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wu622

討論時事中的數字和邏輯問題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第七章 中國的外交政策

(2014-11-04 07:34:36) 下一個

  中國要向超現代化發展,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為此需要不稱霸。


  1960年5月27日,毛澤東在上海會見英國蒙哥馬利元帥時說:“中國絕不會越出邊界侵略別人,也不企圖將共產主義思想強加於別的國家。中國深受外國的侵略和剝削,我們隻要外國不要幹涉中國的事情。”[1]
 

  中國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

  中國堅持和平共處5項基本原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中國不稱霸、不侵略他國。


  以前中國不強,很少國人考慮稱霸問題。現在中國比較強了,有些國人開始躍躍欲試。
    在緬甸問題上,有些人認為應當支持緬甸分裂,用緬北各邦來製衡緬甸政府。
    在朝鮮問題上,有些人認為應當控製朝鮮,讓它乖乖做小弟。
    在石油問題上,有些人認為應當建設海外軍事基地以確保能源供應安全。
    這些都是稱霸意識的表現。
 

  有些人羨慕老牌殖民主義對外擴張發了大財,期望中國也能類似地撈上一筆。我在第二章分析了,傳統殖民主義是交通和通信不發達的產物,隨著交通和通信的進步和產業的國際遷移使得殖民統治不會重現。在現代社會還想搞殖民主義的人是對曆史無知。


  稱霸是會上癮的。先在周邊稱個小霸,然後野心越來越大,把全世界都看做與本國重大利益相關地區,試圖做海上霸王、甚至做世界霸主。這種稱霸思想曾導致蘇聯解體,中國必須警惕。模仿西方的外交模式和地緣政治思維是有害的。短期可能會獲些小利,長期看是災難性的,會使中國60年建立的和平共處形象毀於一旦,使中國孤立。


  輸出革命也不可取。緬、菲、印、印尼、馬來西亞共產黨幾十年內奪取政權的形勢並不樂觀。現在時代和二戰前後大不相同。各國民眾的生活都有改善,不是饑寒交迫、遍地幹柴、被迫揭竿而起的狀態,這使得各國共產黨幾十年進展不大。十月革命的城市武裝起義和中國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都沒有走通。如果那些國家的共產黨能自己奪取政權,我們樂觀其成,否則隻能旁觀。絕不能幹涉他國內政,出兵侵略,扶植親中政權。中國外交的重點應著眼於各國人民,而不是各國共產黨。如果人民期望溫和改良,就不必追求共產黨激烈革命。那種以支持某國共產黨來製約該國政府的思路不可取。


  中國當前外交麵臨的主要威脅是國際資本的包圍。中國應當采取的策略是邊爭議,邊合作。國家權益必須力爭,不能放棄,同時不因權益之爭放棄合作。合作共嬴、雙方互利是主流。盡管美國和日本期望各國聯合圍堵中國,但其他國家並不肯和美國一起圍堵中國。畢竟中國對他們沒有威脅。再說,對這些國家來說,美國一家獨大不如一個均衡的世界更美好。甚至美國的許多大公司如沃爾瑪、通用汽車、微軟、英特爾等也不願圍堵中國。


  很多國家可能不相信中國會不稱霸。十年不信,二十年呢?一百年呢?中國自有核武器50年來,從未以核武器威脅過任何國家。中國的外貿連年增長,外來和對外投資連年增長,說明外國對中國的疑心和戒備正在逐漸轉變成信任和合作。


  2002年,納拉帕特提出由印美主導、以亞洲民主國家和地區為主的“亞洲版北約”,納拉帕特因此被一些西方媒體譽為“亞洲版北約”之父。
納拉帕特2011年接受《國際先驅導報》訪談時說:“十年過去了,我們看到的中國其實一直是為和平努力,盡管中國現在經濟和軍事都很強大,但無論是對待小國還是弱國,它都避免采取武力以及威脅的方式。這足以證明我原先對中國的那種假設理論是錯誤的,所以我放棄了“亞洲版北約”,但是令我吃驚的是別人仍然在繼續實施這個“亞洲版北約”設想。”

 

  中國堅持不稱霸的原則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受核武威脅最小的國家。

  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輕易使用核武。尤其是小國,使用核武器是亡國滅族的自殺行為。隻有在被逼到無路可走,或受到核打擊、外科手術之類的威脅時才會采取自殺襲擊。中國既不侵略他國,又不幹涉他國內政,還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對他國沒有威脅,自然不會招來其他國家以犧牲國家民族為代價的自殺襲擊。


  也有些人提出含糊誘人的目標,如領導世界,主導亞洲等等。這種目標同樣是有害的。


  “世界領導”是一個很動聽的名稱,其實是一個虛幻的名義。不少人幻想著一呼百應的領袖風采,卻不知道慕虛名會得實禍。美國自認為是世界領導,但連身邊的小島國古巴都不聽它的號令。它在阿富汗、伊拉克打了十年仗,GDP占世界份額從2001年的32%下降到2011年的21%。這種“領導”就是垃圾、一錢不值。


  “世界領導”這個詞本身可能是中性的,但人們是按美國這個“世界領導”的行為來理解這個詞的。換句話說,美國已經把這個詞汙染了。與其費力恢複這個詞的本來定義或賦予新的定義,還不如幹脆不用以免誤解。最好是直接表述我們的政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如果中國提出爭當世界領導就會給許多國家造成疑慮:如果我們不服從中國領導,中國會不會打我們?


    中國和許多國家的政治體製不同,如果中國提出爭當世界領導,這些國家掌權的精英就會心存疑慮:中國當領導後會不會強迫我們改變製度?
    中國和許多宗教或皇權國家的信仰不同,如果中國提出爭當世界領導,這些國家信仰宗教或皇權的人就會心存疑慮:中國當領導後會不會強迫我們改變信仰?
    中國實行計劃生育,許多國家不實行計劃生育。如果中國提出爭當世界領導,這些國家的人就會心存疑慮:中國當領導後會不會強迫我們實行計劃生育?
    中國進口大量資源,如果中國提出爭當世界領導,資源國家的人就會心存疑慮:中國當領導後會不會強迫低價購買我們的資源?

  中國不爭當世界領導,而是堅持和平共處,各國平等。這就打消了許多可能發生的疑慮,使得絕大多數國家願意和中國平等合作,加強貿易往來。美國和日本想圍堵中國,但應者寥寥無幾,就是中國過去幾十年不爭當世界領導,堅持和平共處的成就。


  中國應當為世界作出更大貢獻。這個貢獻不是輸出革命,不是無償援助,而是用自己的先進模式和經濟發展為世界其他國家樹立榜樣。

  當中國發展取得成功時,
    發達國家的人民會思考:我們是否應當學習中國的政治體製?
    發展中國家的人民會思考:我們是否應當增加計劃經濟和公有製成分?
    宗教國家的人民會思考:中國的無神論是否比我們的宗教更有道理?
    發動戰爭的國家的人民會思考:中國的和平道路是否比我們的戰爭更有利於國家利益?
    人口惡性膨脹的國家的人民會思考:中國的計劃生育是否比無計劃更有利於人民幸福?


  如果中國能做出榜樣,使各國人民思考,就是對世界的重大貢獻。


  中國和美國外交政策的主要區別在於這幾點:


不在海外駐軍和建立軍事基地。
不派軍隊到外國打仗,除非是聯合國維和部隊,或邊界自衛反擊戰。
不為外國反政府勢力提供資金和物資援助。
不在經濟合同中附帶政治條款。

  美國因此指責中國不負責任,就讓它指責好了。它這方麵的指責越多,世界其他國家越認可中國。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的政府希望外國支持本國反政府勢力。中國不給菲律賓的反政府武裝提供資金和武器,菲律賓政府很高興。其實美國也讚同中國這一政策。試想如果中國在古巴建一個軍事基地,美國會怎麽想?


  那麽如何保障中國海外投資的利益呢?美國靠軍力,中國靠互利。美國在海外有大量駐軍,說是為了保護美國利益。中國不在海外駐軍,而是靠互利來保障中國海外企業的利益。


  例如,中石油在伊拉克開采石油,每桶石油隻賺5美元的勞務費,然後付每桶100美元買石油,伊拉克每桶賺到95美元。如果中國企業因安全問題從伊拉克撤退,中方損失較小,伊方損失重大。所以伊拉克政府對保護中國企業很重視。


  再如,中緬油氣管道,根據中緬兩國達成的協議,中緬天然氣管道將按照緬甸的需求和消化能力,隨時提供在總輸氣量20%以內的天然氣分輸,如果按照最大年輸氣能力120億立方米計算,緬甸可以獲得24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分輸;中緬原油管道實現投產後,緬甸還可以通過中緬原油管道每年下載200萬噸原油。在曼德勒,天然氣分輸進入剛建成的發電廠,為600萬緬甸中部民眾提供穩定可靠的電力,這一數字幾乎是緬甸人口的近1/10。

  中石油在修建中緬油氣管道時在管道近800公裏沿線援建了67所學校、2所幼兒園、3所醫院、23所醫療站、1所養老院和3所孤兒院,並為當地打井、修路、建設電網和修建水庫等,受益民眾達80萬。

  互利的做法雖然使企業利潤減少,但可以減少海外軍費開支。建學校總比扔導彈好。


  經濟合同附帶政治條款是占小便宜吃大虧。平等互利的經濟合同,任何一屆政府最終會采納,除非它想保持經濟落後。緬甸曾貪圖美日許諾的好處,停了中國銅礦和水電項目。結果美國又恢複對緬甸製裁,緬甸雞飛蛋打。現在緬甸回想起中國的平等互利項目的好處,萊比塘銅礦已經複工了。


    西方的地緣政治戰略學說重小術而輕大道,牽強附會套搬曆史而無視現代社會變遷。現在中國也有些人受其毒害。

***********************

  堅持和平共處5項原則,需要強大的軍事力量保障。不然別人不肯和你和平共處。


  1996年李登輝拋出“兩國論”,解放軍隨後展開一次大規模軍演,發射了3枚導彈以示警告。第一枚導彈準確命中目標,緊接著發射的兩枚導彈突然無法追蹤,最終大大偏離了原定的落點範圍。事後的軍事分析表明,這兩次發射失敗可能是由GPS信號突然中斷造成的。


  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表明,在戰爭中沒有衛星支持的一方會很快失敗。在現代戰爭中,偵查衛星和精準導彈使得傳統的運動戰、遊擊戰失去了以往的威力。基本上是一方拿著木頭棍子,另一方拿著火槍的那種感覺。


  1996年後,中國的外交格外隱忍,其實與其說是“韜光養晦”不如說是唱空城計。


  2007年1月,中國的反衛星導彈試驗成功,擊毀了一顆報廢的風雲-1C氣象衛星。這顆氣象衛星距地麵高度為860公裏。


  大多數價值高的衛星是在2 - 3.6萬公裏的中高軌道運行,例如導彈預警衛星、導航衛星和通訊衛星。打高軌衛星要分兩步:第一步是把一個攔截器送到衛星前方軌道附近,第二步是攔截器自主攔截衛星。
 

  2013年5月,鯤鵬7號發射成功,最高到達35,800公裏,足以把攔截器送到衛星軌道。衛星攔截器和陸基中段反導攔截器功能相似。中國2010年、2013年和2014年三次陸基中段反導試驗的成功,表明中國已經能夠打擊高軌衛星,取得了與美國相互摧毀衛星的能力。總算是能睡安穩覺了。


  中國軍工的快速發展給予外交有力的支持。中國現在可以敦促美國停止對華抵近偵察。


[1] 《蒙哥馬利眼中的毛澤東》 吳光祥 (《世紀風采》2008-12
 
上一章:第六章 中國和國際經濟體係的關係
下一章:第八章 外交和內政
回目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