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4)
2009 (146)
2010 (71)
2013 (4)
2017 (3)
2020 (504)
2021 (563)
2022 (432)
2023 (410)
2024 (364)
新玉米嫩包穀甜棒子
玉米屬於禾本科玉蜀黍族玉蜀黍屬玉米種,學名玉蜀黍,俗稱棒子、玉茭、苞米、苞穀,原產於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魯沿安第斯山麓一帶。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後,在第二次歸程(1499年)中,把玉米帶到西班牙。隨著世界航海業的發展,玉米逐漸傳到了世界各地,成為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煮玉米加點鹽更覺甜,但北海道玉米本身就很甜,再加少許鹽就更糯了。
北海道產玉米十分珍貴,新出來的玉米粒粒飽滿顆顆珍珠似的又甜又糯,蒸煮燒烤各種作法都很可口。
一,新玉米漿
玉米粒放入料理機打成漿然後作成湯,或者將玉米蒸熟後再冷卻打成漿直接喝。
二,新炒玉米粒
用黃油炒新玉米再加些甜椒,也可加一點鹽就很可口。
三,新玉米飯
電飯煲蒸飯半成熟將新玉米摻入其中的新玉米飯真樸素美味。
四,新玉米炒獅子鬥(小甜椒)……
1492年哥倫布到達美洲時,玉蜀黍僅分布於新大陸,是印第安人最重要的糧食作物,關係到印第安文明的興衰。現代玉蜀黍完全依賴人類栽培:果穗畸變,無法自行散布種子,自然條件下即便發芽也因過密競爭而難以成活。玉蜀黍的果穗是長期人工選擇的結果,天然界中無類似形態,其祖先必然來源於某種野生植物。
玉蜀黍在16世紀前半期由歐洲傳入中國,明代《留青日劄》和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已有相關記載。日本學者星川清親認為,16世紀初葡萄牙人先將玉蜀黍傳入印度,再由印度傳入中國。然而,近年的研究表明,玉蜀黍傳入中國的時間可能早於明朝。元代賈銘《飲食須知》和李東垣《食物本草》中都已記載“玉蜀黍”或“玉高粱”的形態特征,與現代玉蜀黍高度吻合。《潁州誌》也在1511年前已有記載,說明其引入時間至少早於此年。
關於傳入路線,學界普遍認為有兩條路徑:一是陸路,由印度經西藏傳入四川;二是海路,經東南沿海傳入內地。最早引入的是硬粒型玉蜀黍,而馬齒型是在20世紀20年代以後才陸續由美國和歐洲引入。例如,1927年引入“美稔黃”和“白鶴”,1930年引入“金皇後”,1931年形成“白馬牙”品種,1943年又引入“英粒子”。“金皇後”和“白馬牙”在50年代初曾在北方廣泛種植。玉蜀黍的品種類型很多,按用途分,有糧用飼用品種、菜用品種(包括糯質型、甜質型、玉蜀黍筍型)、加工品種(甜玉蜀黍、玉蜀黍筍)、爆粒型品種(爆米花專用品種)等。截至2024年,通過中國國家審定的玉蜀黍品種一共有5095種,通過各個地區審定的玉蜀黍品種共有20066種,二者共計25161種,其中,轉基因品種共有64種,且目前品種數據均在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