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二十四,中日吉祥數字

(2025-04-21 19:17:19) 下一個

  日本忌諱“四”,卻喜歡“二十四”。24是五個大吉大利的數字之一。24寓意著幸福,美滿,金錢運,戀愛運,健康運,直感,成功,結交貴人……是與15,31,32,52一樣招致好運的天使數字。日文中的4(si)發音和死(si)一樣,日本的禮物件數和房間號也會盡量避免4這個數字。
  24這個數字在中國也被視為吉利。雖然有人因為24的發音與“易死”相似,而認為它是不吉利的,但這種看法並不普遍,更多是基於諧音的聯想,而非數字本身的寓意。
  從易經數理的角度來看,24被視為大吉數。根據易經《81數理》,數字24寓意著“家門餘慶的金錢豐盈數,天賦幸遇,才略智謀出眾”。它象征著通過不懈努力和智慧的發掘,能夠獲得豐厚的回報和成功。此外,在姓名筆畫的吉凶規定中,數字24也是吉數。
  從文化習俗的角度來看,24也常與吉祥、圓滿的事物相關聯。比如,一天有24小時,一年有24節氣,這些都體現了時間的完整性和自然界的和諧。在一些商業和文化領域,也有以24命名的成功案例,如“華潤-24城”,象征著生生不息、周而複始、亨通順利。
當然,每個人對於數字的解讀和感受可能不同,但總體來說,24在中國文化中是一個充滿積極寓意的數字。
  宋代魏了翁有詩次韻王茶馬海棠四絕·燕王宮“二十四番花信風,川原無處著繁紅。逢人謾說燕宮舊,廢址荒營暝靄空。”
  “二十四番花信風”,又稱二十四風,是我國的一種節氣用語。即人們在24候每一候內開花的植物中,挑選一種花期最準確的植物為代表,叫做這一候中的花信風。
  二十四番花信風是: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櫻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驚蟄:一候桃花、二候棠梨、三候薔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
  穀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
  “二十四番花信風”不僅反映了花開與時令的自然現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這種現象掌握農時、安排農事。在民間有許多民諺是反映物候的,如:“桃花開、燕子回來,準備穀種下田畈”、“布穀布穀,種禾割麥”等。
  24K是黃金純度的最高標識,理論上對應100%含金量,但實際生產中無法實現完全無雜質。中國國家標準規定,含金量≥99.96%的黃金即可稱為24K金,也稱為千足金。國際通用的K金計算方式為每K含金量4.166%(即24K=100%),但實際標注需符合各國法規。例如,中國自2016年起禁止使用“千足金”“萬足金”等營銷術語,統一標注為“足金”。
  “二十四史”是合在一起的中國古代二十四部史書的統稱,包括《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誌》《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所記內容,起自傳說中的黃帝(約公元前30世紀初),止於明代的崇禎十七年(1644年);編寫工作始自西漢,止於清代,編寫時間跨度長達一千八百多年。
  二十四拜禮,二十四孝
  24字核心價值觀內容
  國家層麵: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社會層麵: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層麵: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這24字凝聚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基因,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引領。
  《二十四孝》故事包括:孝感動天、戲彩娛親、鹿乳奉親、百裏負米、齧指痛心、蘆衣順母、親嚐湯藥、拾葚異器、埋兒奉母、賣身葬父、刻木事親、湧泉躍鯉、懷橘遺親、扇枕溫衾、行傭供母、聞雷泣墓、哭竹生筍、臥冰求鯉、扼虎救父、恣蚊飽血、嚐糞憂心、乳姑不怠、棄官尋母、滌親溺器。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