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4)
2009 (146)
2010 (71)
2013 (4)
2017 (3)
2020 (504)
2021 (563)
2022 (432)
2023 (410)
2024 (364)
2025 (3)
“大阪民國”(2)
從“恐小症”到“懼大症”
30年河東,30年河西。30多年前大阪人和今天的中國大陸人一樣,喜歡出國旅遊。
30多年前在國際機場,大阪人總被安檢人員截留並多次複查,許多男人隻剩內褲,都還有“金屬”反應。
原來喜歡“大”的大阪人做了"點腳"(“増大手術”:比今天女性的“豐胸手術”還複雜……),不用樹脂而用珍珠、金屬型的東西安置在男人重要部位),今天已七、八十歲了,估計應後悔“整容手術”吧(如有的人在火化後留下不化的金屬會讓後人為之害臊不?)
大阪人是一個有典型土著大和民族特征的一群人。大阪本來叫“小阪”(OSAKA)的。如小倉,小原,小林…等各種“小”的地名在大阪的影響下都可換成“大”的地名:“大倉”、“大原”、“大林”……。
中國也有“大連”、“大慶”、“大同”等地名,但都是自開始就有的,並不是從“小連”、“小慶”、“小同”的舊地名上“爭取”或發展而來的。
大阪人常掛在嘴邊一句話:“烤章魚小丸子要與女性的胸部——越大越好”。可見大阪人對“小”是那麽懼怕。有“恐小症”的大阪人喜歡什麽東西都要“大大的~再大大的~”。
去過印度你才知道《西遊記》對豬八戒、牛魔王的描寫並不誇張。去過大阪你會知道《水滸傳》裏的人物“模特”在大阪是層出不窮的。
對大阪人的長相有一個一專門的形容詞“儼”(ikatsui),就是象花和尚“魯提轄”、黑旋風“李逵”、赤發鬼“劉唐”一類臉型在大阪隨處可見。
他們也長得大,高的有卻“橫”著長的人更多,大腹便便,肥頭大耳,臉大眉小,大手大腳,嘴大牙鮑,心計大,膽兒大,聲音大……走路大搖大擺,坐在電車裏要占兩個以上的座位才舒適,說話辦事大大咧咧,肢體語言的動作大,野心也大……總之,“一大遮白醜”。
許多人到了大阪覺得吃得賺價,其實在大阪人看來1.5倍的分量才配東京、京都酒館的菜量銭。因為他們眼大肚量大。
大阪人最崇拜和憧憬的人物就是被稱為“太閣”的,當年在大阪能掌控朝庭的“關白”,”攝政”的豐臣秀吉,而不是德川家康。豐臣秀吉野心(野望)巨大,統一全日本後侵略朝鮮,企圖借助朝為跳板,呑並大明王朝,萬曆20年(之前一直延用中國的年號)文祿元年(首次使用自己的年號,1592年)中韓聯軍與日本軍交戰。戰爭正酣,被一個姓“徐”的商人忽悠,他在明朝皇帝和豐臣之間周旋,一邊對豐臣說明朝皇帝的中國將歸順日本,另一邊對明朝說豐臣願意稱臣可封其領地為王。結果明皇帝下詔書冊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大王”,豐臣急眼了,我早就是“大王”了,就象曹丕之於劉協,司馬炎之於曹奐一樣,稱王稱霸我說了算還用得上你明朝皇帝來冊封我?我要的是明朝皇帝的“江山”,讓其對我俯首稱臣,明朝庭隻是給我的戰利品!
當然,最後雙方談不攏又得再次開戰(慶長2年,萬曆26年,1597年又開戰。抗倭戰爭/文祿、慶長之役)……。(新大阪,新綠,新水茄,新生薑,新年號……)
40年後大阪人中風患者激增,肥胖病人逐年增多,現在大阪人又回歸到以“小”為美的時尚。肥頭大耳,就象某國領導人不待見,現在的時尚流行“小顏”(kogao),即男女都以“小臉型”為美。之前“小臉”希望變“大臉”。“顏廣”標誌著人脈廣,關係多,很吃香……。
大街小巷希望變小臉的“矯正”手術時興、流行。人氣組合“乃木阪46”就是“小臉美女”多。
“九頭身美女”模特菜菜緒(Nanao)就象三國時期的“刁嬋”一樣馳名。女演員,廣告模特,歌手如安室奈美惠,小泉今日子,鬆嶋菜菜子……都是以“小臉”著名。
今天看到一個招牌“小顏橋正”,審視良久,尋思半天才明白這是“做小臉蛋矯正術”的廣告。日本人隻講究發音,不厳格要求漢語的本意。
“正油”即景“醬油”,發音都一樣“shouyou”。
“豆板醬”代替了“豆瓣醬”,念法都一樣。
“麻婆豆富”代替“麻婆豆腐”,都是一個發音。
“小顏橋正”即“小臉矯正”是也……。
人窮誌短,溫暖不保的時代就以“胖”、“大”為美就象今天的朝鮮。
人富野望、飽食年代往往以“瘦”、“小”為美,就象今天的大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