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9)
2007 (61)
2008 (69)
2009 (98)
2010 (87)
2012 (121)
2013 (49)
2014 (89)
2015 (75)
2016 (54)
2018 (169)
2019 (134)
2020 (257)
2021 (186)
2022 (363)
2023 (456)
2024 (457)
2025 (25)
心率高低,是相對的。
簡單來說,就是你要高的時候,就能高,你要低的時候就能低。
比如跑坡或者all out的時候,你的心率要能夠瞬時間飆到很高,然後間歇的時候能夠迅速恢複,這就是一個很強的心髒儲能。我們運動壇俗稱小鋸齒。
如果隨便跑跑心跳都很高,休息時候心跳要很久才能下來,就說明fitness不行。記得我剛開始打鐵的時候,教練讓我easy run,心率要低於120,我一跑心率就超過了,教練為此和我打了好多架,我隻能跑跑走走來維持心跳。但是我現在120的心跳可以跑九分多的pace。
當然我這種多年有氧老司機,心髒習慣打醬油,老是上不去,所以比賽時候長時間心率在threshold,就容易崩掉。
這是我跑100米間歇。
這個是我親家騎車做interval時候的心率,一開始熱身,然後搞了7個間歇。這個心率圖真是太漂亮了。
第一,這張圖真正顯示了我親家強大的有氧基礎,表現在高端時候上得去,然後一旦間歇結束,一分鍾之內心率能下降20-30。這是一種非常有control,遊刃有餘的work out。
第二,這張圖顯示了我親家對自己的狠。一個比一個騎得狠,最後一個最狠。interval就是得這麽搞,高潮迭起,最後高潮收尾。這對健康的好處當然不在話下,但是對精神上也是很有益的。在最後才是真正要push的時候,才是真正make difference的時候。 不得不說,我親家就是我親家,不是蓋的,我得好好向你學習。kudos
但是話又說回來,剛開始鍛煉,或者每周鍛煉時間不多的人,其實根本不用去看心率。
因為在你沒有一個很有效的基礎的情況下,你都不知道自己的心髒儲能。這些都是通過常年累月的訓練得出來的寶貴經驗。不是跑步機上跑個十分鍾,花錢去lab做一個啥測試,或者心血來潮開始跑個5k,就可以來歸納zone了。
很多東西,都是需要長年累月的數據積累的。每周跑一兩次,每次跑個幾十分鍾,就算奧運會教練,都不能分析你的。可惜很多人都沒有這個耐心,分分鍾要見效。
我從來不看garmin上的zone,對我來說沒有什麽指導意義。我經常對我的病人說,如果一個實驗室檢查結果對你的治療沒有任何指導意義,那就不要去查。嗬嗬。我教練給我的work out,也隻有easy,moderate, hard之類的指導,而不是zone幾之類的。你身體慢慢變強,zone自然而然在變化,你昨晚沒睡好,就不能硬撐要跑在什麽zone。跑步機經常批評我說,我跑long run pace不是按照馬配(馬拉鬆配速)來,我說實話都不知道自己的馬配是啥,下坡馬,舊金山馬,都不同的配速。
去年santa rosa馬拉鬆猝死的那個男孩子,很多人還分析了他的跑步心率數據,分析他是不是reach了他最大心率之類的,但是reach不reach又有什麽意義呢,那個心率已經觸發了他的橫紋肌溶解。他應該很早就停下來了,也許還有機會,but who knows... RIP again。
一個字,好好埋下頭跑步,慢也好,至少要投入時間。否則都是瞎扯。
我在網上查了查。
美國心髒協會的官方指標是:成年人靜息心率一分鍾60至100次都屬正常。
但哈佛醫學院說,大多數健康成年人的靜息心率是一分鍾55次至85次。如果總是超過90次,應該告訴醫生。
經常訓練的運動員,一分鍾可低達4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