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現代國際體係的正麵
看問題要全麵。上一章講了現代國際體係的負麵,這一章講正麵。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現代國際體係延續幾十年,必有其存在的道理。世界貿易組織(WTO)目前有159個成員國,而且成員國都是自願參加的。這說明經濟殖民秩序符合大多數國家的利益。
從發達國家的角度來看:我們辛辛苦苦發展科技、申請專利、創造版權是為了獲利,我們也是需要養家糊口的。發展中國家沒有理由把我們看做慈善組織,白占我們便宜。
從發展中國家來看,有些很貧窮落後的非洲國家,如果等他們自己進入信息社會,需要超過千年。如果他們靠賣資源和勞動力引進外國資本,就可以節省千年時間,避免許多人死於饑餓、疾病和戰爭。如果一味指責經濟殖民秩序、批判剝削,雖然表麵上站在道德高點,其實未必符合人道主義。
發展中國家先引入外資建廠、通過打工和賣資源收入改善民眾生活,達到中等收入水平。然後可以建大學、研究所,在某些高科技領域逐步領先。大國需要在較多的領域領先,小國在少數幾個領域領先即可。接下去就可以用高科技產品換發達國家產品,達到高等收入,這個發展中國家就變成發達國家了。這個過程,韓國比較快,用了20年;巴西已經用了40年,離高等收入還差那麽一點。
中國也正走在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轉變之路。1998年,中國從低收入國家進入中等偏下收入國家。2010年,中國進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1]估計進入高收入國家還需要10年。
在物理學中,熱量總是從溫度高的地方流向溫度低的地方,最終達到熱平衡。在世界經濟殖民秩序下,經濟發展程度總是從發達國家流向發展中國家,最終達到經濟發展水平平衡。中國現在需要做的是努力提升科技,盡快進入發達國家行列。
1950年代,美國市場上的自行車是從日本進口的。
1970年代,日本開始生產電視機和汽車,美國市場上的自行車是從台灣進口的。
1990年代,台灣開始生產集成電路,美國市場上的自行車是從中國大陸進口的。
將來美國市場上的自行車會從東南亞和南亞進口,再將來會從非洲進口。
最終美國會建一個全自動無人工廠生產自行車,不再進口。那時各國人均收入將非常接近,以至於沒有必要再區分高中低收入國家。
[1] 1998年世界銀行的分組標準是:
人均國民總收入760美元以下的為低收入國家,
761至3,030美元的為中等偏下收入國家,
3,031至9,265美元的為中等偏上收入國家,
9,265美元以上的為高收入國家。
1998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800美元,進入中等偏下收入國家行列。
2010年世界銀行的分組標準是:
人均國民總收入1,005美元以下的為低收入國家,
1,006至3975美元的為中等偏下收入國家,
3,976至12,275美元的為中等偏上收入國家,
12,275美元以上的為高收入國家。
2010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超過4,000美元,剛巧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
數據來源: "Data Statistics" 世界銀行
http://econ.worldbank.org/WBSITE/EXTERNAL/DATASTATISTICS/0,,contentMDK:20487070~menuPK:64133156~pagePK:64133150~piPK:64133175~theSitePK:239419,00.html
上一章:第三章 現代國際體係
下一章:第五章 規模經濟和規模科技對國際關係的影響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