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4)
2009 (146)
2010 (71)
2013 (4)
2017 (3)
2020 (504)
2021 (563)
2022 (432)
2023 (410)
2024 (364)
“一杆進洞”有感(十四寒)
球道喧囂同伴觀,
一杆進洞短時歡。
江湖規矩紛繁雜,
宴請花銷苦買單。
球道揮杆,多巴胺的開源;一杆進洞, 內啡肽的饗供。
盡管技能和知識很重要,但一杆進洞也涉及到很大的運氣因素。由於需要因素的精確對齊,即使是最熟練的高爾夫球手也可能在他們的整個職業生涯中都沒有實現過一杆進洞。
在業餘比賽中,一杆進洞是一件罕見且令人興奮的事件,通常會有傳統的儀式或慶祝活動來慶祝炫酷的一杆進洞。
一杆揮出小球如流星劃過,直奔累嶺歡跳蹦躂兩下直接沉入洞杯,驚豔同組為之喝彩,這是高爾夫極致的演繹,時間仿佛靜止,空氣仿佛凝固,瞬間屏住了呼吸,一種新的感覺來襲,這是精彩的一幕,出彩的一刻。一杆進洞, 高爾夫的魔法時空。
如果通過打高爾夫球獲得內啡肽,那麽“一杆進洞”,就是內啡肽的饗供。
球道揮杆,多巴胺的開源;一杆進洞, 內啡肽的饗供。
年少時,人們往往偏愛多巴胺。多巴胺可帶來的短暫而強烈的快樂,吃甜食,享受美食,追劇,體驗美好的事物會等都會產生多巴胺。然而一切事物有利必有弊,有舍有得有得必有舍。就像經濟學的供需失衡必有弊害。當總供給過剩時,會導致商品滯銷、資金周轉緩慢、失業增加及社會資源閑置,嚴重時可能引發經濟危機;而總需求過旺則會引起物價上漲、經濟過熱等不穩定現象。市場失序與效率低下,供需失衡會擾亂價格信號傳導機製,導致資源配置低效。例如,劣質商品因需求旺盛而占據市場,優質商品反而被淘汰,阻礙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社會矛盾加劇。
長期供需失衡可能引發收入分配矛盾、勞動力市場惡化等問題,例如企業破產導致失業率上升、勞動力技能退化等。
多巴胺與內啡肽就像這樣的經濟問題。
多巴胺分泌可激發動力、帶來愉悅感、增強記憶力、調節情緒、提升注意力等,而一般成癮的東西都會刺激產生多巴胺,多巴胺過多其副作用也包括成癮風險、情緒波動、失眠、心血管問題、消化係統紊亂等。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外貌、認知能力等多個層麵的變化,這些變化是自然生理過程的結果,但程度和速度因人而異。
不應過多追求多巴胺:多巴胺過剰的弊害多多。成癮性:短視頻、遊戲等高頻低質量刺激會激活大腦獎賞機製,長期使用導致注意力下降、思維碎片化。耐受性增強:大腦對日常平淡事物失去興趣,形成惡性循環。情緒失衡:過度依賴多巴胺可能引發焦慮、抑鬱等情緒問題。
打高爾夫球挑戰後獲得的成就感,通過打高爾夫球獲得內啡肽。漫步綠茵,揮杆間強健心髒與肌肉,遠眺球洞時雙眸舒展;每一次擊球激活內啡肽驅散焦慮,策略性思考鍛造大腦活力。內啡肽被譽為人體的天然鴉片,能緩解壓力,增強愉悅感。
內啡肽(Endorphins),亦稱安多芬或腦內啡。內啡肽是一組由腦下垂體分泌的神經調質類化學物質,是人們在長期堅持做一件事情後,身體自發產生的“止痛劑”,讓人感到欣快滿足和平靜。內啡肽在情緒行為(包括焦慮、恐懼、緊張和愉快)的調節以及疼痛控製中有重要作用,與藥物成癮、運動後的興奮感、食欲控製、性反應以及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都密切相關。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逐漸懂得內啡肽所帶來的持久與深沉的幸福感。人類在分泌多巴胺、內啡肽和血清素這三種神經遞質時,會產生不同的快樂感受。內啡肽型的快樂則源自運動、學習等需要付出辛苦的努力,它代表著一種向上的動力,在身體或精神遭受痛苦後,大腦會分泌這種多肽化合物來鎮定和平靜情緒。
當人們在健身、跑步或學習時,忍受著短暫的痛苦,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肌肉的成長、體型的改變以及他人的羨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內啡肽帶來的幸福感逐漸顯現。這種幸福感不同於多巴胺的短暫與易逝,它更加持久和深沉,不僅能鎮痛、調節情緒,還能促進身體的內分泌係統和增強免疫力。因此,選擇內啡肽帶來的快樂,才是健康的生活之道。
從某種角度看,那些熱衷於“搬磚”生活的人,仿佛陷入了一種對完成任務上癮的循環。每當他們完成一項任務,身體便會分泌內啡肽,久而久之,這種分泌甚至可能讓人上癮。然而,這種內啡肽帶來的快樂,與人們日常所熟悉的多巴胺型快樂截然不同,因此往往難以理解。
長期沉溺於多巴胺型快樂而忽視內啡肽,會導致免疫力和身體的自我修複能力逐漸下降,可能使人們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進而更易陷入憤怒和抑鬱的情緒,尋求更多的多巴胺型快樂來緩解壓力。因此,在追求快樂的過程中,人們應更多地從內啡肽中汲取,並在某個階段後,以多巴胺型快樂作為獎勵。例如,品嚐美食、觀看視頻或進行遊戲等。
原來,內啡肽的上癮,才是人們追求的真正健康生活方式。
內啡肽與運動成就的關聯
一杆進洞(高爾夫ACE)等運動成就可刺激內啡肽分泌,產生持久愉悅感。內啡肽是大腦分泌的天然鎮痛和愉悅物質,其作用機製如下:
生理機製:內啡肽由腦下垂體分泌,化學結構複雜(如β-內啡肽分子式為C_{158}H_{251}N_{39}O_{46}SC;158H 251N 39O 46 S1),能與嗎啡受體結合,產生類似嗎啡的欣快感和止痛效果。
運動時身體應激反應會觸發內啡肽釋放,尤其是突破性成就(如一杆進洞)帶來的強烈興奮感。與多巴胺的差異。內啡肽的愉悅感更持久,能緩解焦慮、提升專注力。
瑞典藥理學家阿爾維德·卡爾森因研究多巴胺獲諾貝爾獎,而內啡肽的生理價值近年更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