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wu622

討論時事中的數字和邏輯問題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三年自然災害

(2012-07-02 11:33:47) 下一個
 按照《中國災情報告》記載,1958年,“1-8月,全國大麵積旱災……冀、晉、陝、甘、青與西南川、滇、黔及華南粵、桂等省區。春旱時間長,波及麵廣,嚴重影響農作物播種、生長。河北省中部、東部連續200多天無雨雪……5月中旬……西南、華南及冀東持續幹旱。入夏,華東、東北800多萬頃農田受旱。吉林省266條小河、1384座水庫幹枯,為近30年未有的大旱。年內,旱災波及24個省區2236萬公頃農田。”

  1959年,“1-4月,冀、黑嚴重春旱。因去冬以來降水稀少,春旱影響河北省150萬公頃小麥生長,成災62萬公頃,另有20萬公頃耕地需挑水點種;黑龍江省……150萬公頃耕地受旱2寸多深,少數4-5寸深,為曆史少見。”7-9月,渭河、黃河中下遊以南、南嶺、武夷山以北廣大區域普遍少雨,閩、粵60天無雨,遂“波及豫、魯、川、皖、鄂、湘、黑、陝、晉等20個省區的旱災分別占其77.3%(受災3380.6萬公頃)和82.9%(成災1117.3萬公頃),受災範圍之大在50年代是前所未有的。” 劉穎秋主編的《幹旱災害對我國社會經濟影響研究[5]》認為,“是新中國成立10年來旱情最重的年份”。1959年的大旱,在水文方麵有顯著的表現。是年,鬆花江源瀕於幹涸,豐滿水庫缺水發電。江、淮出現曆史同期(記載)的最低水位。江蘇省山區塘堰、小水庫幹涸37萬座(占本省同類型工程的67%)。湖北省塘堰幹涸達80%,8月中旬以後小河幾乎全幹;由於江水奇低,沿長江的121個水閘和161個明口,能夠自流放水的也隻有50個閘、13個明口。湖南省邵陽、衡陽和湘西州的71萬處塘壩,在9月中旬有半數幹涸。

  1960年,持續旱情擴大:“1-9月,以北方為主的特大旱災。上半年,北方大旱。魯、豫、冀、晉、內蒙、甘、陝7省區大多自去秋起缺少雨雪,有些地區旱期暢達300-400天,受災麵積達2319.1萬公頃,成災1420萬公頃;其中魯、豫、冀三省受災均在530萬公頃左右,合計1598.6萬公頃,成災808.5萬公頃左右。山東省與河南省伏牛山—沙河以北地區大部分河道斷流,濟南至範縣的黃河也有40多天斷流或接近斷流,800萬人缺乏飲用水。夏秋季節,南方皖、蘇、鄂、湘、粵、滇、川7省區因旱受災麵積都在66.6萬公頃以上(按:廣東、海南旱情持續了7個月,西南各省冬春連旱),川、鄂2省成災198.1萬公頃。除西藏外,大陸各省區旱災麵積高達3812.46萬公頃,為建國以來最高記錄”;“本年災情是建國後最重的,也是近百年少有的”。是年大旱,除黃河外,還有不少河流斷流,如永定河、瀦龍河斷流5個月;子牙河及滏陽河衡水以下河道,自1959年11月斷流,直到1960年7月18日才有來水;山東境內12條主要河流,有汶河、濰河等8條斷流。

  1962年,“1-9月,全國大麵積旱災。去冬以來,南方湘西北、粵北、川北、蘇北、皖中地區雨雪稀少,2月約有100萬公頃呈旱象;3月,旱區擴至豫、鄂、黔、陝等省,共計360萬公頃……甘肅河西走廊、內蒙呼倫貝爾和烏蘭察布地區、晉北、冀西北、吉西北地區,旱期長達200-400天,甚至井幹河斷、人畜吃水困難……年內,旱災波及北方為主的24個省區(市)2174.6萬公頃農田,成災麵積878.4萬公頃。”

  人們習慣上將這幾年的災害稱為“三年自然災害”,實際上從幹旱災害的延伸和轉移看,影響我國農業生產的嚴重幹旱災害,大致延續了四年。時間上以1959年夏秋至1960年夏黃河流域、西南、華南為主,1961年春夏秋華北平原、長江中下遊連續幹旱為主;以及1962年春夏、夏秋的華北黃河流域、東北的幹旱。人們在談論和研究中往往忽視了1958和1962年也是較大旱災年,從宏觀角度看,集中在1959-1961年的特大幹旱,是有一個發展、高峰、減弱的過程的。

引自<百度百科>"三年自然災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