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4)
2009 (146)
2010 (71)
2013 (4)
2017 (3)
2020 (504)
2021 (563)
2022 (432)
2023 (410)
2024 (364)
2025 (3)
讀音“遊子憂”(“yuzuyu”),日本漢字“柚子湯”,乍一看像是一道菜或湯品,在中國是用來“喝”的,在日本可是用來“泡”的。
所謂“柚子湯”就是“香橙浴”。昨今台港陸,時興“泡腳”、“扡腳”,而日本千百年曆行“泡澡”,在冬至這天夜裏,在澡桶裏放上幾顆香橙泡上一陣,以其香氣可驅病棄邪,從江戶時代開始數百年人們堅信不疑,按照後“文革”觀念的大陸可能被認為是“迷信”,但億萬日本人民就“堅信”這樣的“迷信”而代代相傳,永不“變色”。冬至這天淩晨,在東京西北,早稻田附近有個“穴八幡宮”,這個時間該神社售出的符劄,按每年的方位貼在家中,可以驅邪保平安,另一種小符放在錢包裏可賺錢,附近男女老少都起早排位從全國各地趕來買符劄。從“元祿年間”(中國的明代)開始至今,每年這天早上無雨無阻,人山人海,男女老少,代代相傳。迷信?日本人認為是一種寄托,希望,靈驗,信念……。
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晚上最長的一夜。
一個“柚子湯”在中國和日本之間衍射了完全不同的文化。
漢語的柚子是grape fruits。
日語的柚子是fragrant citrus香橙,orange。
一年中日晝最短的冬至,爾後雖然一陽複來,日照漸增,但寒氣反而將越發淩厲。此時將染著陽光顏色的香橙浸入洗澡水中,聞到熱氣中的這股香味,無論老少都會有一種身上的邪氣被驅散的感覺。當然可預防感冒了。
這一天,動物園的一些動物都有幸泡“柚子湯”,男女老少更是奉為圭臬……。
其實冬至香橙浴,是因為日語的“冬至(touji)”和“湯治(touji,泡澡療法)”的發音一樣,是一種討吉利的結果。冬至吃南瓜,是因為不準吃肉(四隻腿的動物的肉)的江戶時代南瓜是營養價值較高的蔬菜,認為吃這種營養價值高的蔬菜可以防感冒。由於日本稱南瓜為“南京(Nankin)”,帶三個“N”字母的南瓜,邊推而廣之認為吃帶“N”的蔬菜水果和堅果都有益:renkon(蓮藕),ginnan(銀杏,白果),kanten(寒天,瓊脂,亦稱寒天、瓊脂膠、海菜膠、海燕窩、藻膠、石花菜、牛毛菜、菜燕等,是從海藻植物中提煉的膠質。由日本美濃屋的太郎左衛門在17世紀60年代首次提煉。可作為魚膠的代用品,常被用於沙拉、瓊脂糕或果凍等甜品)。udon(烏冬麵),ninjin(人參,即胡蘿卜),kinkan(金柑,金桔,金橘)等7種果蔬都行。中國講究冬至吃餃子、喝羊肉湯等,對吃瓜可能有抵觸.因為“吃瓜”成了一個特殊用語。近年網絡流行詞,其含義為在網絡環境中,用來表示一種不關己事、不發表意見僅圍觀的狀態。 普通網友們常常戲稱自己為“吃瓜群眾”。 “吃瓜”一詞的源於“吃瓜群眾”,大概是由戲院火車上推售等地“前排出售瓜子,前排吃瓜子,前排吃瓜”廣告詞演變而來的。 後來在多數表情包中這個“瓜”由瓜子演變成了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