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4)
恩格爾係數(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例。
19世紀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根據統計資料,對消費結構的變化得出一個規律: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比例會下降。推而廣之,一個國家越窮,每個國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於購買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隨著國家的富裕,這個比例呈下降趨勢。
恩格爾係數
59%以上為貧困,
50-59%為溫飽,
40-50%為小康,
30-40%為相對富裕,
低於30%為富裕
20世紀90年代,恩格爾係數在20%以下的隻有美國,達到16%;歐洲、日本、加拿大,一般在20-30%之間,是富裕狀態。東歐國家,一般在30-40%之間,相對富裕,剩下的發展中國家,基本上分布在小康。
1978年中國農村家庭的恩格爾係數約67.7%,城鎮家庭約57.5%,平均計算超過60%,中國是貧困國家,溫飽還沒有解決。[1]
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整體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國農村家庭、城鎮家庭的恩格爾係數都不斷下降。到2013年,中國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已經下降到37.7%,城鎮居民家庭約35%,加權平均約36.2%。[1]
從恩格爾係數判斷,中國已經越過小康,進入相對富裕階段。
[1] 《中國統計年鑒2014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及恩格爾係數》 百度文庫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Nzy_C-T8ziG_J294_eg9CZrCDBBsxmghQnlvWFgcFi6ed8RREKULh4eFj8i6nnpmJG1wplbjpOmLbayubmmDMIXGS3TKecNvLZ11wu1q-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