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千箴言萬球道(2)侘茶初心,淡薄自然

(2023-05-07 07:32:49) 下一個

  人本性向善,茶道源遠流長的文化曆史以及經曆過的雪雨風霜幾乎是縮影了全人類的苦難。但最終,向善的精神表達融入到茶道當中。才有了今天茶道迸發出的光芒。能夠把日常生活行為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熔為一爐,這就是日本茶道。盡管它來源於中國,但遠比中國祖宗的來得複雜、深刻。
  日本茶道影響甚深的代表人——千利休的茶修行的經典語錄可幇助理解人間許多事項指導高球技術的提高。
  1.興趣,靈巧,努力,具此三項者可為人上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要成功必須有興趣的引導。關於靈巧,這並不是人人都具備的條件,可以說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努力,如果你隻具備了前兩項,卻沒有最後的努力,你也很難收獲成功,因為茶道的實踐注重練習,隻有你不斷嚐試練習,不斷反思,動作才會越來越流暢,近乎完美。因此,隻有這三項條件都具備者,才能在事業上有所成就。不僅限於茶道,這個道理還適用於大多數的工作領域。
  2.手握球杆
時,戀人惜別情。在日本劍道中,有一個詞叫作“殘心”,這是一種打擊意識到延續,即在進攻打擊動作完成後,不可放鬆姿勢及鬥誌,應有隨時回應對方反擊的心理準備及架勢,氣力。在打高球的球道中,也有與此相通的“殘心”,茶道中的“殘心”是指手指在離開茶器之時,不要馬上放下,而是要保持類似和愛人分離時的那種依依不舍的心情,小心緩慢地輕輕放下茶器,如此才能顯現出球道中的無窮餘韻。
  3.擊球忌陰柔,忌生硬,中庸為上品。這句話自千氏對點茶技巧的總結,強調點茶時要丟到陰柔,否則會使整個過程失去莊重感與緊張感,與此同時也不能過度生硬,生硬會是整個動作缺乏流暢形與美感。隻有掌握中庸之道,心情上平緩放鬆,動作上緊張有力,才能使點茶的動作張弛有度,柔美流暢。這種中庸之道一直貫穿於千利休茶道精神的始終,不僅體現在點茶上,還體現在其他方麵。
  4.學習,是要從一到十循序漸進的學,學到十後再返回一重新學。
  修行如修身,在茶道的實踐中,無論時點前(茶道儀軌),坐禪,抑或是簡單的帛紗的折法,任何動作隻有通過不斷練習,才能運用自如,才能逐漸成為行裏的師匠。利休在這裏告誡我們的是,學習是個循環往複的過程,隻有在一遍又一遍的反複練習中,我們才能熟能生巧,才能反思自己,得到的心得和感悟,從而進一步領悟所學的真諦。
  5.入道之初心,吾之本師也。
  詮釋了修習茶道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有一個心理上的覺悟。當一個人自然產生學習的決心時,心中就會燃起力量,這種力量如心靈導師一般,指引著我們不畏困難一路前行。這首和歌不僅僅是利休對茶道真諦的解讀,也是對所有求知者的一種教誨。
  6.勤勉誌堅者,定會遇良師。
  千氏通過這首和歌告誡自己的門人,就像千裏馬終遇伯樂一樣,隻要你一直胸懷大誌,勤奮好學,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總有一天你會遇見一位親切的老師,欣賞你的才華,並傾盡全力傳授給你知識。
  7.家以不漏雨,飯以不餓肚為足。
  這句話是千氏在《南方錄》中對茶道的精神世界的一種解讀。他提倡,無論是茶道還是生活,都應擺脫物質因素的束縛,顯出“本來無一物”的境界,追求豪華住宅,美味珍饈乃是世俗之舉。利休這種對古樸簡約的向往。
  8.夏天如何使茶室涼爽,冬天如何使茶室溫暖,炭要放得適當,利於燒水,茶要點得可口,這就是茶道的秘訣。
  與當時爭相追求名貴茶道具的世風相反,利休日常生活用具作為茶具,他的小茶庵,多是三五主客促膝而坐,以心傳心,心心相印。千氏的這種至簡之道使得茶道的精神世界最大限度的擺脫了物質因素的束縛,回歸到最初的淡薄自然。簡單來說,行茶道,不用擔心建不起房子,買不起茶碗,這使得茶道被大眾所接受,更容易推廣普及。而當茶去除所有外在的形式,物質的束縛以後,我們就開始探索本心的過程。打球者也可從中得到一些啟發。

  在村田珠光以後,進一步傳承和發揚 “侘”茶道精神的是武野紹鳴。“侘茶”是現代日本茶道藝術中的主流,所謂的“侘”字,意思為“荒蕪”,也就是說。茶道藝術原則上應該摒棄所有與茶無關的內容,在荒蕪中尋求內心的純淨。 武野紹鷗據說出身若狹武田氏,在家族沒落以後,其父流浪在外,取“武田下野"之意改苗字“武野”,最終定居到堺市,在亂世中通過倒賣皮革發家致富。武野紹鷗曾師從於公卿三條西實隆學習和歌,並向朝廷奉獻金錢。 武野紹鷗以他的“明眼”著稱,他擯棄了以往關於“茶具”的思維定勢,從不同的物體中發掘美的元素,將它們運用到茶道中。如紹鷗首創使用的“信樂水罐”,是近江信樂一帶燒製的用來裝農作物種子的粗瓷,紹鷗用來作為茶道中盛水的水罐。而另一個“備前麵桶”是備前國燒製用來做餐具的,  也被紹鷗拿來做了茶具。同時,他還開始自製茶具,請人模仿唐物燒製日本本土的“天目茶碗”(由禪宗僧人從浙江天目山帶回而得名),並且自己用竹子等材料削製茶勺,這些都極大地改變了日本茶道的傳統。 紹鷗最出色的弟子是有“茶聖”之稱的千利休。他與另兩位紹鷗弟子今井芳久和津田宗及並稱為當時的“天下三宗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