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咀外文嚼漢字(338)“泣蟲”與“鼻涕蟲”

(2024-04-09 04:55:58) 下一個

  日本的“泣蟲”(Nakimushi)相當於中文的“愛哭的鼻涕蟲”。
  阪本龍馬(1836年1月3日-1867年12月10日),日本明治維新時代的維新誌士,立役者,倒幕維新運動活動家,思想家。諱直陰(後改為直柔),於誌士活動期間為了避人耳目曾使用假名“才穀梅太郎”。青少年期是“愛哭的鼻涕蟲”。立誌於振興海軍和海外貿易,與近藤長次郎等結交。成立附屬於藩的海援隊,自任隊長。提出“船中八策”,設想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新的國家政權體製。經過他的努力 ,通過後藤象二郎說服藩主山內豐信 ,促其勸告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大政奉還”。德川慶喜根據船中八策下達“大政奉還”指令,明治維新開始。誰承想堂堂正正大英雄幼少曽是“泣蟲小僧”。
  古往今來,多少仁人智士,行為脫俗,可能是能“愛哭的鼻涕蟲”。
  《三國演義》中梟雄無數,曹操、劉備、孫權都愛流的眼淚,但是他們的眼淚不一定都是真情流露。哭泣、垂淚、痛哭、愛哭鬼……。愛哭者想到的第一個人就是劉備,無論在《演義》還是《三國誌》裏幾乎是哭出來的江山。
  部下田豫因為家中老母親年老需要照顧,請求回家。劉備眼淚滿麵與田豫告別說:“真遺憾啊,不能與您共成大事。” 
  號稱鳳雛的軍師龐統去世,“先主痛惜,言則流涕”。
  法正去世,劉備哭了好幾天,為其加諡號翼侯。
  劉封自殺後,“先主為之流涕”。另有一次想必也哭過,即梓潼太守霍峻去世,“先主甚悼惜”,還親率群臣吊唁祭祀,並在墓地住了一夜。
  劉備眼淚也許是性格使然,但究其實質有點虛偽,多半是因為缺乏感恩之心。
在三國中孫權以“哭”的形式出場,建安五年(200),孫策被刺殺,國事忽然落在了少年孫權的肩上。人之常情,孫權大哭不止。
  孫權為自己的愛將、臣僚至少哭了六回:
  建安十五年周瑜去世,孫權親自穿上喪服前往吊唁,哭翻江倒海,其悲痛的心情連臣僚都為之感動。《江表傳》對此也有記載,稱孫權眼淚滿麵痛哭著說: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離我而去,以後外事依賴誰啊!周瑜的靈柩運回吳郡,孫權親自到蕪湖迎接。
  建安十六年(211),張紘臨終之前留箋孫權,懇請他以寬宏的度量包容臣下,成為仁德廣被的聖主,“權省書流涕”,為了一封信也流涕,可見孫權的天才表演。建安二十二年(217),他聽到淩統的死訊,對孫權哭的描寫非常形象,雙手反複拍打坐榻,不由得想起《戰國策》裏說的“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的場景,像村婦那樣站起來又坐下去,悲痛不已。好幾天茶水未進則是真情流露了,提起淩統就掉眼淚。
  建安二十五年(220),呂蒙去世,孫權悲痛萬分,以至於吃不下飯,整個人都變瘦了,這是真的傷心。
  黃武七年(228)呂範去世,“權素服舉哀”。從武昌遷都建業的路上,來到呂範墳墓之前,大呼其名,“痛哭流涕”。
  孫權和老臣張昭相對而哭感人。
  魏蜀吳三國的創業之君,都曾因種種原因而哭泣流涕,其中曹操竟達14次之多,奮然奪取“涕泗冠軍”。亞軍是江東霸主孫權,13次,比曹操隻少一次。
  哭鼻子次數最少的,反而是人們心目中“最愛哭”的劉備,僅僅6次,還不到曹、孫的一半。
  嶽飛比較愛哭或者說很能哭。軍前演講或者憂心國事的時候都比較容易掉眼淚,甚至為此被家裏的熊孩子們笑話過。
  古代詩人多愛哭。如李白也善哭的

  《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
  《哭宣城善釀紀叟》
  紀叟黃泉裏,還應釀老春。夜台無曉日,沽酒與何人。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一》
  白楊雙行行,白馬悲路傍。晨興見曉月,更似發雲陽。溧水通吳關,逝川去未央。故人萬化盡,閉骨茅山岡。天上墜玉棺,泉中掩龍章。名飛日月上,義與風雲翔。逸氣竟莫展,英圖俄夭傷。楚國一老人,來嗟龔勝亡。有言不可道,雪泣憶蘭芳。(略)

  張籍的也有多首哭
  《哭於鵠》
青山無逸人,忽覺大國貧。良玉沉幽泉,名為天下珍。
野性疏時俗,再拜乃從軍。氣高終不合,去如鏡上塵。
我初有章句,相合者唯君。今來吊嗣子,對隴燒新文。
耕者廢其耜,爨者絕其薪。苟無新衣裳,曷用光我身。
奠酒徒拜手,哀懷安能陳。徒保金石韻,千載人所聞。
  《哭胡十八遇》
早得聲名年尚少,尋常誌氣出風塵。文場繼續成三代,
家族輝華在一身。幼子見生才滿月,選書知寫未呈人。
送君帳下衣裳白,數尺墳頭柏樹新。
  《哭丘長史》
曾是先皇殿上臣,丹砂久服不成真。常騎馬在嘶空櫪,
自作書留別故人。詩句遍傳天下口,朝衣偏送地中身。
最悲昨日同遊處,看卻春風樹樹新。
  《哭丘長史》
丘公已歿故人稀,欲過街西更訪誰。
每到子城東路上,憶君相逐入朝時。
  《哭山中友人》
入雲遙便哭,山友隔今生。繞墓招魂魄,鐫岩記姓名。
犬因無主善,鶴為見人鳴。長說能屍解,多應別路行。
  《哭孟寂》
曲江院裏題名處,十九人中最少年。
今日春光君不見,杏花零落寺門前。
  《鄰婦哭征夫》
雙鬟初合便分離,萬裏征夫不得隨。
今日軍回身獨歿,去時鞍馬別人騎。
  《哭元九少府》
平生誌業獨相知,早結雲山老去期。初作學官常共宿,
晚登朝列暫同時。閑來各數經過地,醉後齊吟唱和詩。
今日春風花滿宅,入門行哭見靈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