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倒車”該開還得開!

(2020-06-17 17:48:53) 下一個

      倒車該開還得開
      許久沒有去高爾夫球場了,解除自肅禁足令後首次去某球場。這是一座山地高爾夫球道,坡陡路窄路況還很差,電瓶車也噪音很大,估計這個球場經營狀況不好,但由於離市區近、交通便利,倒是客人也不少。
      同組的球員經常來,對地形很熟悉,但打球時找球時間多,擊球繁忙、自顧無暇,於是雖然自己不太熟悉地形也成了主要開車的運轉手。
      在一個長打洞,突然來到一個急轉彎下坡處,左邊是岩壁,右邊是懸崖,車道急轉左邊,由於太靠近左邊了球車體擦著岩壁,再往前開就容易讓車身緊碰撞岩壁,受到衝擊肯定會往右方反彈,說不定會頂下懸崖的,如果往右倒方向盤車身不會碰左邊岩壁,但路太窄很容易直接往懸崖方麵直接衝出。
      說時遲那時快,這時突然想到的時,隻有停下車來,必須以“開倒車”來解決當下危急場合。於是慢慢冷靜下來後按程序操作倒車處理。
 這就讓人想到當下的世界經濟,在新冠疫情之下,人力物力財力和病毒多重打壓之下,如果不適應“開倒車”,還在一個勁地往前、要效率、要複工、要指標,無疑是一個極其危險的決策。
     “殷鑒不遠”,疫情剛剛並經一些了,北京市的“零感染”在保持了相當一段事件後,由於5月中旬召開人大全國代表大會,又引發了六月初的“複燃”。在疫情剛開始時,領導人表示,北京作為中共的權力中心和一個人口密集的大都市,應該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固堡壘。地方官員一直在采取嚴格的防控措施,將感染率控製在低位。自疫情於去年年底在中國中部城市武漢暴發以來,這些措施到目前為止,似乎保住了首都。
    盡管與其他國家每天報告的數百甚至數千感染病例相比,北京的數十例新病例顯得微不足道,但新暴發的疫情震驚了中國,政府將數名地方官員解職,並恢複了一些最近剛放鬆的限製措施。感染病例的再次出現預示了在病毒依然存在的情況下,世界各國政府重新開放經濟所麵臨的挑戰。
    世界的經濟和政治一樣,有些時候“倒退”的作用不可低估,和汽車的倒車檔一樣:當車開到一個角落兩邊路窄了,拐彎處如果直行都困難,必須改變一個角度,換一個方向,要往前進就必須換檔,開倒車是生存的關鍵。
     人類社會開發自然引起嚴重的自然災難,就如曆史的車輪會遇見懸崖絕壁或無法避開的障礙物,這時要麽停滯不前,要麽深陷泥淖,要麽車翻人亡。為了避免更嚴重的事態發生就必須倒車。
     有的人習慣了開快車,向前向前向前……前進前進再前進。然而好的司機都知道除了開前進路上的車踩油門很重要,踩刹車,掛倒檔也必須嫻熟。
   生命的河流有時汙濁,但那不是永恒的,隨著時間推移,它終將歸於清澈。
開好倒車是區分新手老手一個很重要的手段,雖然在新手看來倒車是難於上青天,但是老司機卻會告訴你,搞懂了原理,往前開往後倒都是一樣的容易!前進和後退一樣,隻要搞清楚原理倒車其實很容易,車輛前進後退時車身會如何運動,倒車時如何判斷距離以及明白了前進後退行駛軌跡應當趨同之後,倒車也會變成很容易的事,然而很多人開了若幹年的車說不出這樣的道理,但是心裏明白,這是因為他們駕齡很長,經過大量的實戰練習,車感非常好,所以孰能生巧這個詞在開車時也一樣適用,搞懂了原理,經過了一段時間練習,你也很容易達到老司機的倒車技術。
    當下歐盟美日及其追隨者們為了圍追堵截中國經濟發展的勢頭,許多人焦急不堪,希望以硬碰硬,是針尖就可以對麥芒,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錙銖必較,睚眥必報。完全沒有上世紀偉人的胸襟。1971年,林乘坐一架軍用三叉戟飛機向中蒙邊境飛去。周將情況匯報給毛,請示是否用導彈將飛機打下來。毛沒有說話,過了很久,長歎一口氣,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無法可設,由他去吧。”
    當今世界,新冠疫情加快了全球供應鏈重組步伐,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正在降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撤出中國。日本企業也加入了撤離中國的行列,日本半導體企業羅姆正計劃將位於中國的製造工序遷回日本。為協助企業撤出中國,日本政府已經推出補助金製度。新冠疫情爆發,來自中國的零件供應一度斷鏈,再度顯示出生產過度依賴單一國家的風險。
     為協助企業回遷,日本政府推出規模史上最大的緊急經濟刺激方案,日本政府在 2020 年度第一次補充預算中撥出 2,435 億日元(約合22.45億美元),協助企業從中國移回日本,彌補企業的搬遷成本,重塑不依賴中國製造的供應鏈體係。
     對於日本政府推出的補助金製度,中方已向日本傳達了憂慮、關切之意。中方擔心日本可能會跟隨美國川普政府“去中國化”的腳步,導致日本的工廠、事業所從中國撤離。新冠疫情激化了美國與中國之間經濟與技術的霸權之爭。以戰略物資和敏感技術為中心,美國正在推進供應鏈與中國脫鉤,也在敦促同盟國和友好國家統一步調。
    光是憂心、擔心是沒有用的,疫情,與挨了疫情當頭一棒的人類的應激反應,主導了當今世界各國的社會生態及其走向。
     人們一邊忙著抗擊疫情,還要一邊隨著疫情的回落步步試探著想要重新拚接經濟生產的秩序。且不說這次由前所未見的新病毒造成的疫情,是否能夠如人所願由人類去放縱欲望任性索取,就人類自身而言,除了必要的基本生存需求之外,真的還需要像以前那樣無限放縱自身的追求嗎?就算是仍然想要繼續放縱,真的還能回到疫情以前的情勢嗎?依目前的情況來看,隻怕是人類自己對以後的經濟格局與自身所要做什麽也很難有明確的把握和信心。
     人類的主流精英群體,原本就知道人類對大自然的任性索取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隻不過是一次次心存佼幸地想著在大自然發威以前賺一點是一點,想著在狗熊追來的時候能夠比別人跑的快一點,誰知道大自然竟然把大家全打趴下了。
    人們的視野,或許太多隻是在關注人類內部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利益競爭與妥協互動方麵,甚而為了大家共同發明並認可的全球一體夢想而美不自勝,以至得意忘形把人類與大自然的平衡共處與友好互動拋到九霄雲外。當年毛偉人想成為“世界的領袖”也無望而終,而今美國稱霸世界,任何淩駕世界的“主”,最終下場都一樣。發展太快,通過疫情讓人類調整一下速度和方向,這本來就是大自然給予人類警醒的猶豫時間,而貪得無厭的人類卻“天予不取”隻怕是“反受其咎”的了。世界經濟都一片上升而不調整,不協調,大自然就會無法承受……(略)

      中國文豪王國維曾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人生三境,可立卻少有人得,猶如高球場打完18洞,卻總有打不盡的風景與感悟!
      獨立天地間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高爾夫是一個表麵簡單和沉悶卻隱含了極其深奧哲理的遊戲,球場上,我們看不到激烈的對抗場麵和球手精彩的敏銳反應,但走完那18洞的過程,就好比人生之境的縮影。
      每一個球洞都好比是人生中的每個小目標,18個小目標連起來成為了一個大目標,途中你有機會享受山清水秀的小山坡和池塘風景,或者要麵對崎嶇險峻的山嶺。
      我們要想讓球按預設的方向前進,就必須做到在擊球的過程中不能抬頭看目標,把目標放在心中而不是眼中。因為頭起著一個中軸的作用,即使有絲毫的偏移都會改變球的飛行軌跡,所以隻要確保動作的完整,等整個擊球動作完成後抬頭,結果一定是完美的。
結果隻不過是我們做了正確行動之後的副產品,隻有把目標放在心中,專注地把每個動作做好,結果自然就會好。
      塵歸塵,土歸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高爾夫運動要練習的隻有一個姿勢,倉促的站姿很容易產生方向的偏移,而即使是很小的站姿方向錯誤都可能導致一次擊球的失敗,所以,要打好這一個動作很不容易,它需要我們身體非常協調地做到簡潔流暢。
      另一方麵,由於球是靜止的,我們無須急於擊球,擊球越輕鬆越好。但幾乎所有人都會控製不住發力,越用力擊球,就打地越近。擊球的動作無非就是要做到一個完美的弧形,球隻不過是在這個弧形當中的一個小障礙而已。其他運動對球員的要求是反應要快,身手要敏捷,但在高爾夫中卻是相反,除了擊球的瞬間,所有的環節都必須做到“慢”。可是,球場上普遍的怪象是,為了急於看到結果,每個人都迫不及待地揮杆把球打出去,然後又開始後悔自己沒有準備好。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足夠的時間,可以準備好情緒和姿勢,有節奏有序地完成揮杆。即使像伍茲這樣的天才選手,也會有將球打進沙坑的時候,一個出色的高爾夫球手,打贏一場球的關鍵是在球場上永遠保持平和的心態、穩定的揮杆、較少的失誤。
      也無風雨也無晴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高爾夫與其他運動有許多不同之處,最大的特點是沒有直接的對手。其實每個人都是在與自己比賽,所有的努力並不是為了戰勝別人,而是為了戰勝自己。高爾夫在許多國家隻是一項普通運動。與其說它是為富人而設的,不如說它是為喜歡挑戰自己的人設的。打過高爾夫球的人,為什麽很難再對其他球類有興趣了呢?因為每個人最感興趣的其實是自己,與人競爭會有終點,但與自己比賽則不同,它是無止境的。
      看山山有路,看水水無聲,人生總是猶如高爾夫球場的18洞那樣的循環交替,在這樣一個快節奏的時代,要沉得下心,不能讓心迷失了方向。打完下一洞,驀然回首,你是否正在燈火闌珊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