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國和國際經濟體係的關係
中國實行開放政策以來,引進了大量外資企業。國內對引進外資的得失一向爭論很大。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引進外資使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因此好得很。另一些經濟學家則指出外企占領中國市場,賺取高額利潤和專利費用,扼殺了民族工業,使中國淪為低端打工國,因此認為引進外資壞得很。
雙方各有道理,誰對誰錯的結論不在經濟學之內,而在於中國的科技發展。外企在中國賺10%的利潤,而中國把外企投資的外匯用來買美國國債隻賺4%的利息。單就這一點來看,中國顯然吃虧了。但如果中國能因此快速發展科技,擠垮外企,則中國大賺,所謂“關門打狗”;但如果中國科技發展不快,被外企擠垮民族企業,則中國大虧,所謂“引狼入室”。我前幾年是比較悲觀的,但這幾年中國的科技進步使我轉向樂觀。
我們可以通過分析GNI來判斷中國在利潤上虧損的幅度。
GNI是GDP,加上本國企業的海外收入,減去外國企業在本國取得的收入。
部分國家2012年的GNI和GDP的比較,表中數字為百萬美元
國家 GNI GDP GNI/GDP
美國 15,734,567 16,244,575 0.97
中國 7,748,903 8,229,381 0.94
日本 6,105,798 5,937,767 1.03
德國 3,603,895 3,427,853 1.05
法國 2,742,891 2,612,667 1.05
英國 2,418,464 2,484,445 0.97
巴西 2,311,147 2,242,854 1.03
注:上表中的GNI數字是世界銀行算的,GDP數字是國際貨幣基金算的,所以結果未必準確,隻供大致參考。
貿易經濟學(Trading Economics)網站計算的中國2013年GNI/GDP為0.99。
另外一個可供參考的數字是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年報。2013年統計年報指出,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取得利潤14599億元,占當年GDP的2.57%。
根據以上幾個數據粗略估計,外企利潤約占中國GDP的5%。
外企在中國不僅通過企業利潤賺錢,還通過收取專利費賺錢。中國付出的專利費並不很多。例如2012年,中國支付了177億美元的專利費,隻占GDP的0.22%。人家辛辛苦苦地發明了專利,取得回報是應該的。如果中國為了少付專利費而花上好幾年時間去從頭研發,那是因小失大。聰明的做法是先買了專利開始生產再說。如果專利太貴,再自己發明專利取而代之。
2013年,我國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量躍居世界第三位。我國商標累計注冊申請量等繼續保持世界第一。
2013年國家版權局公布數據表明,2010年版權相關產業對國民經濟貢獻率就已達到6.57%,按照國際慣例,一個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以上就可以稱為支柱產業。
總的來說,中國加入國際經濟秩序利大於弊。盡管付出代價,但回報可以滿意。美國總統奧巴馬抱怨中國搭便車也反映出中國在國際經濟體係中活得很滋潤。
*************************************************************
中國加入國際經濟體係並不僅是被動地受國際經濟體係的影響,也反過來影響國際經濟體係。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使高科技產品降價。例如
中國的資源三號成功應用不久,國外同類衛星數據的價格就大幅下降,從每平方公裏40元降至6元。
一片進口單晶葉片的造價約在40萬元左右,中間代理商賣給中國廠家價格的是112萬元。上海大學自主研發的單晶葉片造價大約為10萬元/片,僅為國外價格的1/4。
借助三峽集團旗下重大水電工程的平台,國內廠商一舉突破矽鋼片的國產化,曾一度使矽鋼片的價格從每噸5萬元掉頭跌入每噸1.9萬。
中船重工第718研究所此次承擔一種氣體刻蝕介質的開發,該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此前這種氣體的進口價高達270美元/噸,開發成功後,國際售價一下子下降了2/3以上。
中國掌握了多晶矽的生產能力後,國際多晶矽的價格從最高時期的每公斤500美元降到25美元。
中國開始生產圓珠筆尖後,圓珠筆尖的價格從0.13元下降到0.07元。
太重煤機有限公司成功研製出井下智能綜采成套裝備的核心設備——智能型電牽引采煤機,可以替代同類進口產品,每台售價僅為進口設備的40%。
國外900千伏空心複合絕緣子報價高達400萬元/支,而南通神馬電力產品最終價格僅為68萬元。
另一個影響是使資源漲價。中國巨大的需求使得石油、鐵礦石、煤炭等資源產品的國際價格大幅上升。
發達國家之所以發達,是因為他們掌握高科技,可以用高價的科技產品換取廉價的資源和勞動密集產品,以維持較高的生活水平。中國加入國際經濟體係使得發達國家隻能低賣產品高買資源,日子漸漸不好過了,例如日元大幅貶值。而資源國家則高賣資源低買產品,獲利甚多,例如迪拜的奢華建築。這背後是有中國的影響的。
上一章:第五章 規模經濟和規模科技對國際關係的影響
下一章:第七章 中國的外交政策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