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4)
2009 (146)
2010 (71)
2013 (4)
2017 (3)
2020 (504)
2021 (563)
2022 (432)
2023 (410)
2024 (364)
明代人的自作自演、自娛自樂,卻是栩栩如生、繪聲繪色、有條不紊、有聲有色、有板有眼、有條有理、有模有樣!
牟融是明代人偽造詩集而托名的“唐代詩人”。
《全唐詩》卷467有牟融詩一卷,但經學者考證,唐代沒有牟融其人,明代人把偽造的詩集歸到牟融的名下。有學者在《全唐詩·牟融集證偽》指出,牟融集並不是唐人詩集,而是後人所偽造。雖然唐代沒有牟融這個人,但作偽者將這個偽集置於牟融名下,也不是沒有原因的。這位牟融在《後漢書》卷二六中有傳,是一位著名的經學家,漢章帝時官至太尉。
通過《全唐詩·牟融集》考證
一、唐代沒有牟融其人
搜唐代文獻史料,包括史乘筆記、總集別集、政書類書、金石碑誌等,從未發現有關唐人牟融的隻字片語。蘇州大學、河南大學的同誌為了編纂《全唐五代詩》,遍閱載籍,製作卡片,也未見由唐至元的典籍中提到牟融和他的詩。從兩《唐書》的《經籍》、《藝文》二誌到南宋的晃、陳二誌以及明初的公私書目,均未見牟融集的著錄。唐宋諸唐詩總集選集,明初高徠《唐詩品匯》,明末胡震亨所編以收詩完備著稱的《唐音統簽》都沒有收錄牟融詩。
二、集中所提到一批唐代詩人跨越不同時代
集中出現牟融既與開元天寶中徐浩唱和,又與長慶、寶曆中朱慶餘交遊的大悖常情的現象。
慶餘寶曆二年(826)方登進士第,上距開元二十四年已有九十年。
三、集中提到一批人物均不見唐朝載集
牟融集中提到一批人物,如羅約、李昭訓、趙支、殷以道、沈存尚、徐俞、範啟東、陳衡、沈翔、張源等,均不見於唐代載集。
範啟東是一位名畫家,但唐代並無其人。相反在明代有一個名叫範暹字啟東的畫家。
牟融的《寫意》二首其一
寂寥荒館閉閑門,苔徑陰陰屐少痕。
白發顛狂塵夢斷,青氈泠落客心存。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風酒一樽。
醉後曲肱林下臥,此生榮辱不須論。
這是一首閑適抒懷詩,清冷寂寥的館舍門扉緊閉,門前的小徑上長滿苔蘚,苔蘚上鞋印稀稀落落。作者客居他鄉多年,如今滿頭白發,塵夢已斷,癲狂不再。
作者想像伯牙那樣彈奏高山流水之曲,想在明月下暢飲美酒,可惜知音難尋。他喝醉後便在林下肱曲而臥,這一生的榮辱都隨風而去,無需放在心上。
此詩表達了詩人看透塵世、淡泊名利的心境,同時也透露出一種超然物外、閑適自在的生活態度,總體來看還是很有詩意的。
牟融的《陳使君山莊》
新卜幽居地自偏,士林爭羨使君賢。
數椽瀟灑臨溪屋,十畝膏腴附郭田。
流水斷橋芳草路,淡煙疏雨落花天。
秋成準擬重來此,沉醉何妨一榻眠。
這首詩讚揚陳使君和他的山莊,陳使君新選擇的幽居之地位置偏僻,士子學人都羨慕他的賢明,可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幾間臨溪而建的屋舍,十畝肥沃良田,旁邊是流水潺潺的小橋,芳草萋萋的小路,淡煙嫋嫋,細雨疏疏,落花飄飄的天氣,如癡如醉,令人沉迷其中。
秋日莊稼成熟時作者準備再來這裏,沉醉其中,晚上就在這榻上安眠。
此詩描繪了陳使君居處的環境優美、景色宜人,表達了詩人淡泊名利心境和對田園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牟融的《送徐浩》
渡口潮平促去舟,莫辭尊酒暫相留。
弟兄聚散雲邊雁,蹤跡浮沉水上鷗。
千裏好山青入楚,幾家深樹碧藏樓。
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滿頭。
這是一首送別詩,渡口的潮水已經平了,催促著行人的船隻出發,作者希望好友暫留再飲一杯酒,可見兩人情深意長。
作者感受到兄弟們像雲邊的大雁一樣聚散,行蹤像水上的鷗鳥一樣浮沉。千裏的好山青翠映入楚地,幾家的深樹碧綠隱藏著樓閣。作者知道好友離開的心情迫切,因為堂上的父母已經白發滿頭,可見其孝心。
這首詩是詩人送別友人時所作,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烘托出離別的氛圍,感情真摯自然,表達了對友人的不舍和對其孝心的讚譽。
牟融的《客中作》
千裏雲山戀舊遊,寒窗涼雨夜悠悠。
浮亭花竹頻勞夢,別路風煙半是愁。
芳草傍人空對酒,流年多病倦登樓。
一杯重向樽前醉,莫遣相思累白頭。
這是很有意境的一首詩,意思是即使隔著千裏的雲山,作者也依然貪戀過去的交遊。他在寒冷的窗前,聽著夜雨,感覺長夜悠悠。浮亭的花竹常常出現在夢中,別離路上的風煙多半是憂愁。
香草在旁,而作者隻能對著酒空自歎息,連年多病,早已厭倦登樓。作者還是想舉起酒杯,在樽前沉醉,不讓相思之苦累白了頭。
此詩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對現實生活的愁苦和無奈,讀後令人唏噓。
牟融的《送友人》
有客棹扁舟,相逢不暫留。
衣冠重文物,詩酒足風流。
官路生歸興,家林想舊遊。
臨岐分手後,乘月過蘇州。
有客人劃著小船而來,雖然和友人相逢但時間很短。衣帽隻是外觀,吟詩飲酒盡顯風度。官道上生出歸家的興致,家中的樹林讓人想起舊日的交遊。在分別的路口別後,乘著月色經過蘇州。
這首詩描繪了與客人的短暫相逢,展現了詩人對官場和名利的厭倦,對閑適自由生活的追求,同時流露出對家的思念和對分別的感慨。
牟融的《送客之杭》
西風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暫留。
帆帶夕陽投越浦,心隨明月到杭州。
風清聽漏驚鄉夢,燈下聞歌亂別愁。
懸想到杭州興地,尊前應與話離憂。
這是一首送別詩,西風吹來,讓貂裘都透出寒意,好友行色匆匆,不能暫留。帆船帶著夕陽駛向越地的浦口,心隨著明月飛到杭州。
夜風清泠,聽到更漏聲,驚醒了思鄉的夢,在燈下聽到歌聲,更增添了離別的憂愁。遙想好友將去杭州那個繁華之地,樽前離歌勾起別後憂愁。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旅途中送給好友的感受,表達了他對好友的祝福,對家的思念,滿滿全是友情和鄉情。
明朝人鄙薄宋詩,而他們對唐詩的熱愛,簡直可以用癡迷來形容,就像現代粉絲對偶像的狂熱追捧一樣。以李夢陽為首的前後七子,更是高呼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口號,掀起了一股複古的浪潮。唐詩熱門,文人墨客都愛模仿唐詩風格創作,道德水準不怎麽高的,甚至還會搞“文化剽竊”。如張之象精心編纂的《唐詩類苑》被卓明卿剽竊後,卓明卿就堂而皇之地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因此,在那個商品經濟已經相當繁榮的明朝,如果有個書商宣稱發掘了唐人詩集《牟融集》,並火速刻印出版,結果銷量火爆,賺得滿盆缽滿,也並不是什麽稀奇事。
其實這些作品都是從明朝人的詩集中東拚西湊而成的,就像現代的混搭時尚一樣,隻是換了個標題就煥然一新了。
等到清朝編纂《全唐詩》的時候,由於沒有進行仔細的甄別,就把這些模仿秀作品收錄了進去。
所以,牟融的詩作,就是在這種模仿文化盛行的背景下,被偽造出來的,就連他的名字牟融很可能也是個虛構的或者借用的馬甲。牟融這位在《全唐詩》裏留下69首佳作的神秘嘉賓,就像是文學圈裏的一場穿越劇,讓後來的學者們像追劇一樣,在求真與存疑之間來回摩擦。明人對唐詩愛不釋手,甚至自己動手DIY唐詩,巧妙融合唐人的風骨與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