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日本名校早稻田,中共創立有淵源

(2025-08-08 17:40:23) 下一個

  在中國共產黨早期的曆史上,“南陳北李”,兩大功臣。
  在宣傳共產主義思想的貢獻上,陳獨秀與李大釗是最耀眼的一對“雙子星”,也是無數愛國青年最崇拜的兩位“導師”,並駕齊驅,不分伯仲。
  
陳獨秀1879年生,安徽懷寧人。自幼頃成績優秀,1901年、留學早稲田大學的前身京専門學校。多次往返日中後在上海創刊雑誌,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中國就任中國共産黨初代“委員長”。
  李大釗1888年生,河北樂亭人。1913年留學早稲田大學。李大釗信奉日本社會主義者安倍磯雄、京都帝國大學(當時)以及從事馬克斯経済學研究的河上肇等。深他們的影響將他們的著作用日文原文博覽群書、到處找書看 。
  李大釗回中國後大量發表介紹馬克思主義著作的論文。其學問的基礎是在日本構建的。後在北京大學任教授,同期毛澤東作為北京大學圖書管理員。毛澤東十分尊敬李大釗稱呼他是“我的老師”。
  大釗出生於1889年,隻比毛主席大4歲,屬於同一代人。陳獨秀,出生於1879年,比李大釗大10歲,在那個年代,大10歲就是兩代人了,因此,當陳獨秀在政治舞台上大展風采的時候,李大釗還在上學讀書。
  早在1901年,陳獨秀就因為反清宣傳活動,受到了清政府的通緝,逃去了日本,回國後繼續進行反清運動。而當時李大釗還隻有12歲,正在讀私塾。
  到了1913年,陳獨秀又因為參加討伐袁世凱的“二次革命”,被捕入獄,1915年又創辦了《青年雜誌》,也就是後來的《新青年》,影響了無數愛國青年。而這個時候的李大釗,正在日本求學,還是一名涉世未深的留學生,也是《新青年》的讀者。
  直到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李大釗才開始大力宣傳共產主義,漸漸與陳獨秀並駕齊驅。所以,在革命資曆上,李大釗與陳獨秀是沒法比的。
  毛澤東曾經評價說:“陳獨秀是五四運動時期的總司令,整個運動實際上是他領導的,他與周圍的一群人,如李大釗同誌,是起了大作用的。”可見,在毛主席看來,陳獨秀是最重要的“總司令”,而李大釗隻是“起了大作用”。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陳獨秀連任五屆最高領導人,李大釗卻隻是中央委員,一直沒有進過中央局,兩人的地位產生了很大的落差, 李大釗雖然沒有擔任過共產黨的重要職務,但是他對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和發展,仍然有著非常重要的貢獻,

  早稻田,中共創立者的淵源
  早稻田大學(Waseda University),簡稱早大,創立於1882年,是一所位於日本東京都新宿區的世界著名研究型綜合大學。
  早稻田大學是私立大學,在日本人眼中,它遠比不上國立東京大學、京都大學,不過早大在亞洲的名氣很大,而且它確實也培養了很多政治、經濟、文學等領域的高端人才。
如政治領域,很多日本首相(如福田康夫)、議員都畢業於此;文學領域,多次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家村上春樹也是畢業於此;經濟領域,索尼、卡西歐、三星、東芝、樂天、任天堂、鬆下、三洋、優衣庫(迅銷)等眾多著名公司的創始人都是畢業於此。


  對於中國,曆代領導人訪日,都會去早大演講。因為早稻田大學和中國的淵源極深。
一百多年前,有一大批近代革命家都是畢業於早稻田大學。陳獨秀、李大釗、宋教仁、廖仲愷、廖承誌、林長民(林徽因的父親)、彭湃(“農民運動大王”)、鄧子恢、胡瑛、彭允彝、姚震、金碩甫、鄧子恢、楊淪白、謝持、趙鐵橋、陳漱雲、楊兆容、李琴鶴、金麗秋等。在20世紀初期還有大量中國留學生前往日本留學。比如,同樣作為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的董必武畢業於日本大學;在中日邦交正常化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廖承誌,出生於東京,並曾在早稻田大學就讀;為中共一大提供舉辦場所的李漢俊曾在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留學。在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的50多人中,有18人有過留學日本的經曆,約占總人數的1/3。

  早稻田大學是位於日本東京的一所頂尖私立大學,於1902年正式由“東京專門學校”改名為“早稻田大學”。而政治經濟學部則是早大各學部中元老級別的學部,是最早成立的學部之一。
  學部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強調理論與實際應用的結合,培養出了數位總理大臣,偏差值高達84,具有悠久的曆史和良好的聲譽。簡稱“政經學部”。
  政治學科
  學生講學習廣泛的學科,包括政治學、法律、經濟學和社會學。具體來說,學生將學習“現代政治學”、“比較政治學”、“國際關係”、“公共政策”和“政治思想和政治史”。
  經濟學科
  學生學習從基礎到理論和應用的廣泛經濟學。具體來說,課程範圍從入門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統計學到“經濟理論”、“經濟思想/經濟史”、“經濟政策”、“實證分析”、“國際經濟學”等專業知識。
  國際政治經濟學科
  強調政治學與經濟學之間的相互作用,學生學習融合國際性和政策性的實用、跨學科內容。具體來說為“政治分析”、“國際關係理論”、“公共哲學”、“比較政治”、“經濟數學”、“博弈論”、“國際政治經濟學”、“日本外交理論”,學生將學習“國際貿易理論”等課題。
  全球化科目
  政經學部作為推進國際化的學部,還設置了全學科通用的“全球化科目”。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