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小題大作的和服櫻花

(2009-04-06 23:00:21) 下一個
淺說中日文化的多元化與單一化的深層與表裏
因為自身民族的單純性,占人口99%的大和民族很容易上下
擰成一股繩,曆史上的統治者很少擔心其統治的根基牢固與否。
日本人從士農工商到市井小市民可以因天皇一個詔令而精誠團
結起來。
由於內部的團結,曆史上多次外來侵略者都被拒之與島外。要不是
二次世界大戰“眾怒難犯”日本成為多國之敵,恐怕日本是很難戰敗
而投降的。這也就在當時造成了日本人自封為“天孫降臨”的錯覺。
一方麵,日本的民族單一化造成了日本人思想意識、行為方式的多元化。
除非是戰爭時期,日本對於外來思想和文化是抵禦的。
二戰初期日本人學習英語都是非常危險的舉動。
設想在當時日本女人如果穿中國的旗袍服裝在梅花下拍照的話,
一定會受到日本人同胞之嗬斥的。
假設在東京帝國大學(現在的東京大學)的校園裏,有任何一對母女穿中
國服裝拍照的話,不僅有日本人叫喊“不準穿華人服裝在校園拍照!”
“穿旗袍的清國奴滾出去!”豈止眾多學子圍觀,甚至還有掉腦袋的危險。
不過這個情景假設是上世紀2-30年代,可能發生在中日戰爭之前。
戰後的日本恢複了它單一民族多元思想的本來麵目。
在日本不僅可以穿美國侵略者的服裝照象,連成吉思汗這樣的大舉侵略
日本的服裝都可以隨心所欲的穿戴,隻要你影響他人的權利,沒人幹涉你。
在曆史上中國是講究“四平八穩”、“中庸平衡”的國度。
由於中國民族多的原因,中國人之間的人種“混血”、“雜交優勢”是世界上
其它歐美國家和民族無法企及的。歐洲人、非洲人以及亞洲的其它國家的民族
之間的通婚或“混血”程度都是很受限製的。
人種混雜“坩堝”一樣的美國不過最近一百年的曆史(數十年前白人和黑人之間
的通婚都是被禁止的。)
中國人稱為“漢族”的主要人種其實並不是單一的“漢民族”。
在曆史上漢民族居住於中原地帶,在古代到近代中國漢人於周邊
少數民族之間的交流是非常活躍和頻繁的。更何況曆史上的皇帝,
天子屬於純粹的“漢族”者極少。多數是狩獵民族和騎馬民族打進
中原分封皇家貴族而統一中國的曆史更悠久。中國本身是多元化的合中國,
自古諸子百家,思想意識就是多元化的藍本。多元化的文化傳統,對曆代統治者
來說都是最棘手的問題。從其“一統江山”的需要出發,曆代統治者
進行了大規模長時間的統一工作。
從血腥地武力鎮壓到懷柔的文明統治,從秦始皇的“書同文”,
“車同軌”到“統一度量衡”,再到毛澤東時代的“全國山河
一片紅”、“全國人民一條心”,乃至當今的與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等都是一個主題:為了大統江山的長期穩固,多元化中國國民性必須
牢牢地相互拴在一起,否則很容易成為“一盤散沙”。
所以中國曆史周而複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形成了先賢孟子
所總結的局麵:“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由蕘舜至於湯五百有餘歲,由文王
至孔子五百有餘歲”。
中國人口眾多,民族家庭太大,如果沒有中國人之間的相互監視,相互監督
是很難做到意識形態的高度統一的。毛澤東時代的中國是最講團結的,就像
當今的北朝鮮一樣從上到下,從中央到地方,人們相互監督保持了中央
和個人的高度一致性。說到底就是人們思想的單一性是統治階層為了維護
統治所必不可少的手段。
部分人喜歡小題大作,從好的一方麵來理解就是“防患與未然”,這就是
很多人至今喜歡玩弄的“上綱上線”的做法。
日前在武漢大學一對母子穿上和服在櫻花樹下拍照,這本來是一件再尋常不過
的事情,年輕人(學子?)興許想“調戲”一下,威嚇一下這對母女,想來都是日常
生活中的一個嬉戲逗樂的小鏡頭,卻引起網上“愛國賊”,“崇日媚日”等等
議論的轟動。
這些表現都是落後於時代的思想意識在作怪。
首先母女二人的拍照不應當受到幹預,無論如何人沒有權利也不可能讓她們
“滾出去”。
再就是私下裏年輕人出於好奇,好義和從小對於日本侵略這嫉恨的鄉下老人
們淳樸感情的傳教,可能造成了對母女二人的冒瀆,這也不是一件驚天動地的
大事一樁,為何要從“愛國主義”角度去審視他們?
他們既不是執法機關人員,沒有證據說他們是幹預了他人的自由,媒體無非是想
借此一個鏡頭來進行一個“階級教育”罷了。
聚焦該問題使其極端化,無論是攻者還是辯者大多都沒有忘記毛澤東時代將問題
提升到某一高度,小題大作以“扣帽子”手法來看待問題,這種“針小棒大”的
戀戀不舍的情節,何時才能銷聲匿跡?
中國人的思想意識應該更加多元化,對於不同事物的認識應該有“見怪不驚”
的餘裕,更應該有“容忍他人”的風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辛泰浩 回複 悄悄話 蕭灑花開沐清風,
浪漫英姿共衰榮。
櫻梅蕊異根同源,
大國泱泱顯從容!
Midway8989 回複 悄悄話 櫻樹中原遠古栽,
移植瀛海依舊開。
東洋花見年年景,
吊詭恨憐如此來。
登錄後才可評論.