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以地緣政治理論為核心的西方國際關係學有些過時了。該是建立一個新的國際關係學的時候了。
目錄
第一章 回顧曆史
第二章 世界殖民統治的興起和終結
第三章 現代國際體係
第四章 現代國際體係的正麵
第五章 規模經濟和規模科技對國際關係的影響
第六章 中國和國際經濟體係的關係
第七章 中國的外交政策
第八章 外交和內政
第九章 現代國際政治秩序
第十章 美國的外交政策
十一章 未來的世界:“地球國”還是“共產主義”?
第一章 回顧曆史
一個國際關係理論總要先回顧曆史才顯得比較高端大氣上檔次。西非猿人什麽的實在太遠了,簡單的法子是把恩格斯《家庭、私有製和國家的起源》搬一部分過來,用生動的中文改寫一下就好。
國際關係學的用途在於為解決國家間的衝突和糾紛提供參考意見。如果國家間都和平共處,國際關係學就沒大用了。越是戰爭頻發,衝突不斷,越能顯示國際關係學的光彩,智庫和專欄作家也因此財源滾滾。所以我們首先關注的是古代戰爭。
中國古代的夏商周都是一家獨大,沒有多少國際關係問題。從春秋戰國開始,國際關係才熱鬧起來,孫子兵法、三十六計、連橫合縱、三國兩晉、五代十國等等為外交和軍事提供了無數精彩的經典範例。
仔細觀察一下漢、唐、明、清等穩定的大朝代,我們會發現他們的外交政策具有中國現代外交的雛形。周邊小國隻要承認中國的中央王國地位,偶爾進些貢,就可與中國和平共處,甚至領回的賞賜比進貢品的價值還高。但如果入侵中國,就會遭到嚴重打擊。“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北匈奴入侵漢朝被漢軍大敗,北匈奴主力隻得遠走中亞。清代準噶爾汗國想兼並漠北蒙古,清朝曆三代、逾百年,徹底滅亡了準噶爾汗國。據昭連記載:“(準噶爾)凡病死者十之三;逃入俄羅斯、哈薩克者十之二,為我兵殺者十之五,數千裏內遂無一人。”[2]
歐洲公元500年至1491年之間發生272次戰爭。其中因為國家間領土之爭和霸權征服而發生的戰爭占64.3%。
中世紀的統治者之所以重視領土,既不是因為它能帶來更多稅收,也不是考慮其戰略意義,甚至也不在乎對領土的實際管轄權,他們竭力追求的是對某塊領土理論上的 “所有權”,以及與之相關的臣屬關係和效忠與否。[1]
因霸權征服而發生的戰爭有50次。如英格蘭和蘇格蘭之間的一連串戰爭,公元895年保加利亞和馬紮爾人之間的戰爭。在中國人看來,歐洲中世紀的外交和戰爭給人以“初級班”的感覺。即使西方現代的地緣政治理論也是重小術而輕大道。
[1] 《中世紀歐洲戰爭起因類型計量分析》 廈門大學 許二斌 《首都師範大學學報》 2006年第6期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FKCMHmltvK7WflbZZVEbv-lc6IovuW1t3mxRoqtHR-8KZAZHT6zlEVzBsFz1yD-0DNkSXR14tJ_Zt_f5zX4fx_QJv49prRXasbQbPS4HZLK
[2] 昭梿,《嘯亭雜錄》,卷三。
下一章:第二章 世界殖民統治的興起和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