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地聞香

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
正文

童年回憶 (四 及補充)

(2005-09-30 22:55:52) 下一個

離開父母兄弟,跟隨爺爺之前,家裏訂有一本叫《小朋友》的畫報。顧名思義,那是一種圖文並茂,麵向沒上小學或剛上小學的小朋友的期刊。我們家弟兄六個,可以想象,每期雜誌在新的來到之前,是閑不住的。你爭我搶,你看完我看,或者大家一起看,很是熱鬧,也很是有趣,既學了一些字,長了一些知識,還可以出去跟別的小朋友翩。幼兒園裏的一位阿姨,經常在上麵發表作品,一些小故事什麽的,很是有趣。至今還記得她的筆名,叫丁小三。是爸爸告訴我們,丁小三就是我們的丁老師。當時費了點勁,也不知是不是真地明白了什麽叫筆名。反正覺得丁老師格外了不起。後來上中學時,碰到那個阿姨和她丈夫,回來同爸爸說起,才知道,她先生就是當年給她的故事配畫的一位畫家。後來二哥還跟他學過畫畫。

當時家裏還有一本《三毛流浪記》。不知看過多少回,每次都象第一次看一樣,興致勃勃。一幅幅畫麵,即便現在想起來,也栩栩如生,曆曆在目。那本畫冊對我們兄弟的影響是很大的。兒童少年時期兄弟們經常拿裏麵的故事情節來比喻調侃,成了當時家裏的典故。中學以後兄弟們不再提起,似乎是忘記了。大家結婚有了孩子之後,居然不約而同地在每家孩子的書裏都能發現一本《三毛流浪記》。不過不同的是,畫麵已經不是黑白的了,而變成彩色的了。兄弟們神領意會地笑笑,何須多言。不知那些侄子侄女們,也會向當初我們一樣對它產生深厚的感情麽?

剛上二年級的時候,便離開父母弟兄,離開青島,到濟南跟隨爺爺去了。離開時爸爸給了兩本書,一本《新華字典》,一本《漢語成語小詞典》。小詞典和字典一樣大小,但要薄些,還是硬殼的。當時爺爺怕咱貪玩,就讓放學後立即到醫院去找他。他就讓我在一間很少有人打攪,象病案室一樣的屋子裏做作業。作業一會兒就完了,離吃晚飯還早,剩下的時間沒法打發,就拿出《漢語成語小詞典》來讀。碰到生字就查《新華字典》。不到一年,那本成語小詞典就滾瓜爛熟了。無聊之餘就看字典。那大概是一生中,當時讀起來最無趣,卻歪打正著,對以後最有益的兩本書。當時在小學裏的作文,幾乎篇篇得到老師表揚好評。以後中學,工作,大學都獲益匪淺。

不管冬夏,爺爺總是早上五點起床。當然咱也不能睡懶覺。到操場上去跑步。練完腿練胳膊。開始不能練單雙杠就爬杆,爬繩。然後就要背一首詩。背完詩就準備當天的課。等到上課時,已經自己學了一遍了,有什麽難的?如果早上沒時間寫大仿,晚上回來就要補上。睡覺前要背詩給爺爺聽。爺爺有本線裝的《唐詩三百首詳析》,但為了讓咱背,就專門去買了一本最簡單的《唐詩三百首》。說實話,當時背詩,既不自願,也不理解,純屬應付。不過後來聽說,背熟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溜。我想可能是真的,武鬆就是被咱的迷魂藥給弄糊塗了。

這便是咱三年級以前看的五本書。

附:童年回憶1,2,3

 

補充:2005-10-04 12:57:57

在回憶(3)裏,大家可以看到,在文革開始之前,九、十歲時,咱已經開始了閱讀“整理”《毛主席語錄》了。《毛主席語錄》出版後,在一些現今好多父母不可理解的高壓下,例如鎖在鬥室裏,棍棒相加,是背得滾瓜爛熟了。同時,還要大量閱讀報刊雜誌,做筆記,寫總結。在下自信,小小年紀,要比革委會的主任讀得多,寫得多,當然要比他們說得少。但這些當時是極不情願,極端厭煩,可又不得不做的。當時看不出這樣做有什麽益處,覺得大概爺爺就是為了省心,不讓咱出去胡作罷了。也別怨他,當時可是作得可以,是有名的調皮搗蛋的“壞小子”,許多家長經常到學校告狀,但老師都因為咱的學習成績,並且從來不在課堂惹是生非,誰要搗蛋的話,咱會立即出麵幹預,不忍嚴厲懲罰。可咱也經常因為打架,破壞(在教學樓,圖書館給人拔氣門芯),偷東西(院裏有各種各樣的果園)被保衛科扣留,那就不一樣了。那是個醫學院,小學是附設小學。爺爺在附屬醫院,下班後要去領咱出來。雖然少不了一頓打,可一旦“自由”了,又忘乎所以了。當時給父母寫信時也從來沒有抱怨,大概還以為是自己的錯,恥於開口。後來,六年級小學畢業後離開爺爺回到父母身邊時,父母看到咱的“理論水平,如此“高強”,很是吃驚。不過他們還是覺得,爺爺過分了,咱吃苦了。咱也很吃驚:“是嗎”?

其實,不久,從中學開始,咱就得益非凡了。那時興寫論說文,就是紀實,描寫之類的作文,咱都能不失時機地,引用一段毛主席語錄,放上一段報章社論,嗬嗬,“引經據典”,誰敢說半個不字。

現在看來,要說啟蒙,當首推《漢語成語小詞典》。那是自願讀的,一下開了眼界,培養了興趣。奠定了喜愛語文,古典文學的基礎。要說閱讀歸納總結的能力,寫作能力的基礎,要算那時的閱讀報紙社論,寫總結提要和背誦《毛主席語錄》。《唐詩三百首》隻是到了後來,到了姥爺家,廣讀古典,才理解,認識到了它的價值,有了興趣。在那以後二三十年的時間裏,它隻有顯示你素養的價值,沒有象《漢語成語小詞典》,報章雜誌,《毛主席語錄》來得實用。這一切,直接,或間接地得益於爺爺的嚴厲管教。

沒有爺爺,也許現在的我,可能將是另外一個樣子。就象我們國家,五十多年來,也許吃了許多苦,也許丟了許多東西,換個主義也許會比現在富一些。但我們到了這一步,雖然不是最好最先進的國家,但再也不用受別人的氣,跟著別人的指揮棒轉了。印度不是在製度上比中國先進嗎?好比那些嬌生慣養的孩子,他們不知道外麵世界是什麽樣子。77年在下參加了院裏一個給子女辦的業餘補習班,準備考大學。咱知道得晚了,離考試還差一個月,班裏十幾人,都補了半年了。誇誇其談,一下把咱嚇懵了,老師也說,“為下次作準備吧”。臨考時,老師跟爺爺說:這麽多人,就你孫子有希望”。他是一個好老師,有眼力。入學時,就咱接到了入學通知。

咱知道,咱隻是芸芸眾生,一個靠打工吃飯的工薪族。比咱有頭腦,賺錢多的海了去了,人家小時沒背過《毛主席語錄》,《唐詩三百首》,《漢語成語小詞典》,不但沒挨過打,還捧手裏怕掉了,含嘴了怕化了、、、起碼,咱不是“留學垃圾”。

感謝你,爺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