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wu622

討論時事中的數字和邏輯問題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第八章 外交和內政

(2014-11-04 08:20:32) 下一個

    第八章 外交和內政

    外交要為內政服務,為國家的經濟和政治服務,而不是相反。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在西點軍校2014年畢業典禮上的演講中聲稱,美國打算成為未來100年內的世界領袖。要當世界領袖就得到處奔波,消耗國力,忙得焦頭爛額。這是本末倒置。

    中國的外交為內政服務,首先要了解中國內政,尤其是要有大局觀,以免因小失大。

    中國的長遠目標是中華民族的複興。中華民族複興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建立獨立統一的國家。
    第二階段:建立完善的工業體係。
    第三階段:建成經濟大國,解決溫飽問題。
    第四階段:建成科技強國,中華民族重現輝煌。

    各階段間會有一些重疊的。第一階段的國家統一的目標還留了香港、台灣的尾巴,第三階段也還沒有完全實現,但從全局看中國是在第三階段和第四階段交界之處。今後國家科技的發展會在國家經濟和政策中占越來越大的比重。

    要發展科技不能閉門單幹,必須和其他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交流、合作、競爭才能發展得快。這也就需要堅持和平共處。堅持和平共處不是一味忍讓。國家間的矛盾總是存在的,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盡量把握分寸,爭取鬥而不破。英國在香港搞小動作,習總就在阿根廷支持阿對馬島的主權要求。對於釣魚島,我在2012年發的一個帖子就建議中國的最佳對策是“高調喊話、圍而不打、保持摩擦、逐步增壓”。現在看來,確實是個不錯的策略。

    再看幾個具體的例子。

    1)朝鮮
    一個世襲的共產黨一黨製國家,怪怪的體製。有些人把朝鮮描述成人間地獄,這是不對的。朝鮮民眾有吃、有穿、有住,沒有戰爭,生活穩定。當然現代化用品少一些,平板電視、智能手機和私人汽車很少。但想一想陶淵明描述的桃花源,那裏也是沒有平板電視、智能手機和私人汽車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很悠然,也很幸福。但金家要想保持權力穩定就要向民眾展示經濟成就,而要發展經濟就必然實行開放政策。開放後民眾對外界會有更多的了解,會開始反對世襲製。金家的世襲早晚是要被廢除的。中國對朝鮮的政策應當是是耐心等待、適當施壓。中國連續5個月沒有向朝鮮出口石油,據說朝鮮汽油柴油緊張,已經大幅減少空軍訓練。邊境的一般貿易還是在正常進行。

    朝鮮發展核武器並不是真的為了國家安全。有《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在,美日韓不可能入侵朝鮮。金家想靠核武器訛詐其它國家:讓我廢除核武器就得給我好處。現在大家看穿了,決定不再給朝鮮任何好處,讓朝鮮自己天天在那兒欣賞核武器吧。等朝鮮經濟停滯不前十年,看金正恩如何向民眾交待。

    如果朝鮮和韓國為統一而談判,中國應當支持。那時可以修一條丹東到釜山的高鐵,促進中朝韓的貿易往來。有些人擔心朝鮮投靠美國後會成為中國身邊一個敵人。這種顧慮沒有道理。中美並不互為敵國,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同時和中美兩國友好。

    2)緬甸
    緬甸雖然有選舉總統,但本質上是一個軍政府國家。政府的決策軍隊可以不執行。例如政府讓軍隊從北方撤軍,軍隊根本不理會,政府也無可奈何。打個比方,軍隊是老板,讓民眾選一個總統來當管家。

    西方對緬甸的政策是用經濟來迫使軍政府向民選政府交出更多的權利,最終建立一個親西方的民選政府取代軍政府。在西方的壓力下,緬甸甚至被剝奪了2006年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的權利。由於軍政府不願讓權,西方製裁時斷時續,以致西方經濟進入緩慢。

    由於中國的牽製,西方對緬甸不能像對利比亞那樣動武。2003年夏天美國政府咄咄逼人地表示要通過泰國邊境進入緬甸,對“販毒軍事組織”緬甸佤聯軍動武。中國決定向緬甸邊界增兵。一旦緬甸局麵失控,外國軍隊就有可能借機進入緬甸,而解放軍可以作出快速反應,為中國免受戰火波及營造隔離帶。西方估計如果真打起來,近水樓台的中國肯定比遠在天邊的西方國家占便宜,因此沒有動手。

    中國對緬甸的政策是不幹涉內政,專心做生意。緬甸軍政府要發展經濟才能夠買更多的軍艦、飛機和各種軍火,以及改善官兵生活和獲取民眾支持,而發展經濟和旁邊和平共處的中國經濟往來是最佳選擇。緬甸政府曾受西方誘惑撕毀了中國水電和銅礦協議。中國隻是簡單地把員工撤回國內,並沒有像有些人建議的那樣支持緬甸地方武裝以給緬甸政府施壓。現在美國恢複對緬甸製裁,緬甸又回過頭來和中國合作。中國恢複了銅礦項目,但水電和高鐵項目沒有急於進行。不著急,給緬甸軍政和民眾一段思考時間:我們當時反對中國的合作項目是明智的嗎?

    至於緬甸內戰,中國當然不希望緬甸內戰。但如果緬軍和民武雙方堅持要打,中國也隻能旁觀,等他們打累了再說。

    3)石油國家
    當一個石油國家發生戰爭時總有人說中國在那裏利益重大,應當出兵保護自己的利益。這種建議是錯誤的。首先中國在那裏的利益並不一定重大,例如中國在伊拉克隻是賺點勞務費。再有,即使利益重大,比起國家發展經濟科技、避免孤立來說隻是小利益。例如利比亞,中國有很多項目,共損失了100多億美元。如果中國出兵利比亞保護中國利益,以後再說和平共處就沒有人信了,這個名譽損失遠超過100多億美元。另外,利比亞新政府上台後也要賣石油的。中國是個大買家,談判中可以要求彌補戰爭中的損失,例如把油價降一些,逐步把損失補回來。

    4) 越南和菲律賓
    中國和越、菲在南海有爭議。正確策略是一邊爭議一邊發展經貿往來。對越、菲來說,和中國經貿往來中所獲利益超過爭議海域價值,而且和中國比較力量對比懸殊,所以他們也不希望因爭議影響經貿。他們不過是想靠這些爭議向美國討賞。美國拿不出足夠賞金反而讓他們出錢多買美國軍火,所以越、菲爭議也是有氣無力的雷聲大雨點小。等中國的經濟、科技、軍事實力超過美國時,中國和越、菲間的爭議就會很順利地解決。

    總的來說,中國的和平共處政策不是出於簡單的行善道德,而是順應曆史發展潮流,是中國經濟科技發展的必要保障。

 上一章:第七章 中國的外交政策
下一章:第九章 現代國際政治秩序
回目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