今年不征收股票轉讓所得稅,國有股法人股今年內不上市,上市公司配股權從嚴控製。[2] 這是以犧牲國有股東和法人股東的股份轉讓權為代價支撐高股價。
再如,2001年6月6日,國務院頒布《減持國有股籌集社保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下文簡稱《暫行辦法》)。文件中規定“凡國家擁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在境外上市的公司)向公共投資者首次發行和增發股票時,均應按融資額的10%出售國有股。股市隨即暴跌。中國證監會向國務院報告大事不好,國務院2002年6月23日宣布,國內上市公司停止執行上年6月12日發布的《暫行辦法》,力托股市。這時上證交易所股票的市盈率雖比高點有所下降,但仍高達40倍,比合理市盈率20高出一倍。
2008年4月降印花稅的時候A股市盈率也是在30倍左右。
另外,A股對H股長期溢價20-80%也反映出A股在大多數時間價位過高。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中國總是有很多公司排長隊等著上市。什麽時候因為股價低,所有的公司都不願意上市的時候,就說明股市估價低了。這種事情在中國還沒有出現過。
2004年9月13日,原證監會副主席史美倫離職時質疑道:“證監會工作的好壞能用指數來衡量嗎?指數高的時候能說明證監會的工作做得好嗎……”[3]
什麽時候中國政府肯讓股市降到合理市盈率時,中國股市才能成為正常股市。
[1] 《泡沫加速破滅後否極泰來 A股市場正醞釀新轉機》 2008年4月11日 萬鵬 證券時報
[2] 《1994年中國證券市場大事記》 《中國證券報》
[3] 《8年股市不可不提及的人》 2005年6月7日 薄繼東 上海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