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9)
2007 (61)
2008 (69)
2009 (98)
2010 (87)
2012 (121)
2013 (49)
2014 (89)
2015 (75)
2016 (54)
2018 (169)
2019 (134)
2020 (257)
2021 (186)
2022 (363)
2023 (456)
2024 (457)
2025 (38)
今天在三項雜誌上看到一篇文章,覺得蠻有意思的,分享一下。
眾所周知,每項運動都有非常專門的訓練教程,教練的800米,和小布的超馬,雖然都是跑步,但是在我們眼裏,其實已經是完全兩種運動了。
但是不管什麽運動,最後都麵臨同樣的瓶頸,那就是fatigue---具體的表現就是肌肉收縮力量的減弱。但是具體運動肌肉疲勞的機製可能還不一樣。
法國Jean Monnet University的生理運動學教授Guillaume Millet,最近做了一項關於跑步和騎自行車時不同疲勞機製的研究,想來了解疲勞是如何發生的。
他們招募了 17 名運動員——有鐵人三項運動員,還有自行車背景的trail runner.
他們分別在不同的日子裏以相同強度騎行 3 小時和 跑步3 小時。分別在運動前,運動90分鍾,和運動後測試他們的股四頭肌收縮能力。
在跑步和騎自行車之後,運動員的股四頭肌最大收縮力都降低了約 25%。
在研究肌肉為什麽會疲勞時,一般有兩種選擇,一是肌肉本身已經無力收縮,另一種是中樞神經係統無法發再發送有效的信號刺激肌肉收縮。
為了區分這兩種機製,他們用電流刺激肌肉,這樣可以在不涉及中樞神經係統的時候最大程度刺激肌肉,從而確定疲勞發生在哪裏。
發現的結果很有趣,跑步三個小時後,當以進行電刺激時,肌肉收縮的力量相比騎車三小時以後明顯增加。也就是說跑步三小時後肌肉並沒有完全達到極限,但是中樞係統somehow已經無法recruit肌肉纖維,說明在長跑中,主要的限製因素是中樞神經疲勞。 “這不是因為力量減弱,而是由於大腦無法發送信號,”
而在騎車以後,電刺激肌肉引起的收縮明顯減少,說明騎自行車產生的疲勞幾乎完全是肌肉無法有力收縮。
所以他們的實驗得出的結論是,跑步的限製是你的大腦;騎車的限製是你的肌肉。
那million dollar question 總是,為什麽是這樣? Guillaume Millet說他也隻能猜測: 這兩種運動唯一不同的是,在跑步中,每跑一步肌肉都會被拉伸,而騎自行車的肌肉則是向心收縮(肌肉用力時會縮短)。
跑步時肌肉的反複拉伸可能反複刺激大腦,如此反複以後引起大腦信號疲乏,不能再產生有效的反饋,導致每次收縮的力量更小。而騎自行車所涉及的肌肉向心收縮,對大腦的刺激較少,因此不會像跑步時那樣影響大腦向肌肉發送信息的能力。
所以用大白話說,跑步費腦子,騎車費大腿,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