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與西方經濟危機的關係
(2011-11-05 19:54:35)
下一個
二次大戰到現在66年了。66年來西方再沒有出現像兩次世界大戰前那麽嚴重的經濟危機,其中原因和蘇聯有關。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經濟危機產生的原因。
要想使經濟持續發展,就要保證在生產消費的循環中社會需求穩中有升。
在封建社會,農民在一年中消費上一年生產的糧食,並生產出新的糧食來,完成一個循環。農民下一年再消費上一年生產的糧食,並生產出新的糧食來,又完成一個循環。這樣的循環是可持續的,很多封建王朝能延續數百年就是證明。
在資本主義社會完全自由經濟環境下,產品=消費(包括企業主的投資)+儲蓄。也就是說社會產品銷售的總收入並不完全進入下一循環的消費,其中一部分被儲蓄起來了。這使得下一循環的需求少於上一循環,經濟因此逐漸收縮。解決儲蓄導致社會需求收縮的方法之一是窮人和企業向富人借錢消費(包括企業投資),如房貸和股票。
問題是當窮人和企業借的錢少於富人的儲蓄時,沒有借出的儲蓄就不能進入下一循環,下一循環的需求仍然少於上一循環,經濟還是會逐漸收縮,這時就會出現馬克思分析過的經濟危機。
凱恩斯提出的解決辦法是擯棄完全自由經濟,實行國家幹預。當個人和企業借錢太少時就由政府發行國債,把個人和企業沒借走的那部分儲蓄借來用於消費和投資,使社會需求不少於上一循環。這個方法延長了經濟持續發展的時間,但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富人儲蓄得到的利息不斷積累,越來越富;窮人和政府的債務越來越多,債台高築,結果是出現今日美歐的債務危機。
蘇聯解體前,西方的窮人底氣很足:你富人敢欺壓我,我就像蘇聯那樣造反。富人隻好給窮人較好的福利,以免他們造反。美國的工會那時常常罷工,而多數罷工是以資方讓步結束。那時美國富人所得稅率遠高於現在,而且股票分紅也要交納所得稅(實際上是雙重征稅)。西方國家這樣做的結果是富人儲蓄少,窮人消費多,所有的儲蓄都能進入下一循環,因此避免了經濟危機。
蘇聯解體後,西方富人看窮人是鄙視的眼光:窮人造反建立國家最終也難免失敗,所以窮人沒資格享受較好的福利。西方貧富差別逐漸擴大。美國工會的勢力不斷削弱,歐洲國家出售了大半國有企業。現在西方借債務危機向窮人進一步反攻倒算。美國國會麵對債務危機不肯給富人增稅,專在削減窮人福利上下功夫。而削減窮人福利會遭成社會需求下降和政府收入減少,惡性循環,逐步走向經濟危機。
兩次世界大戰前的那種嚴重經濟危機是否會再現?這要看“占領華爾街”運動能否使窮人增加收入,還要看西方的富人是明智地多納稅還是愚蠢地攫取更多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